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養殖模式升級 民間高手自創369模式

畜牧業 農村 農民 漁業 中國水產頻道 2017-07-15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從2006年就開始投身於小龍蝦稻田養殖王如峰事實上自17歲就跟隨父親從事水產養殖行業,屬於真正的“水二代”,而自己兄妹7人,也全部都是從事水產養殖行業,而今,兒子又開始接過自己的班,同時家族中大多數子女也都是在水產養殖行業中打拼,屬於真正的水產世家。

2006年,王如峰流轉土地350畝開展龍蝦規模養殖,並聯合45戶農民成立了龍蝦經濟合作社。合作社不僅為社員提供蝦苗,還免費傳授養殖技術。隨著價格不斷上漲,加上政府民生工程的扶持幫助,龍蝦養殖效益逐年提升,吸引了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也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347戶,帶動周邊農戶養殖龍蝦近13500畝。

2017年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開會在即,組委會一行乘著開展“龍蝦中國行”的機會來到王如峰位於赤鎮的小龍蝦養殖基地,此時已是7月上旬,合作社的稻田蝦已經基本上市結束,蝦稻田裡已經種上了水稻。

小龍蝦養殖模式升級 民間高手自創369模式

說到2017年合作社整體的經濟效益,王如峰介紹道,今年的效益比起往年都要好很多。因為今年前期的蝦苗、中期的成品蝦、後期不等規格的進入蝦仁廠的庫蝦的價格都很好,都超過了去年。今年早期的蝦苗最高的時候賣到了20—25元/斤,中期的成品蝦在端午節前賣到40多元/斤,後來隨著小龍蝦的大規模上市逐步下降到10多元/斤,但是在端午節後價格也開始攀升,在安徽、江蘇兩地的行情還是不錯的,在產量方面,江蘇的產量不是很大,區域範圍內安徽的產量優勢比較明顯,由於湖北、湖南、江西等天然野生蝦受到6月下旬雨季的影響,捕撈量下降,尚不能滿足本地市場消費需求,還需要從外面購進成品蝦,從而間接影響到全國市場;而去年的庫蝦賣到3塊多,今年一直在5塊多以上,庫蝦一般以1錢的居多,到234錢的去年價格多在5—5.5元,而今年普遍在7元以上,這段時間甚至達到10塊。多種因素使得今年的效益是他自2006年開始從事小龍蝦養殖到現在為止最好的一年,也是當地農地效益最好的一年,在2016年畝均收益大約2000—3000元左右,而今年畝均純收益3000以上的農戶達到50—60%。

陳偉榮:按道理說今年的養殖面積上去了,產量應該是得到極大的提升,價格應該是會下降都對,為什麼今年的價格反而比以前的更高呢?

王如峰:雖然今年養殖的規模上去了,但是成功率低,尤其是新增的養殖面積,失敗率很高,虧本的養殖戶很多,賺錢的少。一般的養殖戶也就是家裡的十幾畝幾十畝地,但是一些土地流轉的大戶一搞就是幾百上千畝,更有甚者達到上萬畝,這幸虧是今年的行情好,如果不是今年行情好的話,這些大戶很容易就被套進去虧損。

王如峰:是的。比如說一般的養殖戶需要賺到1000元/畝,對於養殖大戶來說畝利潤達到500就可以,因為規模足夠大,但是最終這種模式能不能賺到錢,現在還打個問號。因為一個老闆管理不了這麼大的養殖面積,必須要有一個團隊,分管不同的工作,但是這個團隊裡面,不是每個人都有成熟的養殖技術的,同時,員工的心態和老闆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和養殖戶需要對自己負責的心態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有成熟技術的員工也有可能會把事情辦砸。目前在我們這裡來看,這種企業化的養殖模式是存在巨大的風險的。從長遠來看地,零散性的農業會比規模化農業淘汰,但是從這個兩年的情況來看,情況還有一個反轉,這些大規模的企業又被家庭式的零散型農戶打敗。

王如峰:首先,對於養殖戶來說,勞動力不花錢;同時小田塊也很易於操作,根據以前的田埂順勢開挖蝦池,挖出來的土沿著田埂堆起來,這樣的一條埂如果說產生400元的效益,一家分200元;餌料的投喂也根據情況而定,行情好了就投喂,行情不好的話就任由它自己生長,哪怕長勢不好捕撈起來幾塊錢1斤賣給蝦仁廠也有錢賺。而農業企業除非不規劃,只要一規劃都是像模像樣的,因為企業要考慮整體的企業形象,同時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都要用到勞動力,員工做事情往往和農戶為自己做事情的心態是不一樣的。一般企業主都很少直接呆在養殖廠,比如分管生產的廠長給老闆打電話,說昨天晚上看蝦塘裡面的水發渾,草都被蝦夾掉了,老闆問怎麼回事,分管生產的人說可能是餌料喂少了,老闆說好,那今天晚上就多投喂點料。實際上究竟是不是這個原因造成的呢?不一定,有可能是由於氣溫升高水質變壞導致,因為稻田養蝦,稻田裡面的稻茬、秸杆腐爛會導致土壤裡面一些富氧化的東西還始變化,導致小龍蝦無法在水體底部生存,水體裡面的溶氧跟不上,小龍蝦在水體裡面煩躁不安,努力尋找適合它生存的環境,所以它的活動量加大了會導致水體渾濁,為什麼專家都說小龍蝦白天不活動晚上活動?因為晚上蝦塘裡面的溶氧度低,只要在環境不適宜的情況下它都會活動。這種時候投下去的餌料它不會吃,因為它都不能生存了怎麼可能會去考慮進食?在這種情況飼料投喂下去,增加了無喂的飼料成本不說,飼料在水體裡面腐爛進一步破壞水質,這樣後面一系列的問題就都會出現,病害開始發生,導致小龍蝦大量死亡。越大規格的蝦耗氧量越大,溶氧跟不上的時候,大規格的蝦率先開始死亡,這時候再想去治療已經遲了。

所以,要說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哪裡很難說,我以前說過,只要企業化養殖成功,小的家庭式的養殖戶就會被打敗,因為大企業化的養殖對於利潤的追求點會更低。但就目前我所瞭解的這些養殖大戶,成功的很少很少。

一般來說做農業的,前期投入要在2年內收回,如果2年內收不回就可能會想轉行,這跟工業不一樣,2年的時間成本沒有收回的話,但是設備廠房之類的東西都還在,繼續堅持下去還有翻身的機會,但是在農業上面2年套下去要想翻身的話就會很難。為什麼呢?因為若想翻身就需要重新投資。比如你想從水產養殖改成種植所有的東西全部都得重新做,你原來是搞種植花果蔬菜的要改建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二次投入比一次投入還要大,所以這個行業很多人乾乾就不幹了,流轉的土地也不繼續流轉了,目前在這個土地流轉方面還是缺少一個約束機制,雖然也是先交錢後用田,但是田租都是一年一付的。如果是一年付之後多年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在來安那裡就有這樣的,一年流轉五年的使用權搞種植,種了兩年後不幹了想養蝦,當時找到我,我給他把帳細算了一下,發現一次性投入太大,還不知道能不能養得成功能不能賺錢,怕到時候又再套進去了,只得再流轉給別人,流轉的時候三年只收了人兩年的租金。

小龍蝦的市場從目前來看是非常大的一個市場,現在對於我來說這個行業是沒有風險的,但是對於很多新投身於這個行業的人、一些老闆式的養殖企業來說,有可能就跟股票的買賣一樣,風險還是非常大的。

小龍蝦養殖模式升級 民間高手自創369模式

陳偉榮:有很多人加入到小龍蝦養殖的產業中來,可能一開始都是認為小龍蝦很好養,沒有什麼技術難度,成活率非常大。但是事實上在養殖過程中真正做到賺錢的還是少數。養殖小龍蝦最大的難度存在於什麼地方呢?最大的技術性障礙是在哪些方面呢?

王如峰:主要是生產與管理、市場節點的把握、水稻和小龍蝦茬口的銜接,我根據多年的經驗提煉了一個模式“全椒稻田養蝦零風險的模式”,也就是“稻禾369模式”,也就是3月份氣溫上升後的上旬到6月中旬是小龍蝦的生長過程,到6月中旬必須強行結束,有人會說我田裡還有很多蝦要養到7月份,但是這樣做,當年有效益了,不代表第2年會繼續有效益。為什麼這樣說呢?6月份上中旬小龍蝦結束,中下旬開始插秧,水稻插上去後有一個生育期,一般控制在不超過145天,也就是說選擇135天到145天之間的水稻品種是最好的,所說現在水稻的品種還有115天到120天成熟的,這樣的都是完全可以的。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水稻要用人工插秧,我們要求秧齡在35天左右,這樣撒播、機插的形式都不行,這樣從6月份到9月份完成水稻的種植,這樣後面緊接著就可以做小龍蝦的秋繁冬養春賣。抓住來年早期的市場。這就是茬口銜接,這就是全椒的王如峰模式,也就是“稻禾369模式”。這樣做好了每個茬口的銜接,基本上就是零風險的。

有人說那我水稻收的遲了一點,到時候我再補一次苗行不行?這樣做的話正常秋繁苗達到3-5公分的時候,過冬的風險也比較小,而補的苗都是很小的,過冬的風險也大,同時到來年3月份的時候秋繁苗正好達到上市的規格,上市比較早,我這裡的蝦今年是3月7日開始上市的,4錢起步的45一斤,牢牢把握住了早期的市場。這也就是現在安徽省都在推廣“全椒模式”。

陳偉榮:根據目前小龍蝦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情況,您覺得在未來繼續推動蝦稻綜合種養存不存在風險呢?存在哪些隱患呢?

王如峰:根據目前的情況,我不贊成大規模的土地流轉企業進入到這個行業裡面來,這種模式的發展一定要謹慎,小型個體的養殖反而是更加的適合。大規模的企業存在的隱患主要也就是我前面說的:老闆式的管理、不懂技術的人管理、茬口銜接控制不到位等。現在安徽對小龍蝦產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視的,

小龍蝦養殖模式升級 民間高手自創369模式

王如峰:你看我這邊上就是池塘精養的,現在已經幹塘了。小龍蝦池塘精養是一定要幹塘的,不能長年養,不能一年到頭水不幹,跟傳統的水產養殖是一樣的,只不過一般水產養殖是在秋冬季幹塘清塘,但是小龍蝦必須在夏季清塘,因為小龍蝦秋繁苗的量是非常大的。

它是在秋天有一個時間段非常集中的繁殖。但是在現在小龍蝦一般會打洞,不用管它,清塘後除雜,陽光消毒都是非常好。到了8月份高溫結束後上水,只要上了水,這時候在洞裡發育成熟的小龍蝦就開始孵化抱籽,所以一定要把小龍蝦的生活習性、生長速度、營養等各方面瞭解透徹,這樣養殖的風險才會大大的降低。

陳偉榮:您從事水產行業這麼多年了,到現在最大的感慨是什麼呢?

王如峰:說到感慨,就是累。我自己兄妹7人都在做水產,從上一輩手裡接過來的,現在又傳到下一輩的手中,我們的上一輩是最累的,下一輩可能要好一些,因為有了各方面的智能設施設備。有了更多的科技力量。

王如峰:說到最大的收穫,就是這麼多年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了周邊的農戶通過養殖小龍蝦走上了一條致富的路。在我這個養殖基地周邊有13500畝的稻田在養殖小龍蝦,這是我們直接帶動的,這是我非常欣慰的一件事。

小龍蝦養殖模式升級 民間高手自創369模式

曾經一次劇烈的震動,讓王如峰的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絲毫不影響他與我們專注的交流。如今,王如峰開創的“稻禾369模式”受到安徽省相關部門的重視,並得到不斷的推廣,幫助著越來越多的農戶走上一條新型農業的道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周邊的鄉鄰增加一些收入,走上一條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的道路,這是非常樸實的話語,但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一直在努力的水產人共同的願望。讓中國水產養殖網與所有水產養殖人一起攜手,致力於此,躬耕於此,我們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我們一直很努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