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畜牧業 合作社 三農 農業 隴南徽縣發佈 2017-05-15

養在山水裡,賣到網上去

——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徽縣青泥黑豬淘寶網店頁面 劉海天 攝

人民網蘭州5月9日電(記者 劉海天)在淘寶店裡付完定金,就可以領養一頭小豬。小豬會佩戴上領養者專屬的二維碼,形成一種網絡信託關係。領養者不用親自飼養,可以通過網絡實時監控它的動態。飼養場會在豬出欄後將其宰殺,之後通過快遞發送給領養者……這樣的新鮮事,出現在甘肅省徽縣大河店鎮火石村青泥黑豬繁育養殖基地。截至目前,這裡已經有56頭小豬被網絡領養。這樣新穎有趣的創意,是為了讓火石村群眾能夠擺脫貧困的生活。

用“造血”防止“貧血”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進入養殖基地前要先消毒 劉海天 攝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青泥黑豬耳朵上的二維碼標誌 劉海天 攝

火石村距縣城13公里,全村共61戶228人。長期以來,這裡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去城市打工,需要靠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來種地。但老人和孩子受體力所限,往往又種不動地,收入自然就少了。出去的年輕人也大多沒受過高等教育,務工乾的都是體力活,收入也不理想。如果不改變現狀,火石村村民的脫貧致富就無從談起。

在徽縣縣委的領導下,縣委組織部部長劉永成負責起了火石村的產業扶貧工作。他把產業扶貧比喻成“造血”:“扶貧要輸血,卻不能一直輸血,一定要自己學會造血。真正的自力更生才是徹徹底底的脫貧,才能防止返貧。”他認為,基層幹部最重要最關鍵的扶貧工作,就是發展產業帶動致富。在這個前提下,要用好國家的扶貧資金和政策,結合當地情況形成每村一品的特色產業。在這個思路下,馬鞍樑生態養殖農業合作社在火石村應運而生。

與一般合作社不同,馬鞍樑生態養殖農業合作社由集體控股。合作社負責人袁碧剛解釋,集體控股的優勢在於保持合作社的穩定性。比如,避免了一些股份制企業中因為大股東撤資或企業法人變更而導致的企業解體等問題。

鞠永強是火石村的村民,他過去對合作社很反感:“曾經好多人來過村裡視察,有的說要建廠子,有的說要建合作社,最後都不了了之。後來縣委組織部來人要建合作社,開始我根本不信,認為他們也會半途而廢。”組織部的雷厲風行讓鞠永強大吃一驚,他沒想到合作社竟真建成了。於是,他漸漸開始關注合作社。

鞠永強說:“我覺得既然集體控股,那至少是穩定的,不會卷錢跑路。所以衡量了許久,我還是決定入股3萬元。”不僅如此,他還成了合作社的採購員,負責飼料以及建材等的買進。等以後合作社經濟效益上去了,眾多像他一樣的村民可以既拿分紅又拿工資,收入會大幅提高,脫貧自然水到渠成。

談到經營狀況,袁碧剛很興奮。他介紹,青泥黑豬已經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第一批次32頭青泥黑豬在淘寶網店上已經被全部訂購,目前正處於第二批次預訂過程中。

養在青山秀水中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青泥黑豬飼養情況實時監控畫面 劉海天 攝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散養在山林中的青泥黑豬 劉海天 攝

山大溝深、閉塞難行,不僅是徽縣的環境特徵,也是整個隴南市的真實寫照。這裡不同於一望無際的平原,所以在辦廠創業時,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區的經營模式。選擇青泥黑豬,是綜合考慮的結果:一是因為青泥黑豬適宜山林散養,這就能與火石村的環境條件相契合。二是因為青泥黑豬在市場上很少見,有較為廣闊的市場前景。袁碧剛解釋說,青泥黑豬是徽縣的老品種土豬,飼養歷史悠久。但由於群眾缺乏品牌意識和宣傳力度,青泥黑豬尚未被人們所熟知——而一旦知名度打開了,效益也就上去了。

在繁育基地內遍佈著11個視頻探頭,飼養員可以通過它們隨時獲知豬的生長情況。更重要的是,全國客戶都可以通過網絡監控實時觀察豬的生長情況和飼養方式,會比較放心。此外,這一舉措還有質量監督和安全監察作用。比如,飼養員在監控下幹活會更盡心,心存叵測者面對監控也會望而卻步。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豬的質量,一方面防範了人的破壞,豬肉更優質更安全。

這些青泥黑豬,每天喝山泉、吃野菜、呼吸清新空氣、住山清水秀“景區”……袁碧剛調侃:“有時候覺得豬比人活的更悠然愜意。”這種綠色生態養殖不同於普通的飼料圈養模式,讓豬的生長更符合自然規律。一般飼養的豬大約4個月出欄,而青泥黑豬卻需要近一年的成長期,肉質自然更好。

集體控股奔小康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養豬場遍佈攝像頭 劉海天 攝

「“123帶動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徽縣:打造青泥黑豬品牌助扶貧

火石村村民在合作社的入股情況公示牌 劉海天 攝

貧困戶想致富卻沒資金怎麼辦?劉永成表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電商”的模式正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以馬鞍樑生態養殖農業合作社為例,就是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村集體控股合作社,以電商來帶動農戶脫貧和發展的。

據瞭解,該合作社佔地140畝,註冊資金89.5萬元,股東33人。在合作社建設過程中,徽縣農牧局、林業局支持建成了母豬繁育圈舍、散養棚、養殖圍網等設施;縣委組織部則幫助購置繁育母豬10頭,為火石村注入資金20萬元作為股金。這20萬元中,去除合作社為15戶貧困戶配股的1.5萬元(每戶1000元),村集體控股資金為18.5萬元。其中5萬元股金產生的紅利作為村集體積累,剩餘的13.5萬元股金所產生的紅利則平均分配給貧困戶。待將來貧困戶脫貧後,要從13.5萬元股金中拿出4.6萬元按照每戶1000元的標準配股給46戶非貧困戶村民,剩餘的8.9萬元股金產生的紅利,則用於返貧人員救助和村基礎設施建設。

袁碧剛坦言:“雖然合作社剛起步,但是能看到希望。一開始我甚至打算入股20萬,後來得知上限是5萬元才作罷。”袁碧剛是個很想創業的人,養過雞,養過豬,也曾入股過一些合作社。但是這些合作社沒有集體控股,很容易因為糾紛和矛盾散夥。現在,正是看到了黨支部領導下的集體控股的合作社發展方式,他才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他說:“在入股合作社之前我仔細觀察過。讓我滿意的是它的穩定性和公開性,以及發展前景。”

合作社的意義很多,比如可以解決弱勞力就業問題和土地撂荒問題——村裡的老人可以到合作社務工以增加收入,周圍撂荒耕地也會得到合理的利用。

袁碧剛介紹,今年10月份,社裡青泥黑豬將由300頭增加為800頭。而在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後,合作社將逐年增加豬的繁育數量,理想數量將達到5000頭。

詩仙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難》中寫道:“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這個“青泥”,據說指的就是徽縣青泥嶺。等到馬鞍樑合作社發展壯大了,青泥嶺上出名的就不僅是李白的詩句,還有優質的豬肉。隨著交通的飛速發展,將會有更多的遊客湧入隴南、湧入徽縣。將來,人們可以白天尋訪詩仙足跡翻山越嶺引吭吟誦,晚上可以品嚐優質美味的豬肉佳餚以解疲乏。

產業發展似火旺,脫貧步伐穩如石——火石村真是名副其實。(來源:人民網)

監製:王 濤

編輯:郭鴻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