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豬網為你細解口蹄疫病毒,知識風暴!

中國養豬網為你細解口蹄疫病毒,知識風暴!

1.口蹄疫概述

口蹄疫又稱之為“口瘡”,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傳染病,多發於偶蹄獸,其他動物或是人群比較少見。該疾病屬於A類傳染病,主要是通過空氣傳播,傳染性很強,發病部位是在口腔、蹄部、乳房皮膚等。病毒傳播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範圍內暴發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經濟損失,廣大豬友應當引起重視,小編為你細解口蹄疫病毒的臨床症狀、診斷、防治等,具體描述如下:

2.口蹄疫的臨床症狀有哪一些?

口蹄疫的潛伏期1-7天,2-4天后患病偶蹄獸開始出現顯而易見的精神沉鬱,閉口,流涎,開口時有吸吮聲的症狀,並且伴有發熱症狀,體溫可升高到40一41℃。

發病1-2天后,病畜舌面、脣內面可見水皰,涎液增多、白色泡沫狀掛於嘴邊。水皰經過12h後破裂,形成潰瘍,體溫會逐漸降至正常。除了口腔之外,趾間、乳頭皮膚上也可見到水皰,水皰破裂後會出現會隨著時間癒合,一般而言此病為良性經過,可自愈。

但是水皰癒合過程中,也會出現病情突然惡化,全身衰弱、肌肉發抖,心跳加快、節律不齊,食慾廢絕、反芻停止,行走搖擺、站立不穩,往往因心臟麻痺而突然死亡的情況,這是惡性的經過,死亡率很高,臨床症狀不再是水皰,而是出血性胃腸炎和心肌炎。

口腔出現水泡前,用血清或耐過的病畜血液治療。對病畜要加強飼養管理及護理工作,每天要用鹽水、硼酸溶液等洗滌口腔及蹄部。要喂以軟草、軟料或麩皮粥等。口腔有潰瘍時,用碘甘油合劑(1:1)每天塗搽3~4天,用大醬或10%食鹽水也可。蹄部病變,可用消毒液洗淨,塗甲紫溶液(紫藥水)或碘甘油,並用繃帶包裹,不可接觸溼地。

3.生豬在口蹄疫中扮演什麼“角色”?

FMDV 主要感染牛、豬、羊等偶蹄動物,在全世 界範圍內廣泛流行,其中牛最易感,奶牛尤其易感,羊一般症狀不明顯,豬是FMDV 的放大器,在口蹄疫的流行和傳播中發揮著重大作用。豬口蹄疫發病急、傳染快,發病率高,流行病面積廣,潛伏期一般為5-7d。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通過空氣和接觸傳播(排洩物、唾液、尿液、精液、乳汁、被汙染的飼料、用具等、豬舍中的蚊子、蒼蠅、老鼠等也是傳播媒介),仔豬和未免疫豬最易感,仔豬的死亡率幾乎是100%,成年豬良性的死亡率很低,但是也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

4.口蹄疫的診斷標準

①發病急、流行快、傳播廣、發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經過,少部分為惡性。②大量流涎,呈引縷狀;③口蹄瘡定位明確(口腔粘膜、蹄部和乳頭皮膚),病變特異(水泡、糜爛);④惡性口蹄疫時可見虎斑心;⑤為進一步確診可採用動物接種試駿、血清學診斷及鑑別診斷等。

除了上述的口蹄疫診斷標準之外,還可以過取病豬水皰液或將水皰皮按 1∶5 的比例加入生理鹽水研磨後的溶液,每毫升加青黴素、鏈黴素,1 000 IU,分別對 2 日齡和 7~9 日齡乳鼠及乳兔背部皮下注射,觀察 7 d。如 2 日齡和 7~9 日齡乳鼠及乳兔均發病,則診斷為口蹄疫。血清學試驗 ,ELISA是目前檢測FMDV感染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豬場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診斷方式,一定要確診後在進行治療,以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傷。

5.口蹄疫的防治

明確總目標: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溫、怕陽光、怕酸、怕鹼、怕福爾馬林、怕疫苗。對症治療是基本的,但是每個豬場的情況有個體化差異,預防措施也略有不同,中國養豬網為您整理大體上的措施,確保豬舍內環境乾燥、溫度適宜,室溫控制在15-22度之間,產房適當提高一點溫度;對生豬開展疫苗接種,同時用燒鹼、生石灰消毒欄舍;用高錳酸鉀或者碘溶液噴霧豬舍空間,消毒空氣等;種母豬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豬群免疫2次,23-25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措施還有很多,豬友們可以不斷總結經驗,多學習優秀豬場的經驗。

已經發生了口蹄疫的話應立即報告獸醫機關,病畜就地封鎖,所用器具及汙染地面用2%苛性鈉消毒。發病畜群撲殺後要無害化處理,工作人員外出要全面消毒,病畜吃剩的草料或飲水,要燒燬或深埋,畜舍及附近,用2%苛性鈉、二氯異氰豚酸鈉(含有效氯≥20%)、1%~2%福爾馬林噴灑消毒,以免散毒。接種。對疫區周圍牛羊,選用與當地流行的口蹄疫毒型相同的疫苗,進行緊急接種,用量、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項須嚴格按疫苗說明書執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