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創業 龍老思 2018-12-15

【神奇五流】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神奇五流》又名《可循環閉環系統》

“意識流”產生“信息流”,信息流引導“產品流”和“客戶流”結合產生“現金流”。

《神奇五流》是《M2T微創新》體系裡面最核心的內容,裡面的內容就是包括五部分,分別是:頂層的“意識流”,然後就到了“信息流”、再到“產品流”“客戶流”,最後到形成閉環的“現金流”

為什麼用“神奇”二字來形容該“五流”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萬能的“思維模型”,既可以引導思維層面的升級(升維),也可以明確執行層面的降維打擊,還可以給“人”、“事”、“物”定性,所以不管“思維層面”還是“執行層面”,《神奇五流》皆以囊括,因此用“神奇”作為“五流”的定語……

案例說明: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本人在2014年10月20日在佛山紫金城茶都成立了“紫金城020商學院”:

當時我選擇學院老師的標準就有兩個,而且兩個都必須要同時具備:

首先,執行層面。必須要有多年的行業實戰成功經驗——幹漂亮;

其次,思維層面。必須能將成功經驗轉化成系統理論——教全面,

企業發展的瓶頸,其實就是企業運營者的思維盲區。

企業要想突破瓶頸,獲得得更大的發展,那就要將自身的思維進行升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提升格局。

如何才能讓自身思維做到升維呢?

首先,我們要先對思維來一個定位。

說到這裡一定會有人會破口大罵,思維這東西,看不到摸不著,如何定位呢?

的確,思維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是她也是有跡可循的,給一個人的思維定位,那就要去了解他腦子裡面裝的是什麼東西。如何去了解一個人腦子裡的東西呢?一個人關注什麼,他就是什麼。

我一般認識一個新朋友,我都會馬上加對方的微信,第一時間會打開對方的微信;如果是企業客戶,我還會通過和他進行深度交流了解企業的情況,有時還會進入企業項目之中,經過調研、梳理、反覆的驗證,最終才能給出企業適合的定位,所以給企業定位是一個很龐雜和要求極高的事情,因此全球500強在企業戰略定位方面每年都是投入過千萬乃至數億的費用的。

做戰略精準定位最難的不是給別人做定位,而是給自己做定位,因為我們習慣性的視覺角度都是對外的,能做到向內觀自在的人基本上都是需要長時間修煉,同時還必須要有正確的修煉法門,才能做得到的。

《神奇五流》就是這麼一套修煉法門,用IT界的話來說就是思維架構圖:

舉例說明(適用於一般人,特殊人士除外):

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抱怨錢不夠用,每個月薪水剛發下來就沒了,做什麼都要求即時回報,而且還沒有長期的理財和創業的計劃,那麼他的思維就是處於“現金流”低緯度層面(現金意識也可以變成五流中最高的)

如果一個人,每天研究的都是產品本身的具體問題,一說話滿口都是一串產品工業化屬性的專業詞語和一些產品的內涵功能,那麼他就是一個極具“產品流”意識的工匠;

如果一個人,跟周邊的人的關係都能處理得很好,而且自己經營的店面非常多熟人來幫襯,而且平時做人做事總是一個老好人,那麼他是一個“客戶流”意識比較強的人,這種人適合做服務業,一般直接經營實體經營店都不會太差;

如果一個人,擁有更多抽象性的思維,有一顆超然的心,懂得打破對原來事物的看法,逐漸發現“人事物”內在的某些規律,同時也懂得利用數據將其量化呈現,那麼這個人就具有了“信息流”的意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互聯網”思維,一般這種人的衍化都是從企業管理層逐漸迭代而來;

如果一個人,擁有一定的胸懷,不計較自己的得失,所思所做都能夠有一定的佛性(慈悲喜捨),擁有上根,既懂得從他人和自己身上學習,也懂得從自然界中學習提升,這是種是活在意識流裡面的人,他的思想不滅,他就不死。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思維升維

思想升維就是將自己的思維不斷的提升到更高層面的過程,這是一個不斷從“實”“虛”的過程:

為什麼思想升維是一個從“實”化“虛”的過程呢?

從兩方面說明:

一、思想解放。

俗話說的好,一個人的格局和思想維度有關,如果一個人格局足夠高,那麼他就能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當一個人整天都在處理一些具體“實”務——錢財、產品和人事,如果此時他沒有一個超然的心態,那他的思維也同樣被禁錮了,這樣的做有兩種情況出現,第一種因為專注所以高效,第二種因為專注所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此時就需要深挖“人事物”背後的規律,對現有的信息進行“虛”擬的抽象化,從而得到規律性的數據,再用這些數據去對“人財物”進行系統化的優化和管理,從而讓自身在“錢財、產品和人事”之中得到解放。

二、生命活性。

我們都知道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處於變化發展之中。我們修行之人都知道:實物即是死物,因為他被固化定型,缺乏變化了;只有那種不斷變化的事物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舉例說明:

一塊泥胚,一旦被燒製成杯子,他就只能是杯子了,如果再想其變成其他,就很難了,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的,那就是浴火重生,再次將杯子投入高溫的熔爐之內將其變成流體,此時杯子就可以再次獲得了新生。

有些人會說:為什麼要思想升維呢?思維站得更高,煩惱也會變得越來越多了,簡簡單單的做一塊躺在小溪邊或山腳下的泥巴,這不是也挺好嗎?

有上面這種覺悟並且能做到返璞歸真的人,那都是絕世高人。

用古龍的一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什麼時候出生,在哪裡出生,我們是不能選擇的,同樣的,人生的許多際遇一開始我們也是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懷揣著一顆不安分的心踏上創業奮鬥之路。一旦參與了創業,那就意味著進入了一個戰場,必須要與敵方鬥智鬥勇,所以思維升級不斷強化自我就變得極其重要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商戰中的有利位置,領先一步,步步領先!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執行降維

“執行降維”簡單而言就是用“一百”去做“五十”的事情,這是一個不斷從“虛”“實”的過程:

我還是先簡單的解釋一下:

為什麼執行降維是一個從“虛”化“實”的過程呢?

還是從兩方面說明:

一、路徑。

“意識流”和“信息流”都是現實抽象的存在,需要借用聲音、某些符號(文字、阿拉伯數字),才能被人所感知,而且總是處於一種即時變化的過程,很難讓人把握和加以利用,所以只能通過具體行為將抽象轉化成為形象。例如:我現在寫的文章就是一種將我“意識流”轉化成文字信息,從而被你所感知,引發你的思考,如果某些觀點剛好被你所採用,通過你的嘴去傳播了我的思想,讓你身邊的夥伴也成長了,他們的思維和行為都變得更加合理了,那麼企業的經營效率就變得更好了,從而年終大家股東分到的現金也變多了,所以“意識流”產生“信息流”後還是需要去到產品客戶哪裡引導他們結合,才能產生現金流的,這樣路徑才能閉環。

二、落地。

一個項目要成功落地,那不是事一件簡單的事情,正所謂豐碩的成果都是由無數的汗水凝結而成,成功的背後總是充滿著艱辛,從2006年底開始到現在2016年,不知不覺在020項目運營的道路上也走了九年的時間了:

從PC互聯網時代(2006-2012):移動和聯通的話費大戰——視頻教學網站——p.cn的在線購B2C商城——行指科技的指紋消費商家CRM管理系統;

到移動互聯網時代(2013-現在):佛山凱龍的傳統互聯網轉型移動互聯——廣州微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的運營——河北雲微科技的移動互聯網項目公司的建立——深圳新微雲點餐系統的開放——溫州正能量《一膜就靚》的微商顧問——深圳小臉貓的020上面美容——廣州流行美的企業互聯網升級——以志達行為中心的鞋底互聯網平臺優底商城

在這過去的九年,我跟隨著國家信息化的發展而不斷成長,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成為該領域的一位專家,當我懂得越多時,就越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困難,我總結了一下020項目落地的三座大山: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一個成年人,經過多年的生活,逐漸就會建立一套自己對世界的相對穩固的看法(三觀),此時如果加入一套完全不同的價值體系,一般人第一反應就是排斥,採用的就是冷眼旁觀,冷嘲熱諷,嚴重的就是全盤否定。

線下的傳統企業和線上的互聯網科技公司,他們在商業運營的本質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之間的特徵和表現形式卻有著極大的區別,就拿管理而言,傳統企業的管理核心的就是建立管理標準的規範,然而互聯網的運營者最核心的競爭力卻是鮮明的個性特徵,那麼對於互聯網運營團隊的管理就不是“管理了”,就像Google公司一樣,根本就沒有標準化管理這一說法,上班的地點可以來公司,或許在家裡,或許在其他什麼地方,上班還可以把自己的小寵物帶在身邊,所以在Google的辦公區,你能見到貓和老鼠一起玩耍,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可能就是總裁和副總裁的小寵物。在他們這裡沒有“管理”有的只是“服務”。他們的這種“服務”屬性的團隊運營辦法,也不是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做到的,因為他們對進入公司的職員都是萬里挑一的行業精英,所以職員本身就具有極強自我行為意識,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其實在思維觀念裡面最大的阻力可能還不是來自企業內部職員,而是前期幫助企業主打下江山的謀士,現代的話說就是顧問,可能這些人過去很成功,所以被企業主聘請成為顧問,也真的因為有這些人的出謀劃策,所以企業少走了很多彎路,但是往往也正是他們太成功了,逐漸就習慣了顧問的工作而逐漸遠離了市場的當下,隨著新商業形態的悄然而來,過去的運營經驗已經失去了有效性,其實這一點在我們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領域就是司空見慣了,所以作為運營者同時也是企業顧問的我而言,保持頭腦的絕對清醒就顯得極其重要了,因為一個可以影響到決策層的顧問或本身就是決策者,如果這個企業有三萬人,那麼一個策劃案,可能就會在關鍵時刻改變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好的固然皆大歡喜,但如果是一個過於超前或已經過時的方案,對於企業就是毒藥,所以我一直以來不管是給別人做顧問輔導還是自己運營項目,我都是非常小心如履薄冰.....

恰當合適的方案,對企業就是良藥;

過時超前的方案,對企業就是毒藥。

第二:行為習慣。

行為慣性其實和固有觀念的形成是一樣的,也是經過了多年的生活,逐漸建立的一套自己認為合適的行為動作,這也是我們所有管理人員要推進新項目落地必須要面對的一大難題,不管我們如何反覆強調和叮嚀“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當時下面的人都點頭答應,但是一覺醒來,他們該幹什麼還是幹什麼,該犯的錯一樣還是犯,其實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為一個行為的改變是需要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通過前面的觀念方面的培訓,同時要引導其具體的操作,而且要設定某些量化的數據考核指標,讓其有明確的執行目標,再加上定期的檢查和激勵手段,這樣慢慢的就能改變對方的行為了,而且這種改變還存在諸多的不適應,團隊內部的管理難度就迅速加大,所以對原來的管理團隊也是一大挑戰。

而且深入運營一個項目,作為新運營方,也會受到項目本身的影響,而開始逐漸改變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習慣,然後與項目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從而達到相互完善的最佳狀態。

改變一個壞習慣,唯一的辦法就是養成一個好習慣。

第三:利益分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傳統企業互聯網升級,最難的,也是不得不做的就是營銷模式的重構,而營銷模式真正形成閉環的就是需要在利益分配上進行調整,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調利益,就有可能會動了某些人的奶酪,所以此處內部所遇到的阻力也是最大的,如果企業主轉型升級的意志不夠堅定,受到內外不同的質疑聲,最終會選擇妥協,還是走回老路,畢竟轉型就意味著內部變革,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可是需要革掉好多人的,最能體現這種現象就是分娩,肚子裡面有一個新的生命,需要出來,但是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有時候還會有生命危險,但是為了新生命的誕生,偉大的母親還是強忍著巨大的疼痛,經歷十幾個小時的煎熬,最終才得到新生兒的誕生,新項目落地也正是如此。

轉型有風險,動前要三思,謀劃於心胸;

一旦開始動,堅決不動搖,方能得始終

一個項目要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能少。正因為如此,項目成功是偶然的,失敗反而是必然,雖然很多人不承認這一點,卻不影響這是客觀事實,但正因為是如此,我們鍥而不捨所最求的成功,才顯得珍貴和有特殊意義。

社群運營的商業五流,為何在社群運營中思維在上升,執行卻在下降

特別聲明,本文屬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龍老思 公眾號WTX101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