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春秋戰國 楚莊王 軍事歷史 陸軍 顏威說歷史 2017-04-10

“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在鞏固政權後,勵精圖治、發憤圖強,楚國日漸強大。隨著國力的增強,權力和自信心的增長,楚國越來越認為自己應該作為規定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在國際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所以,楚國開始對外擴張、征服、殖民,兼併周邊小國,增強自己在周邊地區的影響力,並於當時齊、晉等大國開展軍事競爭,屢戰屢勝,屢戰屢霸,甚至問鼎中原。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侶借伐陸渾之戎,把軍隊開到周天子的國都洛陽附近,此時的天子叫周定王,周定王見楚國軍隊,忐忑不安,於是派大臣王孫滿前去慰問。

楚莊王見到王孫滿就說:“我聽說周天子有傳國九鼎,鼎到底有多重呢?”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相傳夏朝初年,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象徵九州。所以,九鼎象徵著對天下的領導,王權的至高無上。後來九鼎從夏傳到商,商又傳到周,又叫傳國九鼎,鼎在權在。因此,楚莊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與周天子比量權力。

王孫滿只好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德義,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楚莊王生氣的說:“你們不要自持有九鼎,我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

王孫滿義正言辭:“周室雖然衰微,但如今天命未改,寶鼎的輕重,還是不要過問。”

楚莊王只好作罷。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其實,楚莊王的問鼎中原只為彰顯大國的自信,爭取在國際上得到應有的尊重。楚國一直是南蠻,文化落後,國際地位、形象低。雖然楚國先輩幫助西周滅商,但楚國地處蠻夷,楚人是蠻人,所以,分封時只封了個子爵。公、侯、伯、子、男,楚國只是四等子爵。因此,楚人一直不服,叫“不服周”。

隨著楚國實力的與日俱增,自然越來越不服。到了楚莊王的時候,仗著國力雄厚,開始在國際舞臺上指點江山,實現先輩們的既定國策,就有了問鼎中原。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問鼎中原後的公元前597年春,楚莊王以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他親自統帥,發動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北伐,再次在國際舞臺上耀武揚威。很快楚軍就把鄭國團團圍住。

鄭國在被圍困七天後,鄭人決定聽天由命,他們進行了占卜,詢問天意。鄭襄公先問跟楚國講和,卦象顯示否,也就是沒有這種可能性。接著鄭襄公又問,跟楚軍決一死戰,卦象顯示有可能。於是鄭人舉國上下到太廟號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響徹天地,準備跟楚軍做最後一搏。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奇怪的楚軍並沒有進攻,而是後退,因為楚國想招降鄭國,不戰而勝。但鄭國似乎並沒有接受楚國的好意,因為他們在等待救命稻草,那就是晉國的援助。

鄭國是晉國的同盟國,所以,晉國收到鄭國求救信後,立刻派出以韓厥(jue)為首,中軍荀林父、先榖(gu)(趙盾派系)、趙括、趙嬰齊,上軍士會、郤(xi)克、鞏朔、韓穿,下軍趙朔(趙氏孤兒趙武的父親)、欒(luan)書、荀首、趙同等為輔的豪華三軍戰隊。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而此時鄭國卻又投降了,很奇怪。因為在被楚國圍困三個月後,鄭國實在扛不住,鄭襄公袒胸露臂的向楚軍請罪求和。楚莊王同意以和為貴,後退了三十里。但後退三十里後,楚人不走了,原地紮營安寨,因為他們在等待晉軍的到來。

晉楚必有一戰。

晉軍在收到鄭國求和的消息後,知道鄭楚已經講和,荀林父便想領兵回國,但遭到副帥先榖(gu)的反對,先榖(gu)直接率部加速前進,沒辦法,晉國大軍只好跟上。於是就有了晉楚的邲之戰。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因為晉國軍隊一開始就內鬥,軍心不穩。所以,晉軍的失敗也是情理之中。潰不成軍的晉軍只能戰敗逃跑。在逃跑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晉軍的一輛戰車陷進泥坑裡跑不動了。等追擊的楚軍趕到後,說“兄弟,你怎麼不跑了”,晉軍士兵說“車壞了”,於是楚國士兵先是幫助晉軍把車修好,然後繼續追趕。沒想到,晉軍跑了幾步戰車又壞了,楚軍於是再次幫助修理戰車,然後再追,終於讓晉軍跑掉。逃跑中的晉國軍隊還回頭說,“到底是楚國的軍隊,連逃跑都這麼專業”。有種“友誼第一、戰爭第二”的感覺。

春秋晉楚交戰:勝利楚軍幫戰敗晉軍修車逃跑,晉士兵誇楚逃跑專業

邲之戰以楚軍大勝、晉軍慘敗而告終。楚莊王打贏了邲之戰,報了當年他爺爺楚成王城濮一戰失敗的仇。

據說,晉楚邲之戰的結果在三十五年前就已經有人占卜出來了,叫“城濮之兆, 其報在邲”。那麼,這就涉及到我們民族的文化心理,那就是周人對鬼神究竟是信還是不信。答案是既信又不信。這又是為什麼?不過這將是下一個故事。

朋友,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