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以後,檢驗富人與窮人只需要一斤豬肉

畜牧業 養豬 飼料 農資 農業 智谷趨勢 2018-12-04
◎智谷趨勢 | 吉姆佩爾


一場餐桌上的消費分層正在拉開帷幕,這一次的主角是豬肉。

豬肉是中國人飯桌上必不可少的肉。東坡肉、回鍋肉、梅菜扣肉,佔據了中國菜系的大片江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豬肉在城鎮居民消費中保持在40%以上,而農村居民消費中更達到50%以上。

從今以後,檢驗富人與窮人只需要一斤豬肉

又正因為依賴之深切,我們大可以透過“一頭豬”來看中國的消費分層。隨著內外形勢的劇烈變化,中國的豬肉價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一幕。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檢驗一個人的階層所在,可能一斤豬肉就足矣。

01


說起來,豬肉價格最近極其玄乎。

通常,每逢十月豬肉價格都會經歷一輪季節性下降,但是今年的豬肉價格卻非同尋常,坐上一輪又一輪的過山車。在不同地方,豬肉價格可以相差得極其懸殊!


從今以後,檢驗富人與窮人只需要一斤豬肉

在遼寧、內蒙古等北方地區,養豬戶正在把養了大半年的豬,以每斤五塊的白菜價出售給當地的屠宰商。在重慶這些偏南方的地方,生豬價即將衝破歷史高點,十塊一斤。

據中國養豬網數據顯示,從8月至今,廣東等主銷區豬肉價格連續走高,平均每公斤上漲1-2元,漲幅達12%。但是,遼寧等主產區價格卻連入了反方向衚衕,下跌12%有餘。

一南一北之不同境遇,簡直可以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這種形勢之詭異,主要來源於市場遭遇到了干預。

02


八月份,一場不可言說的天災悄然降臨,這位“死神”的名字你們都懂得,它席捲了天津、山西、雲南、湖南、貴州、重慶、湖北、江西、福建、四川和上海11個省份,當前已經在各個地區“連成片”。

隨後,中國啟動了一場生豬“去產能化”運動。據財新報道,截至目前,被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的生豬總數已經超過10萬頭。相比國內龐大的總數,這個數量並不足以撼動市場的供需平衡。

不過,妖風颳過以後,中國拉開了史上最嚴的跨省禁運帷幕。

11月初,國家郵政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一律不得收寄活豬和未經檢疫、未制熟豬肉製品,並重點加強已發生疫情省份寄遞渠道疫情風險的安全防範。

從12月1日起,將全面實施生豬運輸車輛備案和監管。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公安部三部委下發加強生豬調運監管,做好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等有關工作的通知,全面強化生豬運輸車輛備案等監管措施。

這盤大盤,直接顛覆了當下正在佈局的“南豬北養”結構。舉個例子,東北三省是“南豬北養”佈局下的主產區之一,2016年東北三省肉豬出欄量佔據了全國的60%。在他們當中,有一批人剛從南方過來的。因為在過去不久的環保風暴中,他們在南方的豬場被拆除了,不甘心向現實妥協的他們,鼓足勇氣北上開荒,奔向了東北這個伊甸園。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跨省禁運”使得東三省這些主產區的生豬無法運送往原來的主銷區,滯留在了當地。而當地的消費能量又比較有限,沒法完全消化剩餘出來的產量,滯銷就開始蔓延開來,價格下跌。

上游的收購環節不斷壓價,使得生豬價一度跌至到不足4元,這幾乎跌破了他們的成本線——5元/斤。

同樣的道理,南方則因為供給斷然減少,而價格上揚。

03

今天,中國的生豬主產區正面臨著“前有狼後有虎”的尷尬局面。

一方面,禁運使得生豬出不去。另一方面,成本端已開始咄咄逼人。

在養豬成本中,飼料佔據了40%。對於2600萬小散養殖豬戶來說,泔水這種剩菜廚餘隨處可得,能夠幫助他們抵抗美國關稅加徵帶來飼料價格上漲的風險。

但是在這場風波中,泔水被禁止使用於餵養豬,小散戶養豬戶不得不換上更為昂貴的飼料,而這無疑是致命的——

從仔豬養成到能夠出欄,泔水的養豬成本是250元,而飼料是907元,後者的價格足足是泔水的363%。

屋漏偏逢連夜雨,生豬的另一種飼料,玉米價格也正在蹭蹭的上漲。

這些小散戶養豬戶佔了養豬市場的四成份額。眼看著利潤一步步被擠壓,甚至是到了虧損邊緣,未來或許將有一大批中小養殖戶不堪重負,消失在市場上。


從今以後,檢驗富人與窮人只需要一斤豬肉

數據來源:觀研天下

“價賤傷農”,正在把一些人的夢捏碎。

04

按照市場規律,供給端的壓力一定會傳導到消費端上。

中國是豬肉生產大國,同時也是豬肉消費大國。即便每年有5000萬噸以上的生產量,但是我們消費得更多,仍舊有一小部分缺口需要依靠進口來填補。隨著12月份將近,南方臘肉、臘腸開啟製作週期,中國準備進入每年的豬肉消費高峰。

一邊是產能不斷下降,生產積極性不斷走低,一邊是龐大的消費慣性。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豬週期很可能會從將“價賤傷農”步入下半場——“價高傷民”。

對於普通人來說,未來生活的擔子就是價格上漲的豬肉以及CPI的持續走高。

有人就這樣嘆息——“十年前1500元租的門面已經漲到6000了,租金還會繼續漲下去,漲到多少才是盡頭呢?現在賣掉100個饅頭的利潤,只夠買1斤豬肉,而賣掉10頭豬肉的利潤,才夠買1件羽絨服。”

小小一片豬肉的價格變動,牽扯了無數人的心,改變了下流社會的生活狀態。

不過,對於有錢人來說,這些可能都不叫“事”——

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大頭們認為,史上最嚴的跨省運輸終究會落幕的。他們開始商量著紛紛要入局“智能養豬”。

丹麥皇冠這所被曲奇蓋過了風頭的養豬大戶預備斥資4億元,正式進軍中國市場,建起自己的養豬基地。

11月初,京東趁勢入局,進入“智能養豬”時代,成為了繼網易和阿里後第三個進軍“養豬大業”的互聯網企業。

未來,將會有一波聽音樂、享受SPA的高級豬湧入中國市場。在這場佈局中,丹麥皇冠和京東所瞄準的客戶群體,不是拿著菜籃子上街、為五毛錢吵得面紅耳赤的普通人,而是那規模近3億人的偏高端消費群體。

這些上流社會的人,早已經完成了消費升級。他們的四處出擊,買買買,完美解釋了五星級酒店客房為何入住率上升、境外人均購物消費額為何領先全球等問題。

對於下流社會來說,這可能不是那麼好的時代。對於步入上流社會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未來,檢驗一個人的階層所在,可能一斤豬肉足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