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Mia

陳柏霖迎面走來。逆光中,房間驟然一亮。

他剛剛接受完一場採訪,在隔壁稍作休息。連日奔波、前一天的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陳柏霖的狀態,依舊神采奕奕。聽聞“這是文字採訪不用錄視頻”後,他大喊了一聲“Yes!”,往沙發上一癱,把自己攤成一隻“八爪魚”:“太好了!”

在整場對話中,陳柏霖時不時揮動著手臂,時而眨眼大笑,露出兩個酒窩,臉上表情也同肢體語言一樣豐富。有時,他會凝神望向窗外天空,思考一番再禮貌作答。他像偶爾調皮一下,時而又突然認真起來的鄰家哥哥,並不會感覺到“明星高壓結界”。

"

文 | Mia

陳柏霖迎面走來。逆光中,房間驟然一亮。

他剛剛接受完一場採訪,在隔壁稍作休息。連日奔波、前一天的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陳柏霖的狀態,依舊神采奕奕。聽聞“這是文字採訪不用錄視頻”後,他大喊了一聲“Yes!”,往沙發上一癱,把自己攤成一隻“八爪魚”:“太好了!”

在整場對話中,陳柏霖時不時揮動著手臂,時而眨眼大笑,露出兩個酒窩,臉上表情也同肢體語言一樣豐富。有時,他會凝神望向窗外天空,思考一番再禮貌作答。他像偶爾調皮一下,時而又突然認真起來的鄰家哥哥,並不會感覺到“明星高壓結界”。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男孩氣、少年感是一種玄妙而迷人的氣質,有的人從青春期就失去,有的人在成年後保有至今。少年不懼歲月長,少年的世界由酒、夢想、兄弟構成,而陳柏霖顯然屬於後者。

包括他創立的電影公司名字也是如此,“無敵影業”(WUDI PICTURES),來源於高中時期的口頭禪,有一點熱血少年氣,有一點中二可愛。就像路飛大喊“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就像三井壽那句“教練,我想打籃球”。

目前,表演和影業投資在他的工作比重中“各佔一半”。未來更傾向於哪個,他還不那麼確定。

一半的生命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十幾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那個穿著藍色短袖襯衫,騎著單車的少年,燦爛一笑,構成了無數少女對“心動”的最初定義。

大部分人對臺灣青春片的瞭解、對陳柏霖的喜愛自《藍色大門》而始,在豆瓣上,有44.2萬人在電影頁面標註“看過”,與時下最熱門的大片標記人數相當,被不斷重看、提及,並影響同類型電影。這是一部已然跨越時間,成為經典的影片。

而這部《藍色大門》,也是陳柏霖對電影表演藝術著迷的開始。小時候愛看《侏羅紀公園》,對電影只是單純的喜歡,18歲時讀高三的他,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路上,外形完全就是現實版的張士豪本人,被星探挖掘,進入十幾個人的培訓營,男女主角將從他們中間誕生。

“要是選不上,就接著回去讀書唄。”他這樣想,和桂綸鎂互相打氣。“第一次知道拍攝、製作是怎樣的,導演是什麼樣子,噢原來不是直接在片場說話就有聲音,要別上麥克風才有”,就這樣,陳柏霖被易智言導演一點點挖掘出了表演熱愛,並悟出了更多的表演技巧。

然後是年少成名,獲得亞洲範圍內各個大導演的青睞:和曹瑞原合作《孽子》,和張艾嘉合作《20 30 40》,和徐小明合作《五月之戀》,和元奎合作《千機變2:花都大戰》,和張一白合作《戀愛地圖》,和劉鎮偉合作《情癲大聖》,和天願大介合作《在黑暗中等待相遇》,出演劇版《東京塔》,和李玉合作《觀音山》。再後來,和韓寒合作《後會無期》。他的語言天賦在“國際化征程”中幫了大忙,英文流利,粵語、日語、韓語也有所掌握,這樣的交流也讓他更加地Open-minded。

比較這些年異國拍戲的經歷時,他眉宇間陷入了回憶。“韓國在場景道具美術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資金有限,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最大。我永遠記得在韓國拍過一場有場打鬥的戲,他們造了一棟大廈,樓梯全部是軟的,不管怎樣在樓梯上打鬥都不會受傷。”他張開兩手,上下比劃出一段長長的假想樓梯。

“泰國的節奏真的非常緩慢,可能因為是文藝片,大家都‘活在那個Moment’,他們還沒喊‘Action’就已經在‘action’,也不用去‘演’。”他提到的是那部金馬影展的開幕影片,《再見,在也不見》。

“日本啊……那是很久以前了,十幾年前。那裡很安靜,也很乾淨,有種禪意。工作人員都不太講話。”這裡提到的應當是06年與柳樂優彌、澤尻英龍華合作的《蜜糖與調味:風味絕佳》。

一切都是剛剛好。2003年,《ELLE》評選他為魅力男星,2004年,《VOGUE》稱他為當年最令人期待的藝人。但是,像所有有想法有內涵又碰巧是個美少年的演員一樣,他並不只滿足於在愛情片中扮演人畜無害的王子,從《見鬼十法》到《詭絲》,陳柏霖出演的電影類型範圍很廣,展示出了豐富的可塑性和“不設限”。

陳柏霖是一個戀家的人,前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為了回臺北一段時間,讓爺爺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自己”,2011年,他拍了那部火到街知巷聞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並親自作曲演唱同名主題曲,摘下金鐘視帝。流行語“千年修得李大仁”自此誕生。這是一次演員與經典角色的互相成就,因其太過深入人心,觀眾才會將演員等同於角色,在他的微博評論下,新聞標題裡,至今仍有許多人喊“大仁哥”。

但他是陳柏霖,不是張士豪,也不是李大仁。“不是說很用力、一定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可以,一切都是緣分。……有兩個角色可以留在觀眾心裡,覺得很不錯,希望未來還有幾個角色留在大家心裡。

如何解讀劇本,進入角色,塑造人物?每個演員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在陳柏霖看來,表演是一個關乎“想象力”的過程。“表演當然也關乎生活經驗,結合觀察,來自朋友的間接經驗,有時需要扮演壞人或者邊緣人的角色,但你並沒有經歷過,這時需要什麼,當然是想象力!”他打了個響指。“不過也需要劇本場景、鏡頭語言的輔助,電影絕對不是單一的,是一門空間和時間藝術。”

"

文 | Mia

陳柏霖迎面走來。逆光中,房間驟然一亮。

他剛剛接受完一場採訪,在隔壁稍作休息。連日奔波、前一天的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陳柏霖的狀態,依舊神采奕奕。聽聞“這是文字採訪不用錄視頻”後,他大喊了一聲“Yes!”,往沙發上一癱,把自己攤成一隻“八爪魚”:“太好了!”

在整場對話中,陳柏霖時不時揮動著手臂,時而眨眼大笑,露出兩個酒窩,臉上表情也同肢體語言一樣豐富。有時,他會凝神望向窗外天空,思考一番再禮貌作答。他像偶爾調皮一下,時而又突然認真起來的鄰家哥哥,並不會感覺到“明星高壓結界”。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男孩氣、少年感是一種玄妙而迷人的氣質,有的人從青春期就失去,有的人在成年後保有至今。少年不懼歲月長,少年的世界由酒、夢想、兄弟構成,而陳柏霖顯然屬於後者。

包括他創立的電影公司名字也是如此,“無敵影業”(WUDI PICTURES),來源於高中時期的口頭禪,有一點熱血少年氣,有一點中二可愛。就像路飛大喊“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就像三井壽那句“教練,我想打籃球”。

目前,表演和影業投資在他的工作比重中“各佔一半”。未來更傾向於哪個,他還不那麼確定。

一半的生命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十幾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那個穿著藍色短袖襯衫,騎著單車的少年,燦爛一笑,構成了無數少女對“心動”的最初定義。

大部分人對臺灣青春片的瞭解、對陳柏霖的喜愛自《藍色大門》而始,在豆瓣上,有44.2萬人在電影頁面標註“看過”,與時下最熱門的大片標記人數相當,被不斷重看、提及,並影響同類型電影。這是一部已然跨越時間,成為經典的影片。

而這部《藍色大門》,也是陳柏霖對電影表演藝術著迷的開始。小時候愛看《侏羅紀公園》,對電影只是單純的喜歡,18歲時讀高三的他,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路上,外形完全就是現實版的張士豪本人,被星探挖掘,進入十幾個人的培訓營,男女主角將從他們中間誕生。

“要是選不上,就接著回去讀書唄。”他這樣想,和桂綸鎂互相打氣。“第一次知道拍攝、製作是怎樣的,導演是什麼樣子,噢原來不是直接在片場說話就有聲音,要別上麥克風才有”,就這樣,陳柏霖被易智言導演一點點挖掘出了表演熱愛,並悟出了更多的表演技巧。

然後是年少成名,獲得亞洲範圍內各個大導演的青睞:和曹瑞原合作《孽子》,和張艾嘉合作《20 30 40》,和徐小明合作《五月之戀》,和元奎合作《千機變2:花都大戰》,和張一白合作《戀愛地圖》,和劉鎮偉合作《情癲大聖》,和天願大介合作《在黑暗中等待相遇》,出演劇版《東京塔》,和李玉合作《觀音山》。再後來,和韓寒合作《後會無期》。他的語言天賦在“國際化征程”中幫了大忙,英文流利,粵語、日語、韓語也有所掌握,這樣的交流也讓他更加地Open-minded。

比較這些年異國拍戲的經歷時,他眉宇間陷入了回憶。“韓國在場景道具美術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資金有限,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最大。我永遠記得在韓國拍過一場有場打鬥的戲,他們造了一棟大廈,樓梯全部是軟的,不管怎樣在樓梯上打鬥都不會受傷。”他張開兩手,上下比劃出一段長長的假想樓梯。

“泰國的節奏真的非常緩慢,可能因為是文藝片,大家都‘活在那個Moment’,他們還沒喊‘Action’就已經在‘action’,也不用去‘演’。”他提到的是那部金馬影展的開幕影片,《再見,在也不見》。

“日本啊……那是很久以前了,十幾年前。那裡很安靜,也很乾淨,有種禪意。工作人員都不太講話。”這裡提到的應當是06年與柳樂優彌、澤尻英龍華合作的《蜜糖與調味:風味絕佳》。

一切都是剛剛好。2003年,《ELLE》評選他為魅力男星,2004年,《VOGUE》稱他為當年最令人期待的藝人。但是,像所有有想法有內涵又碰巧是個美少年的演員一樣,他並不只滿足於在愛情片中扮演人畜無害的王子,從《見鬼十法》到《詭絲》,陳柏霖出演的電影類型範圍很廣,展示出了豐富的可塑性和“不設限”。

陳柏霖是一個戀家的人,前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為了回臺北一段時間,讓爺爺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自己”,2011年,他拍了那部火到街知巷聞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並親自作曲演唱同名主題曲,摘下金鐘視帝。流行語“千年修得李大仁”自此誕生。這是一次演員與經典角色的互相成就,因其太過深入人心,觀眾才會將演員等同於角色,在他的微博評論下,新聞標題裡,至今仍有許多人喊“大仁哥”。

但他是陳柏霖,不是張士豪,也不是李大仁。“不是說很用力、一定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可以,一切都是緣分。……有兩個角色可以留在觀眾心裡,覺得很不錯,希望未來還有幾個角色留在大家心裡。

如何解讀劇本,進入角色,塑造人物?每個演員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在陳柏霖看來,表演是一個關乎“想象力”的過程。“表演當然也關乎生活經驗,結合觀察,來自朋友的間接經驗,有時需要扮演壞人或者邊緣人的角色,但你並沒有經歷過,這時需要什麼,當然是想象力!”他打了個響指。“不過也需要劇本場景、鏡頭語言的輔助,電影絕對不是單一的,是一門空間和時間藝術。”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過去一年裡,陳柏霖連續出現在幾部電視劇當中。在漫改劇《火王》和即將上映的《鱷魚與牙籤鳥》之後,他表示“即將回歸大銀幕”。

除了影視劇,綜藝也是很多粉絲瞭解陳柏霖的入口之一,在《花兒與少年》第三季裡一人一狗自駕走天涯的身影,在《我們相愛吧》第二季裡高甜的“橙汁CP”,讓公眾看到了他“穩重溫柔”、“男友力MAX”、“高情商”的一面。“奇怪,不管是綜藝還是哪裡,只要陳柏霖一出鏡,畫風就自動變得文藝清新起來。”一名喜歡他十年的女孩說。

私底下,他喜歡看伍迪·艾倫的電影,喜歡讀村上春樹和加繆。在不用拍戲的一天裡, “會看看別人拍的戲,或者走走路,看看書,跟你一樣,很平常的一天。”

這些生活點滴,也會展示在他的Instagram上——籃球,小狗,美食,背影,每一張都經過精心構圖,加文藝氣息的濾鏡,展示著拍攝者的優異審美,無愧於外界送給他的“男星自拍典範”稱號。Instagram上,他的個人簡介是“A Nowhere Man”,那是他擔任藝術總監的街頭潮牌,同時也像極了此刻四海為家的狀態。

出道就站在了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從18歲出道到今年36歲,18年時光都獻給了銀幕和熒屏。他點點頭:“是啊,一半的生命。”

另一半的生命:用“無敵”尋找“終極好看的電影”


這次是陳柏霖第一次來西寧FIRST青年影展,擔任頒獎嘉賓,並攜自己創立的“WUDI PICTURES”亮相,被視為“跳出舒適圈”之舉。在此之前,WUDI PICTURES長期保持著宣傳曝光方面的低調。今年4月,WUDI PICTURES參與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青蔥計劃”。

他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緣分”。拍齣好戲、遇到好角色靠的是緣分,投資合作靠的也是緣分,不強求,不急不緩,整個人的狀態亦如是,溫潤舒緩,被團隊調侃“吃到腦袋變大”也不生氣。在他看來,“FIRST輕鬆單純而又重要,電影人聚在一起聊聊電影,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都OK,新人導演當然也會考慮合作,不一定是投資合拍,找我演戲也可以啊。”依舊是一副好脾氣、與世無爭的樣子。

"

文 | Mia

陳柏霖迎面走來。逆光中,房間驟然一亮。

他剛剛接受完一場採訪,在隔壁稍作休息。連日奔波、前一天的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陳柏霖的狀態,依舊神采奕奕。聽聞“這是文字採訪不用錄視頻”後,他大喊了一聲“Yes!”,往沙發上一癱,把自己攤成一隻“八爪魚”:“太好了!”

在整場對話中,陳柏霖時不時揮動著手臂,時而眨眼大笑,露出兩個酒窩,臉上表情也同肢體語言一樣豐富。有時,他會凝神望向窗外天空,思考一番再禮貌作答。他像偶爾調皮一下,時而又突然認真起來的鄰家哥哥,並不會感覺到“明星高壓結界”。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男孩氣、少年感是一種玄妙而迷人的氣質,有的人從青春期就失去,有的人在成年後保有至今。少年不懼歲月長,少年的世界由酒、夢想、兄弟構成,而陳柏霖顯然屬於後者。

包括他創立的電影公司名字也是如此,“無敵影業”(WUDI PICTURES),來源於高中時期的口頭禪,有一點熱血少年氣,有一點中二可愛。就像路飛大喊“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就像三井壽那句“教練,我想打籃球”。

目前,表演和影業投資在他的工作比重中“各佔一半”。未來更傾向於哪個,他還不那麼確定。

一半的生命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十幾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那個穿著藍色短袖襯衫,騎著單車的少年,燦爛一笑,構成了無數少女對“心動”的最初定義。

大部分人對臺灣青春片的瞭解、對陳柏霖的喜愛自《藍色大門》而始,在豆瓣上,有44.2萬人在電影頁面標註“看過”,與時下最熱門的大片標記人數相當,被不斷重看、提及,並影響同類型電影。這是一部已然跨越時間,成為經典的影片。

而這部《藍色大門》,也是陳柏霖對電影表演藝術著迷的開始。小時候愛看《侏羅紀公園》,對電影只是單純的喜歡,18歲時讀高三的他,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路上,外形完全就是現實版的張士豪本人,被星探挖掘,進入十幾個人的培訓營,男女主角將從他們中間誕生。

“要是選不上,就接著回去讀書唄。”他這樣想,和桂綸鎂互相打氣。“第一次知道拍攝、製作是怎樣的,導演是什麼樣子,噢原來不是直接在片場說話就有聲音,要別上麥克風才有”,就這樣,陳柏霖被易智言導演一點點挖掘出了表演熱愛,並悟出了更多的表演技巧。

然後是年少成名,獲得亞洲範圍內各個大導演的青睞:和曹瑞原合作《孽子》,和張艾嘉合作《20 30 40》,和徐小明合作《五月之戀》,和元奎合作《千機變2:花都大戰》,和張一白合作《戀愛地圖》,和劉鎮偉合作《情癲大聖》,和天願大介合作《在黑暗中等待相遇》,出演劇版《東京塔》,和李玉合作《觀音山》。再後來,和韓寒合作《後會無期》。他的語言天賦在“國際化征程”中幫了大忙,英文流利,粵語、日語、韓語也有所掌握,這樣的交流也讓他更加地Open-minded。

比較這些年異國拍戲的經歷時,他眉宇間陷入了回憶。“韓國在場景道具美術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資金有限,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最大。我永遠記得在韓國拍過一場有場打鬥的戲,他們造了一棟大廈,樓梯全部是軟的,不管怎樣在樓梯上打鬥都不會受傷。”他張開兩手,上下比劃出一段長長的假想樓梯。

“泰國的節奏真的非常緩慢,可能因為是文藝片,大家都‘活在那個Moment’,他們還沒喊‘Action’就已經在‘action’,也不用去‘演’。”他提到的是那部金馬影展的開幕影片,《再見,在也不見》。

“日本啊……那是很久以前了,十幾年前。那裡很安靜,也很乾淨,有種禪意。工作人員都不太講話。”這裡提到的應當是06年與柳樂優彌、澤尻英龍華合作的《蜜糖與調味:風味絕佳》。

一切都是剛剛好。2003年,《ELLE》評選他為魅力男星,2004年,《VOGUE》稱他為當年最令人期待的藝人。但是,像所有有想法有內涵又碰巧是個美少年的演員一樣,他並不只滿足於在愛情片中扮演人畜無害的王子,從《見鬼十法》到《詭絲》,陳柏霖出演的電影類型範圍很廣,展示出了豐富的可塑性和“不設限”。

陳柏霖是一個戀家的人,前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為了回臺北一段時間,讓爺爺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自己”,2011年,他拍了那部火到街知巷聞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並親自作曲演唱同名主題曲,摘下金鐘視帝。流行語“千年修得李大仁”自此誕生。這是一次演員與經典角色的互相成就,因其太過深入人心,觀眾才會將演員等同於角色,在他的微博評論下,新聞標題裡,至今仍有許多人喊“大仁哥”。

但他是陳柏霖,不是張士豪,也不是李大仁。“不是說很用力、一定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可以,一切都是緣分。……有兩個角色可以留在觀眾心裡,覺得很不錯,希望未來還有幾個角色留在大家心裡。

如何解讀劇本,進入角色,塑造人物?每個演員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在陳柏霖看來,表演是一個關乎“想象力”的過程。“表演當然也關乎生活經驗,結合觀察,來自朋友的間接經驗,有時需要扮演壞人或者邊緣人的角色,但你並沒有經歷過,這時需要什麼,當然是想象力!”他打了個響指。“不過也需要劇本場景、鏡頭語言的輔助,電影絕對不是單一的,是一門空間和時間藝術。”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過去一年裡,陳柏霖連續出現在幾部電視劇當中。在漫改劇《火王》和即將上映的《鱷魚與牙籤鳥》之後,他表示“即將回歸大銀幕”。

除了影視劇,綜藝也是很多粉絲瞭解陳柏霖的入口之一,在《花兒與少年》第三季裡一人一狗自駕走天涯的身影,在《我們相愛吧》第二季裡高甜的“橙汁CP”,讓公眾看到了他“穩重溫柔”、“男友力MAX”、“高情商”的一面。“奇怪,不管是綜藝還是哪裡,只要陳柏霖一出鏡,畫風就自動變得文藝清新起來。”一名喜歡他十年的女孩說。

私底下,他喜歡看伍迪·艾倫的電影,喜歡讀村上春樹和加繆。在不用拍戲的一天裡, “會看看別人拍的戲,或者走走路,看看書,跟你一樣,很平常的一天。”

這些生活點滴,也會展示在他的Instagram上——籃球,小狗,美食,背影,每一張都經過精心構圖,加文藝氣息的濾鏡,展示著拍攝者的優異審美,無愧於外界送給他的“男星自拍典範”稱號。Instagram上,他的個人簡介是“A Nowhere Man”,那是他擔任藝術總監的街頭潮牌,同時也像極了此刻四海為家的狀態。

出道就站在了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從18歲出道到今年36歲,18年時光都獻給了銀幕和熒屏。他點點頭:“是啊,一半的生命。”

另一半的生命:用“無敵”尋找“終極好看的電影”


這次是陳柏霖第一次來西寧FIRST青年影展,擔任頒獎嘉賓,並攜自己創立的“WUDI PICTURES”亮相,被視為“跳出舒適圈”之舉。在此之前,WUDI PICTURES長期保持著宣傳曝光方面的低調。今年4月,WUDI PICTURES參與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青蔥計劃”。

他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緣分”。拍齣好戲、遇到好角色靠的是緣分,投資合作靠的也是緣分,不強求,不急不緩,整個人的狀態亦如是,溫潤舒緩,被團隊調侃“吃到腦袋變大”也不生氣。在他看來,“FIRST輕鬆單純而又重要,電影人聚在一起聊聊電影,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都OK,新人導演當然也會考慮合作,不一定是投資合拍,找我演戲也可以啊。”依舊是一副好脾氣、與世無爭的樣子。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創辦WUDI PICTURES的契機大概在2016年左右,“因為喜歡電影,很想跟一些有緣的電影人合作,當演員當久了,電影拍多了,也會有一些想要自己製作的感慨。”轉向幕後,能夠聚焦在作品本身,談論劇本,選擇班底,宛如一次“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不用再考慮自己是變白變黑變胖變瘦,自己的年齡狀態,而是跳出來看,什麼適合拍什麼不適合拍。”

當演員轉型幕後成為近年演藝圈內一大趨勢,陳柏霖在項目選擇上表現出了更多的“純粹性”,專注於投資電影,其精準項目投資眼光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稱讚。

例如和CJ娛樂合拍,以2000萬成本獲得全球4.2億票房的中韓合拍片《重返二十歲》。WUDI PICTURES與迪士尼合作,開發首部中文愛情喜劇電影《假如王子睡著了》,於2018-2019年在北美出品《Bayou Caviar》及《Crown Vic》。“就像漫威系列你覺得有文化隔閡嗎?其實電影是一種世界語言。只是故事表達不清楚才會有隔閡。

以演員視角投射到製作層面,對一線製作顯然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他強調道“雖然你有十幾年的經驗,但是每一次的Project都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故事,所以經驗只能是參考,不能是一個標準答案,這個行業是人與人的事情嘛。投資者也好,導演也好,演員也好,每個人的想象不同。如何合作,去呈現大家都很靠近理想的樣子,尋求一個需求交叉點,這是我覺得投資和合拍電影最重要的共識。”

如何從文藝片裡挖掘商業價值?他反問道:“今年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寄生蟲》,你覺得它的商業價值是怎樣的?”在聽到“它的價值不能僅僅用票房衡量”時,他挑眉,將雙手合在下巴:“這部影片在臺灣票房已經爆掉了。所以你看,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可以有觀賞性、娛樂性,這就是最終極的好看的電影。

"

文 | Mia

陳柏霖迎面走來。逆光中,房間驟然一亮。

他剛剛接受完一場採訪,在隔壁稍作休息。連日奔波、前一天的飛機晚點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陳柏霖的狀態,依舊神采奕奕。聽聞“這是文字採訪不用錄視頻”後,他大喊了一聲“Yes!”,往沙發上一癱,把自己攤成一隻“八爪魚”:“太好了!”

在整場對話中,陳柏霖時不時揮動著手臂,時而眨眼大笑,露出兩個酒窩,臉上表情也同肢體語言一樣豐富。有時,他會凝神望向窗外天空,思考一番再禮貌作答。他像偶爾調皮一下,時而又突然認真起來的鄰家哥哥,並不會感覺到“明星高壓結界”。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男孩氣、少年感是一種玄妙而迷人的氣質,有的人從青春期就失去,有的人在成年後保有至今。少年不懼歲月長,少年的世界由酒、夢想、兄弟構成,而陳柏霖顯然屬於後者。

包括他創立的電影公司名字也是如此,“無敵影業”(WUDI PICTURES),來源於高中時期的口頭禪,有一點熱血少年氣,有一點中二可愛。就像路飛大喊“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就像三井壽那句“教練,我想打籃球”。

目前,表演和影業投資在他的工作比重中“各佔一半”。未來更傾向於哪個,他還不那麼確定。

一半的生命


“我叫張士豪,天蠍座o型,游泳隊吉他社,我還不錯哦。”十幾年前的一個夏日午後,那個穿著藍色短袖襯衫,騎著單車的少年,燦爛一笑,構成了無數少女對“心動”的最初定義。

大部分人對臺灣青春片的瞭解、對陳柏霖的喜愛自《藍色大門》而始,在豆瓣上,有44.2萬人在電影頁面標註“看過”,與時下最熱門的大片標記人數相當,被不斷重看、提及,並影響同類型電影。這是一部已然跨越時間,成為經典的影片。

而這部《藍色大門》,也是陳柏霖對電影表演藝術著迷的開始。小時候愛看《侏羅紀公園》,對電影只是單純的喜歡,18歲時讀高三的他,走在臺北西門町的路上,外形完全就是現實版的張士豪本人,被星探挖掘,進入十幾個人的培訓營,男女主角將從他們中間誕生。

“要是選不上,就接著回去讀書唄。”他這樣想,和桂綸鎂互相打氣。“第一次知道拍攝、製作是怎樣的,導演是什麼樣子,噢原來不是直接在片場說話就有聲音,要別上麥克風才有”,就這樣,陳柏霖被易智言導演一點點挖掘出了表演熱愛,並悟出了更多的表演技巧。

然後是年少成名,獲得亞洲範圍內各個大導演的青睞:和曹瑞原合作《孽子》,和張艾嘉合作《20 30 40》,和徐小明合作《五月之戀》,和元奎合作《千機變2:花都大戰》,和張一白合作《戀愛地圖》,和劉鎮偉合作《情癲大聖》,和天願大介合作《在黑暗中等待相遇》,出演劇版《東京塔》,和李玉合作《觀音山》。再後來,和韓寒合作《後會無期》。他的語言天賦在“國際化征程”中幫了大忙,英文流利,粵語、日語、韓語也有所掌握,這樣的交流也讓他更加地Open-minded。

比較這些年異國拍戲的經歷時,他眉宇間陷入了回憶。“韓國在場景道具美術上都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資金有限,如何把空間利用到最大。我永遠記得在韓國拍過一場有場打鬥的戲,他們造了一棟大廈,樓梯全部是軟的,不管怎樣在樓梯上打鬥都不會受傷。”他張開兩手,上下比劃出一段長長的假想樓梯。

“泰國的節奏真的非常緩慢,可能因為是文藝片,大家都‘活在那個Moment’,他們還沒喊‘Action’就已經在‘action’,也不用去‘演’。”他提到的是那部金馬影展的開幕影片,《再見,在也不見》。

“日本啊……那是很久以前了,十幾年前。那裡很安靜,也很乾淨,有種禪意。工作人員都不太講話。”這裡提到的應當是06年與柳樂優彌、澤尻英龍華合作的《蜜糖與調味:風味絕佳》。

一切都是剛剛好。2003年,《ELLE》評選他為魅力男星,2004年,《VOGUE》稱他為當年最令人期待的藝人。但是,像所有有想法有內涵又碰巧是個美少年的演員一樣,他並不只滿足於在愛情片中扮演人畜無害的王子,從《見鬼十法》到《詭絲》,陳柏霖出演的電影類型範圍很廣,展示出了豐富的可塑性和“不設限”。

陳柏霖是一個戀家的人,前幾年一直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為了回臺北一段時間,讓爺爺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自己”,2011年,他拍了那部火到街知巷聞的《我可能不會愛你》,並親自作曲演唱同名主題曲,摘下金鐘視帝。流行語“千年修得李大仁”自此誕生。這是一次演員與經典角色的互相成就,因其太過深入人心,觀眾才會將演員等同於角色,在他的微博評論下,新聞標題裡,至今仍有許多人喊“大仁哥”。

但他是陳柏霖,不是張士豪,也不是李大仁。“不是說很用力、一定要讓大家看到自己就可以,一切都是緣分。……有兩個角色可以留在觀眾心裡,覺得很不錯,希望未來還有幾個角色留在大家心裡。

如何解讀劇本,進入角色,塑造人物?每個演員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在陳柏霖看來,表演是一個關乎“想象力”的過程。“表演當然也關乎生活經驗,結合觀察,來自朋友的間接經驗,有時需要扮演壞人或者邊緣人的角色,但你並沒有經歷過,這時需要什麼,當然是想象力!”他打了個響指。“不過也需要劇本場景、鏡頭語言的輔助,電影絕對不是單一的,是一門空間和時間藝術。”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過去一年裡,陳柏霖連續出現在幾部電視劇當中。在漫改劇《火王》和即將上映的《鱷魚與牙籤鳥》之後,他表示“即將回歸大銀幕”。

除了影視劇,綜藝也是很多粉絲瞭解陳柏霖的入口之一,在《花兒與少年》第三季裡一人一狗自駕走天涯的身影,在《我們相愛吧》第二季裡高甜的“橙汁CP”,讓公眾看到了他“穩重溫柔”、“男友力MAX”、“高情商”的一面。“奇怪,不管是綜藝還是哪裡,只要陳柏霖一出鏡,畫風就自動變得文藝清新起來。”一名喜歡他十年的女孩說。

私底下,他喜歡看伍迪·艾倫的電影,喜歡讀村上春樹和加繆。在不用拍戲的一天裡, “會看看別人拍的戲,或者走走路,看看書,跟你一樣,很平常的一天。”

這些生活點滴,也會展示在他的Instagram上——籃球,小狗,美食,背影,每一張都經過精心構圖,加文藝氣息的濾鏡,展示著拍攝者的優異審美,無愧於外界送給他的“男星自拍典範”稱號。Instagram上,他的個人簡介是“A Nowhere Man”,那是他擔任藝術總監的街頭潮牌,同時也像極了此刻四海為家的狀態。

出道就站在了他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從18歲出道到今年36歲,18年時光都獻給了銀幕和熒屏。他點點頭:“是啊,一半的生命。”

另一半的生命:用“無敵”尋找“終極好看的電影”


這次是陳柏霖第一次來西寧FIRST青年影展,擔任頒獎嘉賓,並攜自己創立的“WUDI PICTURES”亮相,被視為“跳出舒適圈”之舉。在此之前,WUDI PICTURES長期保持著宣傳曝光方面的低調。今年4月,WUDI PICTURES參與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青蔥計劃”。

他反覆提到的一個詞是“緣分”。拍齣好戲、遇到好角色靠的是緣分,投資合作靠的也是緣分,不強求,不急不緩,整個人的狀態亦如是,溫潤舒緩,被團隊調侃“吃到腦袋變大”也不生氣。在他看來,“FIRST輕鬆單純而又重要,電影人聚在一起聊聊電影,各種各樣的合作形式都OK,新人導演當然也會考慮合作,不一定是投資合拍,找我演戲也可以啊。”依舊是一副好脾氣、與世無爭的樣子。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創辦WUDI PICTURES的契機大概在2016年左右,“因為喜歡電影,很想跟一些有緣的電影人合作,當演員當久了,電影拍多了,也會有一些想要自己製作的感慨。”轉向幕後,能夠聚焦在作品本身,談論劇本,選擇班底,宛如一次“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不用再考慮自己是變白變黑變胖變瘦,自己的年齡狀態,而是跳出來看,什麼適合拍什麼不適合拍。”

當演員轉型幕後成為近年演藝圈內一大趨勢,陳柏霖在項目選擇上表現出了更多的“純粹性”,專注於投資電影,其精準項目投資眼光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稱讚。

例如和CJ娛樂合拍,以2000萬成本獲得全球4.2億票房的中韓合拍片《重返二十歲》。WUDI PICTURES與迪士尼合作,開發首部中文愛情喜劇電影《假如王子睡著了》,於2018-2019年在北美出品《Bayou Caviar》及《Crown Vic》。“就像漫威系列你覺得有文化隔閡嗎?其實電影是一種世界語言。只是故事表達不清楚才會有隔閡。

以演員視角投射到製作層面,對一線製作顯然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他強調道“雖然你有十幾年的經驗,但是每一次的Project都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故事,所以經驗只能是參考,不能是一個標準答案,這個行業是人與人的事情嘛。投資者也好,導演也好,演員也好,每個人的想象不同。如何合作,去呈現大家都很靠近理想的樣子,尋求一個需求交叉點,這是我覺得投資和合拍電影最重要的共識。”

如何從文藝片裡挖掘商業價值?他反問道:“今年金棕櫚大獎的電影《寄生蟲》,你覺得它的商業價值是怎樣的?”在聽到“它的價值不能僅僅用票房衡量”時,他挑眉,將雙手合在下巴:“這部影片在臺灣票房已經爆掉了。所以你看,有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可以有觀賞性、娛樂性,這就是最終極的好看的電影。

專訪陳柏霖:少年“無敵”

觀賞性也是陳柏霖在電影投資、選擇項目時最看重的一點。商業性和藝術性並非兩極對立,市場變得更加多元化,各種各樣的片子也有了自己生髮的土壤。而無敵影業想做的,就是挖掘出這樣商業價值、藝術價值相統一的“終極好看的電影”。

對當下新生內容媒介形式,陳柏霖有著充分的熱情和好奇,以及敏銳的觀察。在今年上影節的短視頻“探索”單元上,陳柏霖和麥子、吳君如一起擔任評委,他形容自己“早上醒來不是按鬧鐘是看手機,睡覺前也是看手機”那段話廣為流傳。

在被問及對短視頻的看法時,他顯示出了跳脫於“網癮”之外的清醒冷靜:“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時限,可愛的狗,貓咪,漂亮的女生,帥哥,好笑的事,一直不斷重複兩三年,不斷刺激下閾值也會提高,所以它必然會面臨轉型,只是我們還無法預判是以怎樣一個形式。

在回顧這十幾年的電影產業變化時,陳柏霖認真地描述了他口中“更多元化也更難被劃清界限”的當下時代:“從拍攝技術上來說,從膠片,到數碼,現在甚至有手機,觀看媒介也不一樣了,平板電腦,到VR。也有很多像愛奇藝、Netflix這樣的網絡平臺崛起,網絡電影的崛起,5G時代來臨,家庭影院也許會變得更重要,可能還會有直播舞臺劇。所以你很難界定未來的電影是什麼?”

但,“好的電影不會被吞噬消失,不會因為任何東西而阻擋。”這麼說的時候,他的眼神和語氣都很堅定。

EN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