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國的故事:(七)希拉剋略的軍區制改革

熟悉歐洲史的朋友都知道,歷史上從未有個國家叫做“拜占庭帝國”,甚至連“東羅馬帝國”也是後人補充的產物。自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創立元首制到公元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羅馬帝國這個國名從未改變過,其國民也以羅馬人自居。一直到公元1557年,德意志學者赫羅尼姆斯·沃爾夫為了加強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與古羅馬帝國的歷史聯繫,才創立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謂,並沿用至今。

不過拋開歷史仇恨與立場,7世紀希拉剋略時代之後的東羅馬帝國與一個世紀之前的查士丁尼時代相比,的確已經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改變。希臘語代替了拉丁語成為了帝國的官方語言,最高統治者也不再自稱奧古斯都而改為古希臘時代的巴塞琉斯。甚至連宗教也發展出了與西歐拉丁派基督教相對立的希臘派基督教。即後世的羅馬公教(天主教)與希臘正教(東正教)。整個帝國上上下下除了留下了一個羅馬的外殼,內部已經完全希臘化了,而拜占庭正是希臘古典時期的一個城邦,從這個角度來說,稱之為“拜占庭帝國”也沒有什麼問題。

拜占庭帝國的故事:(七)希拉剋略的軍區制改革

希拉剋略頭像金幣

7世紀的拜占庭帝國正處於由盛轉衰的過渡時期。經歷了6世紀的征服戰爭和大瘟疫過後,和平並沒有如人們期盼般的降臨人間。公元610年,經歷了8年內戰奪得皇位的希拉剋略剛一即位,便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自8年前,希拉剋略從北非起兵反對暴君福卡斯開始,波斯國王庫思老二世便抓住帝國內戰千載難逢的機會,輕而易舉的佔領了敘利亞和埃及。到了希拉剋略即位之時,波斯帝國已打穿小亞細亞的防線,在海峽另一頭隨時準備進攻君士坦丁堡。

而此時希拉剋略所掌控的帝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人口和財政收入僅為查士丁尼時期的三分之一,東部邊防軍已幾乎名存實亡,敘利亞和北非殘餘的野戰軍紛紛撤至小亞和君堡,與中央軍共同防衛著帝國最後的防線。運轉了300多年的君士坦丁體系徹底崩潰。為了應對危機,希拉剋略開始對拜占庭軍隊實行改革。他將北非和意大利實行的軍區移至東方,以軍區代替行省。中央政府將權利下放,軍區的將軍統管行政,獲得相應土地分配給自由農民,而戰時將獲得軍區土地的農民編入軍隊,形成亦農亦兵的屯田制度。

拜占庭帝國的故事:(七)希拉剋略的軍區制改革

軍區農兵

軍區制改革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各軍區相比以往行省繳納的賦稅減少了,但將行政與軍權合為一體的軍區將軍能夠在無需中央政府支援的前提下,自給自足的建立一支守衛本土的部隊。帝國得以在軍費開支大大降低的前提下維持一支龐大的農兵部隊。

依靠新興的農兵與殘餘的野戰軍部隊,希拉剋略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與波斯帝國鏖戰了12年,終於在公元622年收復所有失地,薩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城下籤訂了合約。波斯帝國徹底崩潰,國內陷入了割據混戰狀態。正當希拉剋略長鬆一口氣,準備向西解決意大利新崛起的倫巴第王國之時,一個更大的危機從帝國的東南阿拉伯半島緩緩露出了帷幕,新生的阿拉伯伊斯蘭神權共和國趁著拜占庭和薩珊波斯兩敗俱傷之際,露出了它的獠牙。

公元634年,阿拉伯聯軍包圍大馬士革,攻陷後屠城。兩年後,帝國調集了全國的野戰軍開進敘利亞與阿拉伯聯軍決戰,但這次帝國再也沒有那麼幸運,亞穆克河一戰帝國軍隊全軍覆沒。隨後帝國整個東部邊疆如雪崩般倒塌,短短5年間失而復得的敘利亞和埃及再次淪陷,並再未收復過。在北部阿拉伯人如潮水般湧入小亞細亞,甚至幾度兵臨君士坦丁堡。所幸依靠高大的城牆和軍區農兵,拜占庭保住了托羅斯山脈以西的土地,而實力更弱的薩珊波斯更是毫無抵禦能力,終於在公元651年亡國。

拜占庭帝國的故事:(七)希拉剋略的軍區制改革

8世紀的阿拉伯帝國

至此拜占庭帝國領土大幅縮水,僅剩巴爾幹地區,小亞西亞以及意大利南部,希拉剋略的晚景無疑是淒涼的。作為在此時期的君主,他無疑是要接受難聽的罵名。但從個人而言,他確實已經盡力,拖垮了幾百年的宿敵薩珊波斯。只可惜他生不逢時,偏偏遇上了上升期的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終究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了人世。而他開創的軍區制也逐漸成為帝國的軍事制度,並一直沿用至馬其頓王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