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話說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最終落得一個身死國滅的下場。天子從關中的一片丘墟逃到了位於洛邑的東都,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烽火戲諸侯

從這一刻開始,鎮守一方的各個諸侯國終於不用再擔心“僭越”的風險,可以盡情享受“比於天子”的美食體驗。

進入春秋戰國之世以後,隨著生產力的大跨步邁進,平民的日常飲食生活也日漸豐富多彩,更為廣泛的原材料為那時候的人們提供了創造美食的契機。

同時,分居黃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各個諸侯國開始逐漸衍生出極具地域特點的飲食文化,此時的中國美食界開始了第一次“菜系”劃分。

1“從城鄉到貧富”的味覺轉換

春秋戰國時期,我們熟悉的古裝劇場景已經大體成型。在城市或交通道上,“沽酒市脯”的商販與小店讓人應接不暇。阡陌之間,農民已經熟練地種植“五穀”,“知畜雞狗豬彘,又畜牛羊”,甚至在自己的院落中種植“桃李瓜薑”,一派和諧富足的農村安逸生活讓人恍若隔世。

從前常常出現在貴族宴席的肉食,這一時期開始走進了平常百姓家。當年孔夫子的得意門生就曾經在荒野老農戶的家中獲得了“殺雞為黍”的待遇。與之相對應的是,當時的貴族們竟然也如今天的土豪們一般,出現了厭惡山珍海味,追求自然原味的現象。

魯國君主在宴請周天子時就用菖蒲根(北方河湖中的水生植物)製作的醃菜當做“五味之享”,莒國的柱厲叔與楚國卿大夫屈到則尤其鍾愛湖塘的水生植物菱芰(即今蘇浙水鄉所產“雞頭”,殼有芒刺,內實如豆米)。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二角為菱,形似牛角。三角、四角為芰。

2北方有佳餚

地區性的飲食結構和風味食性的差異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美食呈現出異彩紛呈的情景。

當時的中華美食主要分成南北兩大菜系。西起秦晉,東及齊魯,屬於黃河流域的北食風味。

周王朝的王畿洛陽一帶主要種植稻穀,以大米為主食,這與現在河南以麵食為主的情形大不相同。而同時期的齊魯人好食姜,孔老夫子吃飯就有“不撤姜食”的愛好。

相傳當年神農氏(炎帝)嘗百草,在一次誤食毒蘑菇後肚子疼到昏厥,千鈞一髮之際,一股濃烈的藥香味飄來,將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炎帝將這種植物挖來仔細品嚐,方才的症狀完全消失,從這以後,炎帝便用“生薑”(炎帝為姜姓)來表達對這種食物的感激。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生薑在中醫藥學裡具有發散、止嘔、止咳等功效

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農畜產品相對豐富,肉類製成的各種風味成為北方的主打食品。

除了周代有名的“周八珍”之外,用肉類、蔬菜與各種調味品熬製的各色羹湯和脾析(牛百葉)、蜃肉、豚拍(小豬肩肉)等醃製的“涼菜”也成為當時北方餐桌上的重要菜餚。此外,各種醢(肉醬)與黍酏(小米粥)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飲食。

3楚地風味

與肉食豐富的北方菜系相比,南方江淮流域的列國權貴,則有品瓜果、啜花椒和偏愛水產禽類的食性。

當年齊國晏子使楚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這位身材矮小的智者用三寸不爛之舌讓楚王拜服不已。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這位大才子剛到楚國的時候就在餐桌上被楚國人恥笑了一番。

當時的楚王用楚國的桔子款待晏子,並準備了專門的刀削來剝皮。沒吃過桔子的“北方人”晏子居然囫圇吞“桔”,直接把桔子放在嘴裡嚼起來,著實令南方的楚國人啼笑皆非。犯了尷尬癌的晏子只好用“賜人主之前者,瓜桃不削,桔柚不剖”的說辭來為自己解圍。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桔子可以說全身是寶,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和止渴的功效,肉、皮和葉皆可入藥

當時的南方各國也用花椒作為香料。這種味辛而香烈的調味品能刺激味覺,減除腥膩,增加菜餚肉食的美味,還可酒浸製成椒酒,又可藥用除病毒。後來楚人劉邦入關中定都長安,這一調味品引入關中。

當年竇漪房居住的未央宮椒房殿相傳就是用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製成的粉末進行粉刷以防蟲蛀。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花椒樹結實累累,是子孫繁衍的象徵

當年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也是一個遍嘗楚國佳餚的“老饕”。除了我們所熟悉的《離騷》之外,他還曾經在《楚辭·招魂》列有一連串代表南方貴族食饌名餚風味的食單:

稻粢穱麥,挈黃梁些。大苦鹹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鶬些。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

從這些華麗的辭藻中我們可以看到楚國人對於南方產禽鳥水產(鱉、鵠(天鵝)、鴻鶬(大雁)、鳧(野鴨))的極度偏好。楚人對於食物配伍精緻考究,有吳羹、吳酸、吳醴、楚酪、柘漿(甘蔗汁)、蜜飴作為配套的湯水飲品。

他們重視新鮮美味而不喜幹脯陳脩,重實貨菜餚而不重醬羹,表現出與北方迥然不同的飲食風格。

4烹飪與保鮮之道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對於食材的選擇已經有了自己的心傳。

當時的廚師們總結出:

牛夜鳴則庮,羊冷毛而毳烝羶,狗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鬱,豕望視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漏,雛尾不盈握弗食。

就是說常在夜裡叫的牛則肉臭,毛稀而打結的羊肉有羶氣,比較狂躁的狗則肉臊惡,毛色枯而鳴聲嘶啞的鳥則肉老,好仰首望而睫毛相交的豬則有息肉,脊黑而前脛毛斑的馬則肉亦有臭味,雞太小不可以吃。

當時的各國權貴開始普遍採用冰藏或井藏宮廷食品法。古人有專門的冰窖名曰“凌陰”,有專門的官員將冬天採取的冰塊儲藏在其中,用來冷藏其食品,以供暑天或需要時享用。

南食北饌的別樣風味|舌尖上的歷史:春秋戰國篇

楚國用於儲藏冰塊的“冰鑑”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在春秋戰國之際產生了全新的流變,不僅形成了南北兩大“菜系”,於食物的保藏、選料、加工、配伍、調製等方面均積累了相當的經驗。

紛亂的政治格局下,各具風味的美食成為了不同地區人們心中具有獨特情思的味覺享受,同時也聯結著人們心中對於“中國”觀念的認同。

隨著大一統帝國的趨勢日益明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勢必會演繹出新的美食傳奇。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需轉載,請私信頭條號“大話史與國”獲取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