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均期望壽命“破8”實現醫聯體基層100%全覆蓋

“人均期望壽命是衡量居民健康水平中最直接、準確的重要指標。它反映的是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及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衛生健康委瞭解到,成都市人均期望壽命從2014年的78.42歲,到2018年首次“破8”,達到80.54歲(比全省平均期望壽命高出3.44歲、比全國高出3.54歲),並呈現出城鄉人均期望壽命差距逐步縮小的態勢。在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後,存在高齡、有剖腹產史等危險生育因素的孕婦比例猛增的現狀下,成都市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持續低位運行,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為6.23/10萬、2.77‰。

成都市反映居民健康狀況“三大指標”,是我市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努力建設健康城市,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健康服務取得的優異成績。

這份成績是如何取得的?

2019年: 實現醫聯體基層100%全覆蓋

在2019年上半年,成都市圍繞打造衛生健康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深化改革創新、推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推進公共衛生品質提升、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這五個方面著力。

在近年來,成都市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目前全市共組建醫聯體119個,實現醫聯體基層100%全覆蓋,成都分級診療工作被央視早間節目《朝聞天下》專題報道。

據瞭解,全市加快了醫療衛生重點項目建設,公立醫院建設項目共21個,已開工14個,總投資81.88億元,2019年計劃投資12.32億元,已完成投資3.53億元。全市非政府辦醫療健康服務重點項目共49個,已開工27個,預計總投資371.45億元,2019年計劃投資63.13億元。全市新增民營醫療機構312家,同比增長58%。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與有關國際機構在急救、腫瘤防治、老年疾病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研究制定國際化醫療健康服務標準,印製《外籍人士成都就醫指南》,全市具有國際醫療服務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已達19家。

2018年: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0755家

而在2018年,成都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為突破口,堅持抓改革、強基層、重服務,全市衛健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健康城市建設全面推進,醫療改革亮點紛呈,醫療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基層衛生服務、中醫服務和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增強,精神衛生學科建設取得突破。這年,我市通過第七次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受到國務院表彰, 獲得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桂冠,“健康細胞”成都模式被中國社區衛生協會、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編入健康城市建設典型案例,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成都路徑”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度評價。

據瞭解,2018年我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達10755家,床位數14.32萬張,醫療衛生人員21.59萬人,全市總診療人次1.45億,醫療機構總收入846.53億元,均居於副省級城市前列,全市醫療衛生體系較為健全。省、市、區醫療體系完備,是全國最好的醫院集群之一,國家重點臨床專科齊全。

成都市衛生健康委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