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官方“呼喚”海內外英才: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

創業 曾慶紅 周毅 機器人 中國新聞網 中國新聞網 2017-09-11
重慶官方“呼喚”海內外英才: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

圖為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曾慶紅面向全球英才發出邀請。 周毅 攝

中新網重慶9月10日電 (鍾旖 黃亞輝)在此間召開的2017重慶國際人才創新創業洽談會(簡稱2017國創會)上,中共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曾慶紅面向全球英才發出邀請:“歡迎大家來重慶創新創業。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

重慶官方“呼喚”海內外英才: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

圖為海內外英才進行自由洽談對接。 周毅 攝

2017國創會是重慶面向海內外人才和項目發出的“邀請函”,旨在架起重慶與海內外人才和項目對接的橋樑。來自海內外的千名人才齊聚山城,在此尋機遇、看發展、謀未來。

在自由洽談對接現場,“有備而來”的嘉賓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與當地企事業單位進行對接交流,也可以自薦路演,展示自己的創新創業成果。一派熱鬧景象。

“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這一句誠摯的邀請,引發海內外人才熱議。

重慶官方“呼喚”海內外英才:只要人才來,一切好商量

圖為重慶舉行海內外人才和引才機構座談會。 周毅 攝

“重慶是我們準備開拓中國市場的首站。當地制定了詳細的引才計劃。簡化程序助推項目落地發展,創業者可以很快實現運作,非常好。”德國達姆施達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碩士祁民智在海外學習工作了14年,側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和技術運用工作。祁民智介紹,其帶來的項目針對有能源需求的地區,可根據集中用戶要求,依託系列化產品,提供電、熱、氣三種輸出方式。優勢為佔地小、效率高、成本低。“這一技術產品目前在國內還是空白。我們的目標是3年之內,在國內成功推廣5套設備。若設備成功運營,每年可實現650萬方天然氣生產,同時節約標準煤炭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500噸。助力綠色生態發展。”

來自美國藍鳥豪華房車公司的趙瑞文博士帶著已經實現產業化的“機器人無示教智能識別跟蹤系統”項目,“想在重慶尋找合作伙伴”。經過多次考察,他發現重慶製造業眾多,且處於轉型升級期,機器人市場需求旺盛。“重慶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政府扶持力度大,融資和相關人才上也有諸多優勢。”趙瑞文稱,下一步,該團隊計劃在重慶實現技術生產落地,降低成本。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同時,提供歐美市場的產品組裝。利用國內的編程、互聯網優勢,在機器人終端應用上開闢一片藍海。

“為解決重慶企業發展面臨的高端人才匱乏問題,今年4月,重慶市政府出臺了引進海內外英才的‘鴻雁計劃’,決定用5年左右的時間,大力引進海外高級人才及團隊。”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元春透露,該計劃主要有“兩新”“兩高”的特徵。“兩新”為聚焦產業需求引才新座標和突出市場化的評價人才新手段。“兩高”的特點,一是注重激勵政策的高質量,在給人才個人獎勵政策上,ABC人才按其在重慶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倍數予以確立。二是強化了人才服務的高水平。

“希望企業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重慶的引才計劃中來,也希望人才能夠在重慶投資興業,實現心中的夢想。”陳元春表示,當地將“竭誠為大家提供服務,說到做到,兌現比承諾更重要。”

“我是2016年國創會引進的海外人才。入渝不到一年時間,我們的實驗室已經建好,團隊也已組建完畢。10月將正式投入運營,實現盈收。”曾任美國科文斯生物醫藥分析實驗室頂級技術官的海外歸國人才蒙敏透露,地方政府當天為其公司創新團隊獎勵經費項目兌現了1900萬元人民幣。

“重慶曆來有尚賢愛才的優良傳統,從重慶長期實施引進高層次人才優惠政策,到今年推出的引進海內外英才‘鴻雁計劃’等,重慶創新創業環境越來越優,政策條件越來越好,目的就是讓懷揣夢想的創業者不僅願意來,還能紮下根,堅定信心在重慶精耕細作、大展鴻圖。”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屈謙說,“重慶將不斷完善全方位支持人才發展的服務保障體系,努力為簽約人才施展才華、創新創業提供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

“為吸引全球英才,兩江新區會落實市委市政府對人才引進的要求,也通過出臺優惠政策、提供保障服務等方式完善創新創業體系。如兩江新區設立有每年不低於1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和10億元的創新創業專項資金。”重慶兩江新區組織人事部副部長曹歡介紹。在重慶兩江新區舉行的2017國創會是重慶年度最重要的招智引才盛會。今年是國創會舉辦的第三年。相較往屆,規模、影響力、品牌效應均得到提升。不僅為重慶市引進人才搭建起了平臺和渠道。也為重慶吸引海內外人才、項目落地起到了積極作用。(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