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壓不垮的堅韌脊樑——柞水縣脫貧攻堅系列報道先進典型篇之四

畜牧業 農民 合作社 土雞 微柞水 2017-06-10

貧窮壓不垮的堅韌脊樑——柞水縣脫貧攻堅系列報道先進典型篇之四

近日,在柞水縣乾佑鎮車家河村召開的脫貧表彰大會上,村民霍開盛披紅戴綠,成為村裡耀眼的明星,引來了大家羨慕的眼光。從2016年3月開始,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他乘著扶貧的東風,以堅忍不拔的精神白手起家,硬是靠自己的苦幹、實幹甩掉了貧困的帽子,成為了村裡最大的養殖產業致富戶。

5月22日,為了親眼目睹霍開盛的養殖場,我們從村活動室旁的小路進溝,步行了七、八里山路。老霍見我們來到,便忙拉著我們去參觀他的養豬場、養雞場。他門前的兩排豬舍裡養著30餘頭黑豬;河對岸以及上坡的空地裡,圈養著成片的雞苗,老霍告訴我們目前雞存欄有4000只。“我還建有溫室,用來孵化雞苗,溫室孵化很講究:第一個周溫度要保持在37℃左右,要適當提高溼度……”老霍邊說便拉著我們去參觀他的溫室,裡面設備齊全,讓人懷疑他是否真的是這偏遠山溝裡的貧困戶?

這位樸實的農民此時是滿面笑容;談起他的養殖產業,他總能講個不停,從如何分辨雞種、如何給豬測體溫、如何用糧食配飼料,到如何用藥、如何配種,他分明就是活生生一個養殖專家。看著自己一手建起來的產業園,他的表情裡充滿了成功的喜悅與成就感。

緊緊攥住改變命運的希望

“被選為貧困戶的時候,我覺得很不光彩,但是沒有辦法……”兩年前,霍開盛家的生活已經相當的困難,早年在外打工的他,一次意外使他的腳粉碎性骨折,之後再也不能出力乾重活,頂樑柱瞬間出現的裂痕讓這個家庭岌岌可危。後來女兒又考上了大學,長子霍國軍為了讓妹妹完成學業,出門打工,用微薄的收入幫父親撐起了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霍開盛為了分擔兒子的壓力,開始把地裡的菜拉去縣城裡賣,沒有人知道腿腳不方便的他是如何拉著一車菜走出十幾裡山路的,而他卻堅持下來了,如此日復一日,一家人總算是勉強餬口。

村裡將霍開盛選為貧困戶後,包扶幹部黃河來到他家瞭解情況,看到霍開盛如此費力的支撐著這個家庭,便對他說:“你辦一個養殖場,國家有政策支持,你去貸款,我來給你擔保!”沒有拿定主意的霍開盛將這件事告訴了兒子,霍國軍連夜便從外地趕回來。“爹,僅賣菜只能勉強過日子,要脫貧還是要發展產業!”看著兒子堅定的眼神,霍開盛終於下定了決心。在拿到沉甸甸的5萬元扶貧貼息貸款後,霍開盛激動得雙手都在顫抖,同時一個理想中的養殖場已在他腦中初具雛形。計劃動工時,鎮上、村上幹部也都來幫忙,他們忙著幫做規劃、拉尺子,這讓老霍的心裡格外熱乎。

萬事總是開頭難,建廠的磚石要從崎嶇的山路運到家門口,光這就費了相當的力氣。父子倆憑著創業的熱情和吃苦的精神,靠這一筆貸款建起了大棚、雞舍、豬圈、溫室;之後老霍又去楊凌拉回來第一批豬種,又引進了孵化雞。在第一批資金用盡後,他強壓住心中的不安,又貸款8萬元補充設施。雖然擔著風險和壓力,但面對初具規模的養殖場,父子倆卻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

第一批黑豬茁壯的成長起來,母豬也能下崽了,產崽那幾天,每天晚上要有人看守,霍開盛就和媳婦輪流守夜,以保證母豬順利生產。回想起每次照看母豬生產時,老霍只是笑著說:“在那幾天裡照看母豬、豬仔就和照看自己媳婦兒、娃一樣。”一句輕鬆的玩笑話,其中包含的堅信與苦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貧窮壓不垮的堅韌脊樑——柞水縣脫貧攻堅系列報道先進典型篇之四

不識字也能成“專家”

“國家政策好,我們一定要自己努力幹。”霍開盛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回想起最艱難的日子裡,四處借錢無果的自己是多麼的絕望,即便是開朗的老霍在這時臉上也閃過一絲陰霾。窮則思變,就是在那時,霍開盛下定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改變貧困的命運。

對養殖方面的專業知識,他總是主動去學習,我們在他的桌子上看到了高高的一摞養殖相關的學習資料,這些都是他建設初期自費買回來的。老霍並不識字,但他對於學習充滿熱情,在這方面,兒子給予了他莫大的幫助和支持。長子霍國軍雖然只上到三年級就輟學了,不過他勤奮好學,不管是縣裡組織培訓,還是村上的培訓,他都會和父親前去參加,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之後,他仍然不滿足,又從親友那裡借來2000元錢,專門到楊凌找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學習養殖技術;回來時,他還掌握瞭解剖技術。“我們場的雞很少得病。”霍凱軍介紹道,“我們採用科學化管理,防疫、消毒都做的很好,這些都靠我們自己來做。”

霍開盛對於兒子中途輟學的事一直感到非常歉疚,但是看到霍國軍為了自家的養殖場,自學成才,又十分欣慰。“有時候雞子害了病,畜牧幹部都找不到原因,國軍去一解剖,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每當說起兒子的時候,老霍自豪的神情就洋溢在臉上。

有一次,村裡一位農戶養的雞害了病,每天死掉八九隻,任誰都查不出原因,最後請霍家父子去,只用了兩天的藥,這些雞崽就又活蹦亂跳了。從此之後,霍家父子的名聲就在村裡傳開了,他們父子倒成了村裡養殖戶們的技術顧問。

致富路上不忘拉一把鄉親

霍開盛的養殖場越辦越好,但是由於場地和人手的限制,沒有辦法再擴大規模了,同時他看到村裡的鄉親們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便萌生了要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奔小康的念頭,就這樣車家河村“榮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

他向村裡有養殖想法和條件的村民發放雞苗,並商定在雞苗長到三、四斤的時候,自己用8元每斤的價格回收。起初少數村民不願意將養大的土雞賣給老霍,因為在市場上土雞也許能賣到9元、10元,何不自己去賣掉還能多掙一些呢。然而當這些村民在看到一時沒有銷路的土雞吃掉自己大量的糧食時,才知道霍開盛的良苦用心;這些雞一天不賣,就要多吃不少糧,而出欄的雞再吃也不會長肉了,最終他們還是把出欄的雞賣給了老霍,自己才獲得了一定的收益。一些村民嚐到了甜頭,就有更多的鄉親想和霍開盛合作,加入他的合作社。

對於其他養殖戶,霍開盛總是毫無保留的給予幫助。村裡鄉親們在他這裡領了雞苗,他又是教技術,又是送藥品,還親自上門指導。一些鎮外的養殖戶在他這裡買了雞苗,他也常常幫忙聯繫出售。2016年7月,下樑鎮四新村養殖戶徐莊在他這裡購買2000只雞苗,出欄之後卻沒有銷路,老霍得知後聯繫到徐莊,領著他去找買家,一家一家聯繫詢問,看到土雞悉數賣出,徐莊拉住老霍的手卻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我們村是重點的貧困村,貧困戶很多,在老霍的帶動下,村裡近50戶貧困戶開始發展養殖,雖然每戶規模不大,但是實實在在帶來了經濟收益。僅在2016年,霍開盛就向村內村外的養殖戶發放雞苗7000只左右,榮光合作社也成了咱們村脫貧致富的‘火車頭’。”車家河村七組組長王明富說。

“脫貧路上有錢大家賺”是霍開盛的致富理念,總是為大家著想的他也受到全村農戶的大力支持,老霍的合作社也得到不斷壯大,成為村裡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