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七舉措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

城市規劃 建築 時政 黔訊網 2017-04-06

本網訊一是強化目標責任。州人民政府及時與各縣市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將任務細化分解,並列為“十件民生實事”來抓。州住建局定期將全州住房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形成專題報告上報州政府,州政府定期召開常務會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各縣市高度重視,成立縣領導任指揮長的棚改指揮部,抽調精幹人員組成專項工作組,明確責任、明確任務、明確時限,綜合推進棚改工作。

二是強化督查調度。實行“旬調度、月督查、月通報”制度,每月底對各縣市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推進情況進行排位通報,對工作滯後的縣市進行督辦。選擇在季度通報工作推進滯後的縣市召開全州工作推進現場會,由工作滯後的縣市負責會務保障工作,縣市領導在會上作表態發言。倒逼責任落實,在全州形成推進工作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截止3月20日,2017年全州21個棚改項目9103套已全部完成摸底調查、出臺房屋徵收補償方案及發佈徵收公告等工作。並啟動協議簽訂工作,簽訂房屋徵收補償協議1613戶(其中實物安置641戶、貨幣補償972戶),佔年度目標任務的17.7%。

三是強化領導包片。為有效推進棚改等住建工作順利開展,制定了州住建局領導包片、科室包縣聯繫工作制度及2017年住建工作督查要點。對照目標責任書,理清各項具體任務、做到精準落實,實行掛圖作戰、按照時間節點、對標對錶有序推進,對不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州人民政府啟動約談問責機制,紮實推進全州住房城鄉建設工作,保質保量完成目標任務。

四是強化規劃建設。堅持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文化相結合,利用棚戶區改造政策作為城市建設的突破口,通過貨幣化補償與房地產相結合、新建安置住房等方式,統籌城市發展與棚戶區改造的整體佈局,統籌規劃商品住房及安置住房佈局,統籌規劃公共配套設施,提高城鎮服務和承載能力,帶動區域發展。

結合特有的民族文化底蘊,通過城市危舊房該洗澡與傳統文化保護相結合,對民族特色建築實行主體加固、功能完善、基礎完善等,湧現了諸如民族商貿一條街、雷山縣城新區、劍河新縣城、下司古鎮、肇興古鎮等一批民族特色濃郁的標誌性建築和街區和城鎮,建設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遊目的地”。

五是強化貨幣補償。通過幾年來工作措施及實效,貨幣化補償這種安置週期短、見效快的改造方式,得到越來越多棚改戶的青睞,“拿現金”而不是“換房子”已然成為當下棚改的新潮流。2017年我州計劃貨幣補償7300戶、實物安置1803戶,貨幣化率達80.2%,有效的推動了房地產去庫存工作,切實消化存量商品房。

六是強化創新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堅強領導下,各縣市在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中,以群眾利益為導向,創新工作思路,強力推進項目實施。尤其是凱裡市,探索出以“定目標明任務、巧方法聚合力、強宣傳勤培訓、規流程促透明、重督查逼進度、聽訴求解癥結”的“六步”工作法,開啟棚戶區改造工作新模式。

七是強化信息監督。根據省住建廳要求,各縣市(含州級)均在政府或門戶網站上設立了住房保障專欄,每月按時公開項目建設進度、分配使用、政策流程等信息,自覺接收群眾、媒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監督。同時,州委、州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黔東南州“民生鑄廉”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按照“黔東南民生雲”指定的格式,對棚改項目補助資金管理使用進行清理、公開,形成省住建廳、州紀檢監察“雙重監督”的管理模式,確保陽光、透明。(吳劍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