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城鎮醫保 三農 農村 養老保險 靈秀花溪 2017-06-26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我們村裡吃水太不方便了。”花溪區紀委監察幹部日前在麥坪鎮接訪時,接到了興誠村村民的反映。

據瞭解,花溪區麥坪鎮落底村、新莊村合併為興誠村,由於人口不斷增加,原有的泵水站提水能力已不能滿足村民用水需求,加之泵站配套設施老化、蓄水池滲漏等原因,村民飲水成了難題。

為了解決該村村民的吃水難問題,接訪幹部立即與鄉政府、水務部門進行協調。目前,興誠村用水問題已被納入今年農田水利人飲改造工程項目中,工程已進入施工階段。

花溪區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問題,著實辦理一批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不斷提升城鄉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近年來,為了保證城鎮供水和灌溉供水,花溪區投入2.56億元資金先後建設了紅巖水庫(中型水庫)、水場堡水庫(中型水庫)、慄木水庫(小型水庫)等骨幹水源工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111處,解決13.78萬人飲水不安全的問題;建成堰閘55座,泵站7座,水池463座,解決了農村灌溉水利設施薄弱問題。同時,建成石板汙水處理廠和青巖汙水處理廠,完成城市中心片區汙水管網改造7883米,對十里河灘、花溪水庫、阿哈水庫等水源保護區進行了綜合整治。目前,全區地表水和集中式飲用水達標率為100%。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解決“上學難”問題,花溪區把優質均衡發展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重點來抓。在健全政策保障體系,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教育轉型升級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在改善辦學條件,深化教學改革,均衡配置教師,推進特色建設,京築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目前,該區共有幼兒園108所,實現了每個鄉鎮都有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有效提升了農村適齡兒童的入園率;轄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達130所,其中,有20所公辦學校作為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學校,全區留守兒童入學率達100%;建成花溪區特殊教育學校,三類殘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達87.25%。同時,花溪區通過公開招聘方式補充教師700餘人,並投入了32億元資金用於改善教學條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人達14444人。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解決群眾“看病難”方面,花溪區加強衛生執法監督網絡的建設。通過各鄉鎮、社區衛生監督協管工作站,實施衛生監督“網格化”管理,逐步建立起由衛生行政部門領導、衛生監督機構主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的衛生監督基層網絡。到目前為止,全區27個鄉(鎮、社區)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100%全覆蓋,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343家。截至2016年,全區床位總數達到3579張,執業(助理)醫師1563人(含註冊全科醫師100人)。在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和服務模式工作中,花溪區通過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起了“一對一”服務關係,為居民家庭提供以預防保健為主,連續性、主動性和綜合性健康責任制管理。2016年,社區全科醫生團隊共簽約12990份,提供服務68605人次;鄉村醫生共簽約32339份,提供服務122997人次,逐步構建了“15分鐘城市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有效緩解看病難問題。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提升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方面,花溪區在“十二五”期間共納入公租房租賃補貼保障戶2326戶,納入實物配租保障戶數約1247戶,建成公租房(廉租房)2677套,完成危房改造1257戶,完成棚戶區改造10474戶,建成安置房2640套。

與此同時,花溪區還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整合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現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關係跨區域、跨人群有效銜接,將集體企業、民辦教師、退役軍人、村醫、機關事業編外人員等相關人員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較好地解決了這部分人員的養老問題。全區參保單位從2012年的877戶增長至2016年的4090戶,各險種參保人數從2012年的24.89萬人次增長至2016年的56.16萬人次。去年,全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社會保險覆蓋率均達90%以上。

辦好實事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下一步,花溪區還將有序推進9個鄉(鎮)、18個社區大數據服務大民生平臺(中心)建設,大力推動民生服務數據匯聚整合,加快建設覆蓋醫療、教育、民政、禁毒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數據共享應用系統,全面運用大數據提升民生服務和社會治理的能力。

稿件來源:貴陽日報,圖片: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