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大機會多 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願到大陸實現夢想

創業 臺灣 經濟 三農 華夏經緯網 2017-04-25

資源豐富市場大 就業創業機會多

日前,上海市臺資企業協會在臺北松山文創園以“世界的上海、築夢的舞臺”為主題舉辦徵才博覽會,共有105家臺資企業參展,吸引上萬應屆大學畢業生、社會新人蔘與。據臺灣媒體報道,這次臺資企業回臺徵才,開出的起薪平均約2.7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6117元),低於臺灣相關部門最新發布的臺灣平均薪資3.3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7476元),但人力銀行調查發現,超過7.7%的上班族有意前往工作,因為大陸職場是首選。

瞭解加深促進融合

近年來,到大陸學習、就業、創業,成為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實現個人夢想和人生價值的選擇。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臺灣居民來大陸573萬人次,比2015年增加30萬人次,同比增長4.2%。

臺灣青創匯深圳交流訪問團一行,日前赴深圳考察科創企業,尋求與大陸開展青創交流合作。訪問期間,臺灣紫牛創業協會理事長蔣志薇表示,臺灣的創業青年希望能夠走出去發展,大陸在政策、資金、空間環境上,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只有多交流才能瞭解彼此的善意、消除疑慮、建立默契,通過創業改變世界。”

“很多臺灣年輕人覺得大陸更好,因為他們覺得大陸地大物博,而且處在經濟迅速發展時期。”民革廣東省委副主委程萍看好廣東對臺農業合作園區的作用。她說,自己遇到過很多來廣東參加農業博覽會的臺灣年輕人,他們很願意到大陸發展。程萍認為,建立臺灣青年體驗式交流基地,結合臺灣青年所學專業和興趣點,有針對性地佈局;重視臺生在大陸高校就業生活期間的所學所感,主動把他們吸引到大陸學生的“圈子”中來,這些做法可以加深他們對大陸的瞭解,促進他們與大陸社會的融合。

創業園區承載希望

針對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大陸各地各有關方面採取積極措施,為臺灣青年創業創新搭建平臺、優化環境、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國臺辦共授牌設立41個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12個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正在逐步成為青年創業創新的載體,為兩岸青年放飛夢想、施展才華提供了重要平臺。

廈門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平潭臺灣創業園是福建省吸引臺灣青年創業的兩大平臺載體。兩個園區均為臺灣青年提供了一系列獎補減免、金融創新、導師團隊等創業扶持舉措,儘可能讓創業者“拎包入駐”。臺灣設計師蒼沛設立了一個兩岸室內設計師專業交流網絡平臺,隨著“人氣”增長,引來了不少大陸裝修業的客戶,蒼沛在廈門的創業也由此開啟。現在她的網站已成為臺灣設計師與大陸客戶接洽的平臺,每月訂單數量穩步增長,越來越多的臺灣設計師都彙集到這個平臺與大陸市場對接。“初到大陸很擔心,畢竟這邊人生地不熟。”蒼沛說,“但後來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是多餘的。園區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和切實的對口服務。這裡的文化、語言、習俗也都跟臺灣一樣,現在我們已經把廈門當成自己的家”。

目前廈門兩岸青創基地已有46家企業註冊,註冊資本達2.33億元人民幣,平潭臺灣創業園則有100多家企業落戶。一批臺灣“創客”在福建青創園區落地紮根、穩步成長,顯現出促進兩岸交流的“正能量”。

政策扶持夢想成真

兩岸青創交流活動不斷增多,除了設立兩岸青年創業空間和平臺,大陸很多地方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

以福建省為例,為加強閩臺青年交流,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18歲至40歲)來閩創業就業,201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就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臺灣青年來閩創業就業的意見》,提出了九大措施支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在支持多種形式創業、扶持創業基地建設、提供創業輔導服務、給予創業融資支持、加大創業項目扶持、鼓勵優秀人才創業、給予經營場地和住房保障、提供子女就學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措施。在新出臺的相關就業政策中,還提出支持臺灣青年以獨資、合資或合夥等形式來閩創辦企業。新政策依託現有園區,設立各具特色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集聚示範效應已經形成。

臺灣綠色冀泉社會企業執行長陳宇華告訴記者,他們在大陸的創業項目皆獲得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大陸給予的政策支持非常充分,這是一個各取所需的供需系統,雙方供需的精準對接如同美麗鄉村精準扶貧一樣重要。真正受益的是願意行動起來的臺灣青年創業家。”

在這些來自臺灣的創業者們看來,大陸的機遇在於龐大的市場、豐富的資源、積極的創業氛圍和政府的全力支持。“社會創新力、資源整合力、公益回饋力是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的必備條件。大陸有吸引臺灣青年創業的廣闊市場,臺灣青年只要勇於走出去,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便能在大陸找到並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陳宇華說。記者 朱 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