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你可能會問,兩人為什麼道歉?原來是因為兩人晒出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照片後,有網友指出坐在階梯上是違規的,甚至有可能面臨處罰,兩人因此公開發文道了歉。

對於網友的好意提醒,兩人的認錯態度誠懇,還順帶普及了一些旅遊常識,大家紛紛誇獎陳若儀修養好。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你可能會問,兩人為什麼道歉?原來是因為兩人晒出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照片後,有網友指出坐在階梯上是違規的,甚至有可能面臨處罰,兩人因此公開發文道了歉。

對於網友的好意提醒,兩人的認錯態度誠懇,還順帶普及了一些旅遊常識,大家紛紛誇獎陳若儀修養好。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相對比而言,另一個女明星阿嬌處理網友好意提醒的例子就顯得有些過於敷衍,甚至是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謾罵。

開學第一天,這個熱鬧我們不湊啦,雨女無瓜!

原來是早前,有網友爆出阿嬌的老公行為不端,和多名女網紅關係不正常,甚至還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其實,網友可能並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好意提醒,但阿嬌似乎並不買賬。

為什麼兩位女藝人面對網友提醒,一個坦然接受,誠懇道歉,而另一個則無法接受,甚至想辦法為自己辯解伸冤,態度如此不同?

原因是,對別人的話,我們容易產生知覺差異,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覺差異所產生的知覺錯誤會讓結果截然不同。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你可能會問,兩人為什麼道歉?原來是因為兩人晒出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照片後,有網友指出坐在階梯上是違規的,甚至有可能面臨處罰,兩人因此公開發文道了歉。

對於網友的好意提醒,兩人的認錯態度誠懇,還順帶普及了一些旅遊常識,大家紛紛誇獎陳若儀修養好。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相對比而言,另一個女明星阿嬌處理網友好意提醒的例子就顯得有些過於敷衍,甚至是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謾罵。

開學第一天,這個熱鬧我們不湊啦,雨女無瓜!

原來是早前,有網友爆出阿嬌的老公行為不端,和多名女網紅關係不正常,甚至還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其實,網友可能並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好意提醒,但阿嬌似乎並不買賬。

為什麼兩位女藝人面對網友提醒,一個坦然接受,誠懇道歉,而另一個則無法接受,甚至想辦法為自己辯解伸冤,態度如此不同?

原因是,對別人的話,我們容易產生知覺差異,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覺差異所產生的知覺錯誤會讓結果截然不同。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一、知覺差異——溝通路上的絆腳石

什麼是知覺差異?它是指同樣一件事兒在不同人眼裡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比如,對待別人的批評,有的人認為批評是善意的提醒,有的人則認為批評意味著責怪。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人們產生知覺差異呢?

1、獲取信息的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只能夠理解我們認知範圍內知道的事情,超出認知範圍的事情,似乎不在我們理解的範圍內。

2、生理因素

雖然,大家生活的環境是相似的,但生理因素會影響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NLP裡曾經把人分為三種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

視覺型的人對圖像非常敏感,可以快速地記住大量圖像化信息,可是聽覺型、感覺型對此就不是很敏感,甚至反應會慢很多。

聽覺型的人對聲音非常敏感,可以複述別人說過的話,設置是複述音頻裡的關鍵信息,可是視覺型、感覺型對聲音的敏感度就低很多。

感覺型的人對溫度以及身體觸碰非常敏感,同處室內,他們可以敏銳地覺察到室內到底是過冷還是過熱。

3、文化差異

文化的不同,導致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知覺體驗。比如亞洲人不喜歡對家人表達愛意情感比較含蓄,而美國人則常常對家人表達愛意並且毫不掩飾。

4、社會角色的不同

每個人在社會當中的社會角色不同,不同的社會角色又會帶來不一樣的知覺。比如,同樣是自然災害,地質學家關心的是地質構造,心理學家關心的則是受災人的心理建設。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你可能會問,兩人為什麼道歉?原來是因為兩人晒出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照片後,有網友指出坐在階梯上是違規的,甚至有可能面臨處罰,兩人因此公開發文道了歉。

對於網友的好意提醒,兩人的認錯態度誠懇,還順帶普及了一些旅遊常識,大家紛紛誇獎陳若儀修養好。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相對比而言,另一個女明星阿嬌處理網友好意提醒的例子就顯得有些過於敷衍,甚至是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謾罵。

開學第一天,這個熱鬧我們不湊啦,雨女無瓜!

原來是早前,有網友爆出阿嬌的老公行為不端,和多名女網紅關係不正常,甚至還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其實,網友可能並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好意提醒,但阿嬌似乎並不買賬。

為什麼兩位女藝人面對網友提醒,一個坦然接受,誠懇道歉,而另一個則無法接受,甚至想辦法為自己辯解伸冤,態度如此不同?

原因是,對別人的話,我們容易產生知覺差異,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覺差異所產生的知覺錯誤會讓結果截然不同。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一、知覺差異——溝通路上的絆腳石

什麼是知覺差異?它是指同樣一件事兒在不同人眼裡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比如,對待別人的批評,有的人認為批評是善意的提醒,有的人則認為批評意味著責怪。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人們產生知覺差異呢?

1、獲取信息的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只能夠理解我們認知範圍內知道的事情,超出認知範圍的事情,似乎不在我們理解的範圍內。

2、生理因素

雖然,大家生活的環境是相似的,但生理因素會影響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NLP裡曾經把人分為三種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

視覺型的人對圖像非常敏感,可以快速地記住大量圖像化信息,可是聽覺型、感覺型對此就不是很敏感,甚至反應會慢很多。

聽覺型的人對聲音非常敏感,可以複述別人說過的話,設置是複述音頻裡的關鍵信息,可是視覺型、感覺型對聲音的敏感度就低很多。

感覺型的人對溫度以及身體觸碰非常敏感,同處室內,他們可以敏銳地覺察到室內到底是過冷還是過熱。

3、文化差異

文化的不同,導致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知覺體驗。比如亞洲人不喜歡對家人表達愛意情感比較含蓄,而美國人則常常對家人表達愛意並且毫不掩飾。

4、社會角色的不同

每個人在社會當中的社會角色不同,不同的社會角色又會帶來不一樣的知覺。比如,同樣是自然災害,地質學家關心的是地質構造,心理學家關心的則是受災人的心理建設。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二、如何通過知覺檢核來避免知覺錯誤?

生活中的很多因素會扭曲我們對外界的認知,使我們的知覺產生錯誤,比如我們常說的“對人嚴厲,對己仁慈”。

同樣是遭遇不幸,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覺得那是他個人原因導致的,可當我們自己也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那是外在因素導致的。

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評價別人比評價自己更寬容的傾向稱為“自利偏誤”。我們之所以容易產生這麼多的知覺錯誤,是因為夾雜了太多的個人主觀感受。

有時是我們不瞭解事情真相,有時是我們不瞭解對方的真實意圖,有時是我們弄不清楚對方是在故意冒犯我們還是隻是無心之過。

在這種不確定的情形之下,我們可以通過知覺檢核來避免知覺錯誤。

知覺檢核的完整過程包括三個部分:描述行為、列舉行為可能性、對行為作澄清。

當我們不明白他人發出的行為代表著什麼時,我們可以運用知覺檢核三步走去求證、澄清。比如,當一個女人面對別人對自己老公行為不端的質疑,該如何澄清呢?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當你說我老公行為不端,和不明女子關係不正當時,

2、列出此行為的可能(至少兩種)

我不確定你是在提醒我是否再次遇到渣男還是在暗諷我不配擁有一段好的婚姻?

3、請求對方對行為作澄清

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例句:當你說我老公行為不端,和不明女子關係不正當時,我不確定你是在提醒我是否再次遇到渣男還是在暗諷我不配擁有一段好的婚姻?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我想聽聽你的解釋?

當我們不明白他人發出的行為代表著什麼時,就可以像例句一樣,通過知覺檢核三步走去求證、澄清。

當然,這種事精確的知覺檢核,如果覺得比較生硬,要想能夠給足對方面子,減少對方的攻擊性,緩解尷尬,我們還可以如此表達:

“我不知道你的真實意思,但我沒有片面地對你下判斷,所以你的真實意思是?”這是一種更謙卑的表示方式。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因為表達不當而引起衝突的情況,其實,大家都不喜歡被批評。因為批評是一種使人的自尊可以爆炸的導火線。

一百年前,林肯曾說:一滴蜂蜜比一加侖的膽汁可以捉到更多蒼蠅。

如果真的因為表達不當引起了衝突,甚至是產生了怨恨,我們又該如何消除呢?這時候,你只需要簡單說一句,

“對你所感知到的情形,我一點也不會去責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千萬不小看這句話的魅力,這麼一句簡單明瞭的話,可能會讓世界上最狡猾、最固執的人都軟化下來。

"

郭家心理姐,幫你解開心裡的結,做最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近日,林志穎妻子陳若儀公開發文道歉,緊接著,老公林志穎也發文道歉,兩人的舉止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陳若儀:

原來羅馬政府,從今年8月開始,為了保護古蹟,祭出新法規是不能在古蹟坐下、逗留或吃東西,也不能在噴泉沖涼洗澡,違者最高可罰400歐元,我為昨日在西班牙廣場階梯上坐下拍照的不良示範深感道歉,大家下次旅遊要記得哦。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你可能會問,兩人為什麼道歉?原來是因為兩人晒出在羅馬西班牙廣場的照片後,有網友指出坐在階梯上是違規的,甚至有可能面臨處罰,兩人因此公開發文道了歉。

對於網友的好意提醒,兩人的認錯態度誠懇,還順帶普及了一些旅遊常識,大家紛紛誇獎陳若儀修養好。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相對比而言,另一個女明星阿嬌處理網友好意提醒的例子就顯得有些過於敷衍,甚至是遭到了很多網友的謾罵。

開學第一天,這個熱鬧我們不湊啦,雨女無瓜!

原來是早前,有網友爆出阿嬌的老公行為不端,和多名女網紅關係不正常,甚至還有照片和視頻為證。其實,網友可能並沒有批評的意思,只是想好意提醒,但阿嬌似乎並不買賬。

為什麼兩位女藝人面對網友提醒,一個坦然接受,誠懇道歉,而另一個則無法接受,甚至想辦法為自己辯解伸冤,態度如此不同?

原因是,對別人的話,我們容易產生知覺差異,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覺差異所產生的知覺錯誤會讓結果截然不同。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一、知覺差異——溝通路上的絆腳石

什麼是知覺差異?它是指同樣一件事兒在不同人眼裡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子。比如,對待別人的批評,有的人認為批評是善意的提醒,有的人則認為批評意味著責怪。

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人們產生知覺差異呢?

1、獲取信息的不同

一般來說,我們只能夠理解我們認知範圍內知道的事情,超出認知範圍的事情,似乎不在我們理解的範圍內。

2、生理因素

雖然,大家生活的環境是相似的,但生理因素會影響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方式。NLP裡曾經把人分為三種類型:視覺型、聽覺型和感覺型。

視覺型的人對圖像非常敏感,可以快速地記住大量圖像化信息,可是聽覺型、感覺型對此就不是很敏感,甚至反應會慢很多。

聽覺型的人對聲音非常敏感,可以複述別人說過的話,設置是複述音頻裡的關鍵信息,可是視覺型、感覺型對聲音的敏感度就低很多。

感覺型的人對溫度以及身體觸碰非常敏感,同處室內,他們可以敏銳地覺察到室內到底是過冷還是過熱。

3、文化差異

文化的不同,導致大家看待世界的方式截然不同,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知覺體驗。比如亞洲人不喜歡對家人表達愛意情感比較含蓄,而美國人則常常對家人表達愛意並且毫不掩飾。

4、社會角色的不同

每個人在社會當中的社會角色不同,不同的社會角色又會帶來不一樣的知覺。比如,同樣是自然災害,地質學家關心的是地質構造,心理學家關心的則是受災人的心理建設。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二、如何通過知覺檢核來避免知覺錯誤?

生活中的很多因素會扭曲我們對外界的認知,使我們的知覺產生錯誤,比如我們常說的“對人嚴厲,對己仁慈”。

同樣是遭遇不幸,當別人遭遇不幸時,我們覺得那是他個人原因導致的,可當我們自己也遭遇不幸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那是外在因素導致的。

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評價別人比評價自己更寬容的傾向稱為“自利偏誤”。我們之所以容易產生這麼多的知覺錯誤,是因為夾雜了太多的個人主觀感受。

有時是我們不瞭解事情真相,有時是我們不瞭解對方的真實意圖,有時是我們弄不清楚對方是在故意冒犯我們還是隻是無心之過。

在這種不確定的情形之下,我們可以通過知覺檢核來避免知覺錯誤。

知覺檢核的完整過程包括三個部分:描述行為、列舉行為可能性、對行為作澄清。

當我們不明白他人發出的行為代表著什麼時,我們可以運用知覺檢核三步走去求證、澄清。比如,當一個女人面對別人對自己老公行為不端的質疑,該如何澄清呢?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

當你說我老公行為不端,和不明女子關係不正當時,

2、列出此行為的可能(至少兩種)

我不確定你是在提醒我是否再次遇到渣男還是在暗諷我不配擁有一段好的婚姻?

3、請求對方對行為作澄清

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的呢?

例句:當你說我老公行為不端,和不明女子關係不正當時,我不確定你是在提醒我是否再次遇到渣男還是在暗諷我不配擁有一段好的婚姻?你真正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我想聽聽你的解釋?

當我們不明白他人發出的行為代表著什麼時,就可以像例句一樣,通過知覺檢核三步走去求證、澄清。

當然,這種事精確的知覺檢核,如果覺得比較生硬,要想能夠給足對方面子,減少對方的攻擊性,緩解尷尬,我們還可以如此表達:

“我不知道你的真實意思,但我沒有片面地對你下判斷,所以你的真實意思是?”這是一種更謙卑的表示方式。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因為表達不當而引起衝突的情況,其實,大家都不喜歡被批評。因為批評是一種使人的自尊可以爆炸的導火線。

一百年前,林肯曾說:一滴蜂蜜比一加侖的膽汁可以捉到更多蒼蠅。

如果真的因為表達不當引起了衝突,甚至是產生了怨恨,我們又該如何消除呢?這時候,你只需要簡單說一句,

“對你所感知到的情形,我一點也不會去責怪你。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有同樣的感覺。”

千萬不小看這句話的魅力,這麼一句簡單明瞭的話,可能會讓世界上最狡猾、最固執的人都軟化下來。

為什麼別人的善意提醒,我卻認為是惡意攻擊?|小心“自利偏誤”

三、如何進行非暴力的自我溝通?

除了運用知覺檢核避免知覺錯誤之外,平時我們更要注重自我溝通,不斷地提升自我。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和別人溝通不舒暢是因為我們與自己溝通不順暢。

舉個例子,很多時候,我們認為是別人的行為舉止引起了我們的情緒反應,但當你“一念之轉”的時候,事實的真實性絲毫不差。

試著看一下以下的句子的真實性:

我很討厭她,她無端批評我的方式讓我很難過。

她很討厭我,我無端批評她的方式讓她很難過。

我很討厭我自己,我無端批評我自己的方式讓我自己很難過。

真實性是不是絲毫不差,其實,為什麼同樣面對網友的提醒,陳若儀可以大方接受並禮貌道歉而阿嬌卻做不到。

原因是,陳若儀可以坦誠地和自己溝通,接受真實的自己,而阿嬌做不到。

馬歇爾博士認為,人們之所以推卸責任,是因為忽略了感受的根源在我們自己而不在別人的行為,是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事實上,如果我們沒辦法正確看待自我,不僅會使我們自己心生厭惡,還可能會將別人對我們的負面評價無限放大,產生自卑、內疚等負面情緒。

正確的人際溝通來源於正確的自我溝通。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進行自我溝通呢?

比如,當你遇到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時,先不要急著自責,而是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完成一次和自己的溝通:

先客觀地觀察、描述事情(情況可能並不想我們想的那樣糟糕)

這週末又偷懶了,我睡了懶覺,整個人感到很自責。

然後,分析一下自己的需要,問問自己,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我需要一個有規律的作息安排,早上沒起來是週五熬夜趕東西導致的。

接著,根據這個需求,對自己提出新的請求:

我選擇給自己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並把它落實到每週和每天,因為我想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和規律的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提請求時,儘量不要用“你應該”“你必須”“不得不”這樣的詞語來強迫自己,因為這樣很容易讓人產生牴觸心理。

經常進行自我溝通,可以避免暴力溝通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更加客觀、理性地為自己的成長和改變助力。

@郭家心理姐一個一邊不吃藥對抗躁鬱症,一邊靠自己實現人生逆襲的心理諮詢師,要不要關注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