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祖訓,成就九代豪門雄族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訓言的由來,乃是大陳村遠祖——福建莆田玉湖陳氏四世祖陳俊卿公之言。因玉湖陳氏後代秉持祖訓,刻苦攻讀詩書,造就了九代豪族,俗世出現了“一門兩丞相,九代八太師,追封大元帥”之奇觀。

一句祖訓,成就九代豪門雄族

一、造就九代豪族祖訓之源起。

據傳,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興化舉子前往京師臨安赴考。殿試公佈黃榜那一天,滿城鼓樂喧天,鳴炮不斷,士子和市民們蜂擁前來觀看。只見榜上公佈黃一句祖訓,成就九代豪門雄族公度高中狀元,俊卿公亦中榜眼,還有年紀最大的林鄧已75歲,年紀最小的龔茂良僅18歲,亦中進士,此次興化軍莆田縣士子黃榜題名多達14人。

莆田偏處閩中沿海,一次科舉竟有14人躍登龍門。高宗皇帝甚感驚訝。第二天,朝廷舉辦盛宴,殿試官員與新科進士一同出席。其中,狀元、榜眼、探花特賜各自獨座一席,彰顯榮耀,其餘進士共一席。高宗趁著酒興,問道:“為何興化軍‘扮榆未五里,魁亞佔雙標’?”。見眾人一時默然,便專指問黃公度道:“卿上何奇?”黃公度尋思後回答:“披錦黃雀美,通印子魚肥。”高宗接著問陳俊卿,陳公胸有成竹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高宗聽後,評說:“公度不如卿!”

顯然,陳俊卿這句詩聯,恰如其份回答高宗的疑問,道出莆田人在艱難環境中自強不息,勤奮求學的進取精神。其意蘊深刻,一時傳為佳話。從此,陳俊卿公之言成為玉湖陳氏一門傳世家訓之一,更在福建當地成了寒門學子勵志上進的座右銘。

二、九代豪族殊榮由何而來?

原來,玉湖四世陳俊卿是南宋紹興八年(1138)榜眼。官至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樞密院使,後又晉升為左相。以少師魏國公致仕,卒後諡“正獻”。因之,陳俊卿的曾祖父陳仁、祖父陳貴、父陳銑都贈“太師”、“國公”。玉湖八世陳文龍是南宋鹹淳四年(1268)狀元,拜參知政事(副宰相)。他以身殉國,詔贈“太師”,諡“忠肅”。因之,陳文龍的曾祖父陳欽紹、祖父陳袞、父陳粢都贈“太師”、“國公”。後世所稱“一門二丞相”的,是指陳俊卿和陳文龍二人。另外,陳俊卿登進士第時,是三十七歲;而陳文龍登進士第時,也是三十七歲,亦算奇蹟了。

而玉湖九世陳夢雷(大陳村始祖)在南宋滅亡前,宋以功門授承奉郎、興化軍統領之職。即便南宋滅亡,元朝初興,在朝代更替、兵荒馬亂的年代,玉湖九世陳夢雷(雷州沈塘鎮大陳村始祖)因受祖先所蔭庇,仍能被元朝統治者昭錄蔭封為雷州龍虎將軍、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都元帥之高職。儘管,陳夢雷公不願做元朝的官,但因遵從父親陳文龍生前遺囑,身負保存“宋朝皇室趙氏一脈”的使命,陳夢雷只好強忍國家遭到元朝毀滅、全族遭屠戮的血海深仇,忍辱負重,虛與委蛇。其僅領虛銜,不受軍務,並用朝廷發放的俸祿,到各地興修水利,助農興商,暗中積蓄力量,以圖後機。此為題外話,略表。一句祖訓,成就九代豪門雄族

注:陳俊卿,公元1113年至1186年,字應求,莆田人。生於宋徽宗政和三年,卒於孝宗淳熙十三年,年七十四歲。幼莊重,不妄言笑。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登進士第。授泉州觀察推官,勤於職務。秩滿,時秦檜當國,察其不附己,以為南外睦宗院教授。檜死,召為校書郎。孝宗時,除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教授。累遷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後上章告老,以少師魏國公致仕。俊卿天資忠孝,清嚴好禮。在朝正色立言,無所顧避。凡所奏請,均關治亂安危之大者。卒,諡正獻。俊卿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傳》傳於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