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大學生讓文創和科創擦出了新火花

創業 大學 上海財大 金融 上海觀察 2017-05-21

從教育、金融到非遺文化、傳統中醫文化,大學生們如今在創什麼業?日前,第二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作品展示“互聯網+文化創意類”決賽落下帷幕,來自本市30餘所高校的212件作品進行角逐後,其中20件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走進開放日,與大學生創客們聊一聊文創與科創碰擦的火花。

指尖非遺:讓傳統文化年輕化的新平臺

這一次,一個名為“指尖非遺”的創業項目引起了不少了參觀者的駐足。活靈活現、色彩斑斕的麵塑作品是來自楊浦北部地區的一種民俗食品“江灣面花”,不僅貌美,同時味美。“我們的初衷就是希望搭建一個平臺,讓這些散落在民間的非遺傳統文化為更多大眾熟識。”“指尖非遺”項目創始人之一、上海財經大學商務英語專業大一學生劉昕昊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

這一次,大學生讓文創和科創擦出了新火花

決賽上,這個由4名本科低年級學生組成的團隊打出“商業與公益”的宣傳語,他們介紹,“指尖”是將古韻新承的方式,“時至今日,許多經典衰落,我們成立指尖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是希望將非遺年輕化,打造一個推廣的互聯網平臺。”

談及選擇“江灣面花”,劉昕昊說是一個美麗的機緣巧合。“去年我在財大創業學院匡時班二期時,就萌生了這麼一個創業想法,但苦於沒有適合的項目。學院老師和江灣面花的傳承人戚依平老師打過交道,幫我們牽了線搭了橋。”

從去年11月至今,該項目開通的微信公眾號平臺已吸引了千餘名粉絲關注,“東西”“體驗”“活動”三個板塊涵蓋了每日知識推送、線上購物、微課堂、線下講座沙龍及公益活動等,劉昕昊透露,目前網站平臺也正在試運營過程中。

這一次,大學生讓文創和科創擦出了新火花

時至今日,許多經典衰落,指尖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希望將非遺年輕化,打造一個推廣的互聯網平臺。

“創業的過程的確和以前想得不太一樣。”他坦言,每一次活動策劃、每一次方案修改都需親力親為,“但通過創業,我們也對非遺文化有了新的認識,未來會針對如何增加用戶粘性、如何提高課程參與度等問題進行細化。”

除了面花,接下來“指尖”還會帶來怎樣的作品?劉昕昊說,團隊正在與草編、紙雕、漆器、泥塑等非遺文化項目接洽,“希望能為他們提供新式傳播渠道,讓酒香飄出深巷。”

中醫機器人:走近老年人的高科技好夥伴

這一次,評委們也明顯感覺到,大學生創客們將目光投向了更多元的領域。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四法,也在他們的頭腦風暴下與科技結合。此次比賽,上海中醫藥大學團隊帶來自主研發的“中醫健康機器人”,現場為參觀者進行診療與測量健康數據,“你是哪種體質,很快就能知道。”團隊負責人之一、大三學生魯義說。

這一次,大學生讓文創和科創擦出了新火花

中醫健康機器人除了望聞問切之外,也兼顧了測量血壓、血糖、血氧等功能,語音問診更增添互動性。

近年來,老齡化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同時,隨著中醫養生理念越發深入人心,中醫大的學生們不禁想到:是否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製作一款能讓老人足不出戶得到健康諮詢和管理的機器人?魯義表示,除了健康訴求之外,也希望機器人能有“陪伴”功能。

據悉,“中醫健康機器人”團隊現有7人,分別來自藥學、中醫學、生物醫學工程等不同專業,涵蓋了創業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不同於之前已投入各醫院使用的“中醫四診儀”,機器人也兼顧了測量血壓、血糖、血氧等功能,語音問診更增添互動性,大大吸引了用戶。

將所學專業融合在創業之中後,是否有什麼新發現?魯義說,其實整個過程中最難的是如何將醫學和數據連接,“如何建立數學模型,使之能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我們請教了不少相關專業的老師與工程師,確保它的科學性。”

魯義透露,如今團隊已與公司接洽,分別面向家庭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出兩款不同型號的“中醫健康機器人”以滿足市場需求,定價約在千元。

創業專家:文創與科創、專業與創意、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的三重融合

“這是第二屆活動了,很高興能吸引來自更多高校的青年學子加入。”上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祕書長、上海財經大學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劉志陽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互聯網+文化創意類”比賽中,文創與科創得到了更為緊密的融合。

“如今,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創並非侷限於某一行業、某一領域,文化、服務類產品同樣有在科創舞臺展現的機會。”他舉例,如財大的創業項目大多為“服務+”項目,如何利用好互聯網平臺助推傳統行業轉型,就是當今學子們應該思考的話題。

這一次,比賽中湧現出一批諸如基於物聯網的智能照明系統設計與實現、漢語詩歌復興、體育英語APP、互聯網+藝術教育互動平臺等項目,都是高校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繼而產生的創意。“每個學校都可以根據學科特色挖掘優勢項目,不僅能推動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團隊成員互相之間交流學習,跨學科與深耕本專業並不矛盾。”劉志陽說。

可以說,隨著雙創在校園日趨成熟,創業不再是三兩個學生的“特殊行為”,越來越多大學生將其視作社會實踐的方式。“我們也希望,大家可以把創業動機擺得更高,這並非是單純盈利賺錢的渠道,而是磨練心性、學會與自然與社會接觸的絕佳思政課堂。”為此,劉志陽也建議,高校在鼓勵創業的同時,也應配備相應的輔導員或創業導師,幫助學生克服創業過程中的疑惑與困難,從心態與能力上共同幫助大家成長。

題圖說明:“指尖非遺”創業項目引起了不少參觀者的駐足。

圖片由上海財經大學提供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