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萬名幹部進村入戶“精準識貧”

畜牧業 三農 甘肅日報 2017-09-18

本報記者 伏潤之

2016年,古浪縣西靖鎮七墩臺村村民王浩德家因病返貧。

今年9月初,武威市入戶幫扶幹部為他家“量身定做”了扶貧計劃:申請臨時救助政策,渡過生活難關;積極協調貸款,擴大養殖規模,拓寬收入渠道。對於這個計劃,王浩德非常感激:“符合實際,操作性強。”

截至2017年8月,武威市還有深度貧困村115個,貧困人口4.6萬人。如何採取有力措施,使這些貧困人口儘快擺脫?在認真思考這一問題時,武威市通過深入調研發現,貧困識別不準、動態管理滯後等問題是制約當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瓶頸。

中央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後,武威市迅速行動,在全市開展深度貧困鄉鎮村“百村萬戶大走訪大調研”活動,通過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切實摸清情況、查實數據、定準措施,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

武威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武威市人口基數大、貧困程度深、水資源制約嚴重。“十二五”期間減貧42.36萬人,目前尚未脫貧的深度貧困群眾,是當前扶貧工作的堅中之堅。他們貧困的“根”如果找不到,也就做不到“繡花”式精準幫扶。為此,武威市委要求採取超常規措施,明確提出包鄉領導駐鄉,抓村領導、幫扶幹部駐村,每位幹部駐村時間不能少於1周,真正找到每一個貧困戶的“貧根”。

“對入村入戶幹部而言,‘精準識貧’絕對不是走過場。入戶調研後,他們要形成戶情調查、問題查擺、矛盾排查三個清單,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貧困鄉鎮、村、戶的實際,找出存在的問題和短板,有針對性地提出脫貧的具體舉措。”武威市扶貧辦主任王長永說。

古浪縣西靖鎮七墩臺村人均耕地面積僅3畝,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收入較低。為“精準識貧”,武威市委辦公室幹部趙連軍9月初到聯繫戶家來來回回跑了5趟,通過走訪瞭解到,房屋老舊,缺乏勞動力,收入渠道窄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他告訴記者,要努力幫助貧困戶爭取農村危舊房改造項目,爭取教育扶貧政策,申請臨時救助,幫助他們渡過生活難關。

據瞭解,武威全市目前共有1.4萬名幹部入村入戶,對322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17個非建檔立卡深度貧困村開展走訪活動。“接下來,我們將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著手精準幫扶。”武威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