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病逝 鄧小平曾誇她“全世界只有一個”'

"

"

飛虎隊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病逝 鄧小平曾誇她“全世界只有一個”

陳香梅近影

故鄉北京,在陳香梅記憶中是一幅美麗圖畫。她懷念深巷裡的賣花聲,春雨後泥濘的小衚衕,苦寒、苦熱的冬和夏,入秋後的風沙,春風秋雨為古城的人們帶來一種親切的感覺。

異鄉遊子,從未忘懷故鄉。陳香梅記不清是第幾次回家鄉了。2010年3月28日早晨,又見她時,一襲淡黃外衣,栗色鬈髮,玫紅指甲,重彩妝容依然;腳上一雙粉紅高跟鞋,走路穩穩當當。

“您85歲,整天跑來跑去,身體可吃得消?”我寒暄道。“吃得消!”老人嗓音洪亮,中氣十足。“昨天參加世界華人頒獎活動,忙到凌晨兩點才休息,累不累呢?”“還好,還好,”她揉了揉眼角,“今年下半年還要來一次呢。”“我跟您認識有12年了。”“是嗎?”她瞪大眼睛,驚呼一聲:“這麼快!”又朗朗地笑了起來。

以一箇中國人為傲

忘不了是故鄉人。陳香梅出生在北京,幼年長住外祖父廖鳳書家中。廖鳳書既是學者,又是外交家,曾任駐古巴公使,與國民黨元老廖仲愷是親兄弟。小時候,陳香梅跟隨外祖父在書房讀書,吟誦唐詩宋詞、元曲戲劇。外祖父預言:香梅生於詩人節(端午節),註定有詩人般的天賦與穎資。

“抗戰時期,我是流亡學生。”盧溝橋事變後,母親廖香詞帶著6個女兒避難香港。慈母病逝,陳香梅年僅15歲,稚嫩肩頭挑起生活重擔。香港淪陷,又隨嶺南大學輾轉遷移大後方,長途跋涉3000裡,飽嘗戰火離亂之苦。

國難當頭,陳香梅違抗父命,拒遷美國,在昆明當了一名戰地記者,邂逅援華抗戰的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與他相戀、結婚,不過短短10個寒暑。臺北是婚後小窩,將軍謝世後,何處是她的家?故鄉萬里迢迢,一個少婦獨身闖華府,膝下兩個幼女,既無錢又無勢,只擁有受人尊崇的陳納德這個姓氏。

“雖然我以作為陳納德將軍夫人為榮,但我更因能靠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天空為傲。”陳香梅立意要在美國打出天下,她更是藉助一支筆,把往日溫馨回憶傾訴筆端,書寫與陳納德婚戀長篇《一千個春天》,榮登美國十大暢銷書榜。“您一生愛好寫作,人生理想是當作家。什麼原因使您走上從政道路?”我問。

“到了華盛頓,各方面的環境使得我能夠從政。我自己對政治也很有興趣,所以,順其自然就參加了。”陳香梅詼諧地說,“我講個笑話麼,我在喬治亞城大學編中英文字典,是一個小部門主管,本該由校方給我用的車位,卻給了我的白人助理。當時,民主黨跟共和黨都爭取我,我說,哪個黨把我該有的停車位解決了,我就參加誰的黨。”

陳香梅加入了共和黨。她研讀美國曆史,學習英文演講,為的是進一步打入美國社會,參與政治。她更瞭解,必須有所本、有所根,才能在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人群中站立起來;以一箇中國人為驕傲,才能在平等狀態下參與。

她說,我自幼受中國文化薰陶,讀了不少古書,這些搬到異國並非無用。外子去世後,我只身在異國,就是靠著中國傳統的待人處事準則,在異鄉結交不少朋友。中華民族刻苦耐勞的天性,是我不退縮、不氣餒的支撐力。

里根總統特使訪華

“30多年來,從肯尼迪到克林頓,先後8位總統對您都有任命。後來,您作為里根總統特使訪問中國……”話音未落,陳香梅打趣道:“對,你還記得!”一陣歡笑。

“這在您的政治生涯中,應該是最重要的任務。”我下了結論。“對,是這樣子的。”陳香梅點頭認同。她雖不是內閣成員,卻是美國政壇最有影響的華裔第一女性。她一直是美國共和黨內主任委員,也是財務委員會執行委員之一,並任共和黨少數民族委員會主席。

1980年陽曆除夕夜,雪花飄飛,陳香梅回到闊別31年的家鄉!“中美關係當時處於什麼情況?”我問。“相當緊張的時候,”陳香梅表情嚴肅,“也是一個敏感時刻。敏感時刻能有這個使命,我自己覺得非常驕傲。”1980年11月,里根在大選中獲勝。他是共和黨保守派,十分親臺,在競選中發表了許多有損美中關係的言論。臺灣輿論謠傳,如果里根當選,他將支持重建與臺灣的“官方關係”。

一日,陳香梅收到中國駐美大使柴澤民轉來廖承志親筆函,用的是私人信箋,稱香梅賢甥。信中說,他代表鄧小平歡迎她回中國訪問,希望早日成行,再首良敘,辭意非常親切。

里根待任時,陳香梅一行祕密訪華。她向鄧小平呈交一封裡根親筆信,大致內容是:尊敬的鄧小平先生,我很高興讓陳香梅代表我去中國,我向您保證,我當選總統後對華政策保持不變。“鄧小平看信後是什麼態度?”我追問。“蠻高興的,”陳香梅回答,“因為里根總統說,美中關係他一定要繼續努力。”

1981年1月4日,鄧小平接見美國參議院共和黨副領袖史蒂文斯與陳香梅。他表示:“我們對競選期間和總統就任以前的言論是注意的,但我們可以對這些言論做某種理解。我們重視的是美國新政府上任後採取的行動。”

鄧小平坦率批評了有些美國人的錯誤觀點,強調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指出:“由於臺灣問題迫使中美關係倒退的話,中國不會吞下去。中國肯定要做出相應的反應。”中國最關注的是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問題。

歡迎宴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鄧小平安排陳香梅坐第一貴賓席,讓參議員史蒂文斯坐在次席。他風趣地說:美國有100個參議員,只有一個陳香梅!美國各大報紙以第一版刊登鄧小平與陳香梅握手的照片。

“為什麼里根選您做特使?”我進一步問。“因為他了解我在美國各方面的工作,為共和黨競選做了很多事情。他跟我的交情也非常深。他當州長的時候,我們就認識。所以,他特別把這個使命交給我。”“里根是否瞭解您跟海峽兩岸的一些特殊關係?”“是這樣子的。”陳香梅肯定回答。

溝通兩岸民間交往

北京之行結束,陳香梅又赴臺北,受到蔣經國的接見。陳香梅重新把里根的外交政策講清楚:只有一箇中國,這是個大前提!可是,對兩方面的意見我們都可以採納,都可以考慮,都可以聽。

“在這之前,凡是到過大陸的人,臺灣方面不歡迎;接近臺灣的人,大陸也不歡迎。您打破了這個僵局。臺灣對您是什麼態度?”“對我很好!”陳香梅爽快地說,“因為他們覺得我做事情是大公無私,我也沒什麼要求,我就希望雙方能夠溝通,能夠接近,大家友好麼。”

“當時臺灣有人說,香梅,你是不是投共了?”陳香梅聽後大笑,“是講笑話,是講笑話!”“您回美國後,里根總統是什麼反應呢?”“他覺得我做事情很認真,每次交給我一個任務都會成功的!”“這麼說,他對您當特使完成的任務很滿意。”“對!是的。”

時光如梭。記得陳香梅赴上海蔘加八十壽宴前夕,2004年9月29日她與我在北京單獨談過一次。“這條路是我開的。”陳香梅回憶說:“那時見鄧小平,鄧小平曉得我要到臺灣去,他說,你應該讓那些已經在臺灣的人,讓他們回到大陸來探親,這是鄧小平提出來的。我到了臺灣就對經國先生講,經國先生說‘可以考慮’,他這個人還算蠻開明的。後來,經國先生很快就宣佈退役軍人可以回到大陸探親。”

陳香梅提出這一建議時,是在蔣經國身體還甚康健之時。1987年春,一些臺灣老兵遊街請願,胸前寫著“想家”,手中打著標語“白髮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骨肉隔絕四十年”。現在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時任國民黨中央副祕書長的馬英九,為蔣經國完成了《民眾往返大陸探親問題之研析》初稿。蔣經國去世前夕,1987年11月,臺灣當局宣佈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揭開兩岸民間交流的序幕。

“2006年8月,您去了臺灣,為陳納德銅像從新公園移到空軍總部揭幕。見了馬英九,之前見了連戰。”我說。“這些都是我的朋友。”陳香梅快速反應道。“您對連戰的大陸之行怎麼看?”“很好!他希望大家關係能夠更加密切,來往多一些。他很開明的,不錯!”陳香梅開心地笑。

“馬英九給您什麼印象?”“我跟他很熟啦。他沒有當首長以前,我們就是很好的朋友。我們經常有聯繫。”“您對海峽兩岸關係有何期望?”“我希望兩岸交流更加密切。不光是在經濟方面、教育方面、文化方面有更密切關係,其他方面也不斷要有進步。”

陳香梅回憶說,1989年12月,我率先組織一個臺商投資訪問團作破天荒的大陸之旅,在臺北,樓上大家興致勃勃開會,樓下有幾個大漢上來,要打那些到大陸去的“共產黨”。今天台商能大舉到大陸投資,一番辛勞也不值得過於計較了。

未成功的香港會面

“我給您帶來一本書,這是愛潑斯坦寫的《宋慶齡傳》。”我舉著書說。看到封面宋慶齡的照片,陳香梅面露敬仰之色。

“傳記中說,在她逝世前3個月,廖承志給‘親愛的叔婆’來了一封信。當時廖承志在中國外事工作及對臺工作中是一位重要人物,他在信中告訴宋慶齡‘來自可靠的人’、‘從您的親戚和妹妹(指宋美齡)那裡得到’的消息。信上說,‘有趣的是知道您妹妹是怎樣看您的,而我相信這並不是不可想象的。不僅如此,在一個美國人——里根的信使,和一箇中國人到過北京後,她表露了她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我相信,要比家庭感情的含義更多一些。”

聽到這裡,陳香梅說:“那個時候,宋慶齡有一封信帶給宋美齡,希望大家見見面麼。”記得2003年10月24日晚,宋美齡逝世當天,我與陳香梅的越洋談話中,她提及一件往事:孫中山夫人宋慶齡病危時曾口述、廖承志(也是陳香梅表舅)代筆寫了一封信,由宋慶齡簽了字,請陳香梅帶回美國交宋美齡。這封言辭懇切的信大意是說,她將不久於人世,希望宋美齡到中國,姐妹見最後一面,若不可能也望宋美齡把孫中山的私人文件交還給她。陳香梅等了許久才有一句回話:“告訴宋慶齡信收到了。”不久,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我繼續念下去:“據鄒韜奮夫人沈粹縝回憶,宋慶齡確實渴望美齡北京之行能夠實現,既是為了私情,也是為了此行的政治意義。沈說:‘宋慶齡有一個未能實現的願望。她很思念美齡。她告訴我,如果美齡來了,覺得住在她家裡不方便,可以安排她住到釣魚臺(國賓館)去。”

“不是,她們那個時候希望在香港見面。香港見面就比較,喏,沒有這麼敏感了,對不對?沒有成功。”陳香梅低垂著眼瞼,緊緊抿著嘴脣,“但是沒成功。”“宋慶齡去世後,治喪委員會通知宋美齡,宋美齡沒有作出任何反應。”我說。“她也不敢怎麼樣反應啊,因為臺灣的事情非常敏感。”陳香梅應和道。

在表面的沉默下,事情可能要複雜得多。廖承志後來在一篇講話中說,北京這些電報發出後,特別是邀請宋美齡參加葬禮,“蔣經國很惱火,又派人到美國去,又寫信去,又如何如何,又通過孔令侃,怎麼樣怎麼樣。”

宋美齡逝世當天的越洋談話中,陳香梅特別提到,蔣夫人一直堅持中國不能分裂。她回憶說:“蔣夫人與我有半個多世紀的交情,與我的先生陳納德將軍是生死之交,她也是我兩個女兒的乾媽。抗日戰爭期間,陳納德將軍正是在蔣夫人的說服下,組織‘飛虎隊’來華幫助中國八年抗戰。她還說服美國總統羅斯福幫助中國抗戰,起到了重要作用。”

20多年前,陳香梅曾寫下一首詩:四十年來家國,萬千里路山河;惆悵兩岸書劍,何日期許共和。她說,海峽兩岸和平統一是民心所向,我相信“水到渠成”,時間終會解決一切問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