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創業 風投 投資 武漢東湖 創Plus 2017-06-09

近日,“中國孵化器第一人”龔偉在東湖湖畔對記者說,切實做好孵化服務,要從“世界最多”轉向“世界最優”。

今日,他將在自己孵化的新戰場——比利時的中比科技園——度過中國孵化器的30歲生日。從1987年到2017年,30年的歷練讓中國孵化器成為了中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1987年6月8日,中國第一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在武昌丁字橋108號宣告成立。

1988年1月,聯合國科技促進發展基金會主席魯斯坦·拉卡卡到武漢,參觀這個初生的中國首個孵化器時,對現場5位工作人員說:“這是我在世界上見過的最簡陋的孵化器之一,但你們的理念和服務精神卻是與世界接軌的,你們很有前途!”5人中的龔偉,後來成為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以下簡稱“東創”)的主任。

30年後,丁亞·拉卡卡代已逝的父親來華,和龔偉同臺領受科技部火炬中心榮譽證書。他說,中國孵化器的歷史,從武漢東湖開始計時,“如果父親知道中國的孵化器數量已成為世界第一,一定會非常欣慰”。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2017國際創業孵化峰會上,龔偉獲獎,和拉卡卡之子同臺 任勇 攝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峰會現場,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為兩位中國孵化器事業先驅者代表頒獎,以感謝他們為中國孵化器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們分別是,已故美國創業項目指導專家、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啟蒙者魯斯坦·拉卡卡,中國首家孵化器創始人之一、現任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主任龔偉。任勇 攝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2017國際創業孵化峰會上,拉卡卡之子(中)與龔偉(右)同臺,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為兩人頒獎,他們被認為是中國孵化器事業先驅者 任勇 攝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的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加速器累計近8000家。

而在中國孵化器原點的武漢,武漢東創創造很多“中國第一”:創建第一家孵化器、第一個對孵化企業進行風險投資,建設第一條科技創業街、第一個走出國門建孵化器……30年裡孵化了2172家科技企業,造就了陳義龍、孫文等一批本土企業家隊伍,孵化培育了凱迪電力、三特索道、凡谷電子、楚天激光、開目軟件、銀泰科技、悅然心動、安天信息等一批本土新興產業的源頭企業和龍頭企業。

對話

“讓知識分子有了獨立的人格”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中國第一個企業孵化器就在丁字橋這個4層樓裡誕生(龔偉供圖)

長江日報光谷編輯部(以下簡稱“長”):您如何進入東創中心?

龔偉:十八歲不到就進了漢陽鋼廠,初高中文化課全靠自學,1982年考上大學。80年代是我國思想大解放的時期,當時我有莫名衝動,想下海南去。結果沒去成。陰錯陽差碰上了孵化器。1987年,剛成立的“東湖智力密集小區規劃辦公室”希望成立“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我那年33歲,拿了大學的論文和設計的鋼廠設備圖紙去應聘,結果和其他4位成員一起聘上了,中心6月就開始運轉。其實當年9月,中心才獲准成立。

一開始,工商、稅務等主管部門都不買賬。時任市長帶著各大委辦局負責人到丁字橋考察,才算“立了正統”。之後大家就常來武漢看這麼個“怪物”。我們自己都沒搞懂時,各地就來學經驗,油印材料都被搶光了。武漢成立中國首家孵化器的報告送到科技部後不久,國家“火炬計劃”正式實施,武漢經驗被複制開來,科技企業孵化器在中國遍地開花。

長:“第一個”孵化器,改變了什麼?

龔偉:中心成立前,武漢一科技人員幫鄉鎮企業做了技術改造,卻被判了“技術投機倒把罪”,罰了600塊錢,關了300多天。我們5人,連夜趕製“招’蛋’入孵”的小廣告,第二天一大早,騎著自行車到附近高校的告示欄中貼創業中心簡介,結果因“擾亂學校教學秩序”,我還被武大保衛處的同志叫去辦公室。知識分子下海,那是離經叛道。

孵化企業是體制深刻變革的產物。它改變了幾千年來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科技人員長期吃皇糧俸祿,吃國家財政的傳統;改變了區域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主要依靠財政直接投入的方式,為創新提供局部優化環境、提供創新服務,讓有成長性的科技企業獲得成功,創造稅收和就業崗位。最大的意義在於,讓知識分子擁有了獨立的人格。

被“逼”著又成了第一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創業街(龔偉供圖)

長:依靠政府有了“保護傘”,可2002年時,為什麼又要摘“紅帽子”?

龔偉:2000年前後,政府提出:你們能不能依靠市場力量來建一個規模型孵化器——光谷創業街?“倒逼”我們改制。當時中國已有幾百家企業孵化器,全由政府投資建設,營運服務費用由財政支付,沒一家是靠自身發展。

2003年,我們由事業單位改制成民營股份制企業。無人投資,我們找到20多家孵化畢業的企業,跟他們商量:學長能不能給後來者建個學校,出首付收房租支付按揭。一上午有1200萬元認購,第一代光谷創業者成了投資人,成就了後來的SBI創業街。因為房租便宜,一期7棟樓房沒建完,創業者全定完了,九成以上是大學畢業生,“400家企業同一條街,10000個創業者一個家”成為現實,也為社會資金提供了參與孵化器投資、分享地區經濟增長收益的機會。

真正的孵化器與房地產有本質區別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創業街(龔偉供圖)

長:房地產介入,會不會讓孵化器孵出變味的蛋?產權式孵化器,會不會變成“圈地運動”?

龔偉:要肯定民營資源規模化進入孵化器,對創新創業起了很大作用。而孵化器走過30年,最大的問題是“服務不足”,要警惕服務方式的疲態和異化。如果小富即安,靠做房東過日子,那樣慢慢就失去孵化器的意義。除了物理空間建設好,更要精心打造好空間裡的“內容服務”,讓入孵企業獲得規劃設計、政策輔導、項目牽引、專家幫扶、投資跟進、平臺支撐等多種服務,這才是孵化器的根本。

以光谷創業街為例,10餘年時間,這條街孵化了1300多家企業,6家上市公司,產生了30多個億萬富翁,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在開發區納稅近8億元、向國家納稅約23億元;累計直接提供了就業崗位尤其是年輕大學生就業崗位8萬多個,這與簡單的房產地開發獲得的一次性稅收有本質區別,做孵化器,政府除了獲得了規模的產業、規模的就業人群,更獲得了可持續的稅收來源,並不斷增長。

長:您如何進入東創中心?30歲的孵化器,是否要交棒給“眾創空間”?

龔偉:眾創空間並不割裂孵化器,而是傳承與創新。這個行業已變成“運動”,千百萬年輕人創業烈火已點亮,他們既是先鋒又要承擔責任,但作為一個退休的老人,我有著自己的擔憂:現在很多創業者往往需要依靠家族力量,如果大面積失敗,後果不堪想象。要做好城市的創新頂層設計,要切實做好孵化服務,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龔偉:經商道圍棋道道理互通

本週龔偉再赴比利時,今日他將在自己孵化事業的新戰場度過孵化器的30歲生日。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比利時政府官員和比利時企業仔細觀看“中比技術中心”項目規劃模型 任勇 攝

近兩年火爆起來的園區國際化、特色小鎮概念,龔偉已實踐了近10年,早在2009年東創中心就佈局了比利時的中比科技園,成為第一批走出國門進行市場化園區運作的先驅者。從“孵化企業”到“孵化城市”,每一步棋,龔偉都超前一步,“豈為半目運籌”,他說,就像圍棋,要不斷求變。

他學下棋,要從學游泳說起。為躲避回家路上同學對他這個“黑五類”子弟的“伏擊”,他不走路回家,12歲時就扎進漢江,從古田游到宗關遊過三站路回家,長大後遊蛙泳曾有三級運動員水平。在武鋼工作期間,因了這個特長,他每年參加橫渡長江活動,集訓期間又跟人學會了下棋。

“東湖波紋枰濤波濤相湧,經商道圍棋道道理互通”,著名棋手陳祖德題匾的“亞洲棋院”,已成東湖一景,這幅對聯是棋院董事長龔偉所題。他曾獲武漢市企事業家圍棋邀請賽冠軍。

絕境下奮力一搏,平穩時控制局面,優勢下覆盤再進,龔偉說,他並未刻意修身,但不管是游泳還是圍棋,都教會了他創業之道。

武漢眾創孵化平臺形成全鏈條

面積千萬平方米排全國第一

在孵化器發展的原點——武漢,平均每天誕生科技創業企業65家。30年來走出了凱迪電力、武漢凡谷等144家上市企業。如今武漢正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全鏈條體系,全市孵化場地總面積全國第一。

龔偉:孵化器應從“世界最多”到“世界最優”

創業中心龔主任在介紹中比科技園的具體項目 任勇 攝

去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吹響了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武漢在多方面發力,讓創新真正成為武漢的核心競爭力和最突出的城市特質。從基礎的創新發展平臺來看,武漢已成為全國的領頭羊。

作為新的孵化創新企業、城市升級的樣板,武漢邁出了領先的步伐。早在2016年初,市政府就出臺《關於加快實施“創谷”計劃的通知》,目標用3年左右時間,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間、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優的配套服務,建成10個以上“創谷”,總體定位於融合高端生態生產生活功能、聚集高端創業創新創造要素的創新集聚園區。

截至2016年底,各“創谷”新(改)建實體空間80.05萬平方米,引進企業(團隊)303家,新建眾創空間10家、孵化器(含加速器)10家,設立創投基金21.6億元。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太子湖創新谷”、洪山區“聯想星空?智慧谷”以及東湖高新區“光谷移動互聯創谷”3家“創谷”形成雛形。吸引了阿里巴巴、聯想控股、騰訊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武漢大學、中科院武漢分院等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運營。

據瞭解,2016年武漢市新創建2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9家省級眾創空間,51家市級眾創空間。目前,全市建有眾創空間130家、大學生創業特區73家、孵化器221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38家。全市孵化場地總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逾10000家。光谷魯巷、街道口等高校密集、商業發達區域已形成孵化器2個連片創業街區。

來源:關山大道

資訊為夢想加分!本文由光谷眾創門戶網站“光谷創+”平臺發佈,原文鏈接:http://www.cplus.cc/create/news/info/id/20170608113801fd085401cd8f4c5192.s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