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1300餘名網格員走家串戶織就“平安網”

傳銷 社會 襄陽政府網 2017-06-09

【襄陽政府網消息】“格格”,是老百姓們對社區網格員的暱稱。

襄陽1300餘名網格員走家串戶織就“平安網”

為探索網格化管理城市社區,襄陽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將社區劃分成網格,每個網格配備一名網格員。目前,全市有1300餘名網格員。

爭創全國綜治“長安杯”工作啟動以來,“格格”們利用與居民距離最近的優勢,穿針走線、走家串戶,履行調解矛盾、法律政策宣傳等多項職責。

近日,記者走進市區多個社區,感受“格格”們在爭創全國綜治“長安杯”工作中的點滴故事。

瞭解民意,打通“生命通道”

襄城閘口社區裡“三無小區”多,家屬樓樓道里雜物擋道的現象更是常見。今年5月,社區網格員在入戶宣傳時接到居民投訴:“有人在樓道里搭建小棚子,嚴重影響居民通行。”

反映情況的居民是精誠公寓的住戶,他們說有人在6棟樓道違規搭建了一間小棚子。

居民曲阿姨告訴記者,3月份的一天,她的老伴突發心肌梗塞。“120”醫護人員趕來後,擔架因違建棚子無法抬出。幸好居民幫忙將擔架舉過頭頂,曲阿姨的老伴才保住了性命。

社區網格員範曉燕和趙遠玲瞭解這一情況後,找到了搭建小棚子的張師傅。一開始,張師傅有牴觸情緒,“我們一家幾口都住一處,生活用品太多,家裡放不下,就只有堆到樓道里。”

為了做通張師傅的工作,“格格”們多次去他家裡協調,一邊苦口婆心地做工作,一邊幫他想辦法安放閒置物品。慢慢地,張師傅改變了態度,同意把小棚子拆除。

樓道清空後,樓上居民下樓再也不用側身走路了。

考慮到社區“三無小區”多,閘口社區還以此事為契機,把轄區所有樓道的垃圾和雜物都清理乾淨,不留死角。截至目前,閘口社區已清理建築垃圾298噸、生活垃圾165噸、牛皮癬158㎡、菜地459㎡。

觀察細緻,傳銷窩點被端掉

在襄州區潘臺社區,令居民們引以為傲的是——社區是出了名的“無傳銷社區”。前段時間,一傳銷團伙潛入該社區,不到一天就被端掉了。

這個故事發生在4月28日。當天早上,潘臺社區網格長侯娟帶領社區網格員挨家挨戶發放爭創全國綜治“長安杯”倡議書。在走到三組一棟房屋的五樓時,網格員敲門無人應答。但奇怪的是,裡面有操外地口音的人在說話。

網格員根據現場情況推斷,這可能是個傳銷窩點!為了不打草驚蛇,網格員們立即通知社區聯防隊員、肖灣派出所的民警前來幫忙。

事後調查證實,這夥傳銷人員是在4月27日晚上悄悄住進來的。

潘臺社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能第一時間打擊傳銷窩點,潘臺社區的網格員們一日雙巡,在居民區內帶上小喇叭、治安巡邏紅袖標巡迴宣傳,並對出租戶、租住人員的身份信息認真登記。

體貼入微,獨居老人最信任

端午節前夕,高新區園林社區88歲的獨居老人劉尚翠收到了網格員們送來的粽子等禮物。一提起這些“格格”們,劉奶奶就說:“她們是我最信得過的人。”

年歲大了,子女不在身邊,身體又不好,劉奶奶平時的生活不容易。這些情況,網格員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網格員王玲、李紅英瞭解到這位老人的特殊情況後,主動幫助她申請了低保,定期去探望併為她買藥。幾年下來,劉奶奶跟王玲、李紅英相處得像家人一樣。

前段時間,劉尚翠向網格員提出了一個請求——幫她買個老年機。

聽說此事,網格員們趕緊上街幫劉尚翠挑了一部方便易操作的老年機,還耐心地教她如何操作。

今年4月,為了感謝網格員們的悉心照顧,不識字的劉奶奶竟查著字典寫了一封感謝信。她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她們真心待我,我當然跟她們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