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


"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文/草明

與閬中同一批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潮州市(古人多以“潮陽”代“潮州”),也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至今仍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華僑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多項殊榮,而其中又以“海濱鄒魯”美譽盛大、馳名久遠。

"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文/草明

與閬中同一批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潮州市(古人多以“潮陽”代“潮州”),也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至今仍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華僑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多項殊榮,而其中又以“海濱鄒魯”美譽盛大、馳名久遠。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廣東潮州古城

“海濱鄒魯”的意思為:此地雖系海濱小城,但歷來文風昌盛,就跟古代亞聖孟子的故鄉鄒城、至聖孔子的故鄉魯國一樣,也算是崇文之地、禮儀之邦。據瞭解,僅唐宋兩朝,當地考中(含“薦闢”)的進士就多達191名,且有同榜中進士八人的記錄,足見這裡確非等閒之地。

而為這座城市戴上此頂不朽桂冠的,正是北宋成平二年(999年)被貶潮州的閬中“三陳”的二哥陳堯佐通判。

乙未仲夏,時值遊學南國之際,筆者專程去了一趙粵閩接壤的潮州市,意欲尋訪這位千多前曾在此履職的桑梓先賢政聲何在,業績怎樣,還有無遺址遺蹟可供憑弔。


"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文/草明

與閬中同一批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潮州市(古人多以“潮陽”代“潮州”),也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至今仍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華僑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多項殊榮,而其中又以“海濱鄒魯”美譽盛大、馳名久遠。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廣東潮州古城

“海濱鄒魯”的意思為:此地雖系海濱小城,但歷來文風昌盛,就跟古代亞聖孟子的故鄉鄒城、至聖孔子的故鄉魯國一樣,也算是崇文之地、禮儀之邦。據瞭解,僅唐宋兩朝,當地考中(含“薦闢”)的進士就多達191名,且有同榜中進士八人的記錄,足見這裡確非等閒之地。

而為這座城市戴上此頂不朽桂冠的,正是北宋成平二年(999年)被貶潮州的閬中“三陳”的二哥陳堯佐通判。

乙未仲夏,時值遊學南國之際,筆者專程去了一趙粵閩接壤的潮州市,意欲尋訪這位千多前曾在此履職的桑梓先賢政聲何在,業績怎樣,還有無遺址遺蹟可供憑弔。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潮州風貌

未曾料到的是,在潮州先後從市地方誌辦公室到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從韓愈紀念館到市博物館,所到之處竟對陳堯佐一千多年前在潮州任上的作為如數家珍,紛紛點頭稱是,讚譽有加。相比之下,反而在閬中家鄉對這位名門郡望的陳氏二公子僅有文史記載中的寥寥數筆、敘之平平,跌宕起伏的仕途一生,也僅有語焉不詳的梗概式描述。

據史料載:成平二年(999年),時任太常寺丞、開封府推官的陳堯佐,以三十七歲士大夫之秉性,因呈書宋真宗指責時弊而觸怒龍顏,被貶至潮州任通判(史稱:“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而在此前的唐元和十四年(819),時任大唐帝國刑部侍郎的韓愈,因為諫印佛骨而激怒了當時的憲宗皇帝,也被貶到了“南蠻之地”潮州任刺史。韓愈雖然在潮州任上僅有不到八個月的時間,但他高度關注百姓疾苦,勵精圖治,積極作為,留下了包括教化生民、興修水利、驅除鱷害、釋放奴婢、勸立農桑、移風易俗、倡導儒學、推崇聖賢等治潮惠政的諸多佳話,為潮州的發展和走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百八十年之後,陳堯佐被貶至潮州時,也許一半是惺惺相惜,一半是天性使然,發現韓愈在潮期間擬定的惠政韜略並未時過境遷,有些還在步履維艱的推進實施之中。經過一番深入調研分析,陳堯佐確定韓愈在當地已深得人心,“德澤在人,久而不磨”,且所擬定的各項舉措也順應潮流、切實可行,不必改弦更張、另起爐灶,只需持之以恆、一以貫之,便能福澤黎民。

"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文/草明

與閬中同一批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潮州市(古人多以“潮陽”代“潮州”),也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至今仍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華僑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多項殊榮,而其中又以“海濱鄒魯”美譽盛大、馳名久遠。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廣東潮州古城

“海濱鄒魯”的意思為:此地雖系海濱小城,但歷來文風昌盛,就跟古代亞聖孟子的故鄉鄒城、至聖孔子的故鄉魯國一樣,也算是崇文之地、禮儀之邦。據瞭解,僅唐宋兩朝,當地考中(含“薦闢”)的進士就多達191名,且有同榜中進士八人的記錄,足見這裡確非等閒之地。

而為這座城市戴上此頂不朽桂冠的,正是北宋成平二年(999年)被貶潮州的閬中“三陳”的二哥陳堯佐通判。

乙未仲夏,時值遊學南國之際,筆者專程去了一趙粵閩接壤的潮州市,意欲尋訪這位千多前曾在此履職的桑梓先賢政聲何在,業績怎樣,還有無遺址遺蹟可供憑弔。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潮州風貌

未曾料到的是,在潮州先後從市地方誌辦公室到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從韓愈紀念館到市博物館,所到之處竟對陳堯佐一千多年前在潮州任上的作為如數家珍,紛紛點頭稱是,讚譽有加。相比之下,反而在閬中家鄉對這位名門郡望的陳氏二公子僅有文史記載中的寥寥數筆、敘之平平,跌宕起伏的仕途一生,也僅有語焉不詳的梗概式描述。

據史料載:成平二年(999年),時任太常寺丞、開封府推官的陳堯佐,以三十七歲士大夫之秉性,因呈書宋真宗指責時弊而觸怒龍顏,被貶至潮州任通判(史稱:“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而在此前的唐元和十四年(819),時任大唐帝國刑部侍郎的韓愈,因為諫印佛骨而激怒了當時的憲宗皇帝,也被貶到了“南蠻之地”潮州任刺史。韓愈雖然在潮州任上僅有不到八個月的時間,但他高度關注百姓疾苦,勵精圖治,積極作為,留下了包括教化生民、興修水利、驅除鱷害、釋放奴婢、勸立農桑、移風易俗、倡導儒學、推崇聖賢等治潮惠政的諸多佳話,為潮州的發展和走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百八十年之後,陳堯佐被貶至潮州時,也許一半是惺惺相惜,一半是天性使然,發現韓愈在潮期間擬定的惠政韜略並未時過境遷,有些還在步履維艱的推進實施之中。經過一番深入調研分析,陳堯佐確定韓愈在當地已深得人心,“德澤在人,久而不磨”,且所擬定的各項舉措也順應潮流、切實可行,不必改弦更張、另起爐灶,只需持之以恆、一以貫之,便能福澤黎民。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陳堯佐畫像

於是他並不因自己的職務所限(當時的知州叫於九流,陳作為“通判”只是其助手),毅然開創了包括首舉尊崇韓愈的第一人,採取了為韓愈在潮州建專祠,奉為宦潮官師中推行王道的第一人,主張“惟道是師”,撰寫《招韓文公文》,“以風示潮人”;又親繪鱷魚圖並撰《贊》文,繼而捕鱷戳之,根除鱷患,將戳鱷之舉演化為韓愈前輩“感化”的繼續;積極選拔培育和器重本土人オ,“率州民之秀就於學”,大開興教舉仕之風等系列措施。

正是由於陳堯佐不遺餘力地推進承傳和弘揚光大,後來潮州人除了多次遷建、擴大韓文公祠(今天在當地也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之一)外,還將鱷溪改名為韓江,把雙旌山改名為韓山,“民心如鏡長相映,山水於今皆姓韓”。這一系列的舉措,乃至後來在全國範圍樹立起韓愈為“百代文宗”、“功不在禹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陳堯佐在當時的巨大推手作用可謂厥功甚偉、影響至深。

誠如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後來在為陳堯佐撰寫的《神道碑》中轉引潮人的話:“吾潮間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歐陽修:《太子太師致仕贈司空兼侍中文惠陳公神道碑銘並序》、《歐陽修全集》卷20“碑銘")。

所以只要談及潮州的歷史文化和德政功績,潮人們歷來都要將陳堯佐與韓愈以“韓陳”並稱共崇,讚頌其功德無量。在潮州先後査閱了《潮州府志》、《潮州人物誌》、《潮州志補編》《湘橋區志・人物篇》等,幾乎所有資料中均載明:陳堯佐(963-1044),字希元,號知餘,北宋閬州閬中人。太宗端拱二年(989)進士,初官魏縣尉,晉長安知縣。成平二年(999)以太常寺丞、開封府推官改潮州通判。兩年後,入直史館,歷知壽州、滑州,兩浙、京西等路轉運使。仁宗即位,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天聖二年(1024)知河南府。三年,徙幷州。累遷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七年,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1033)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罷為淮康軍節度使、判鄭州。康定元年(1040),以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師致仕,慶曆四年卒。諡文惠。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等,皆佚。

"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文/草明

與閬中同一批次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廣東省潮州市(古人多以“潮陽”代“潮州”),也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潮州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歷史上相繼為郡、州、路、府治所,至今仍享有“南國邦郡”、“嶺海名邦”、“華僑之鄉”、“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等多項殊榮,而其中又以“海濱鄒魯”美譽盛大、馳名久遠。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廣東潮州古城

“海濱鄒魯”的意思為:此地雖系海濱小城,但歷來文風昌盛,就跟古代亞聖孟子的故鄉鄒城、至聖孔子的故鄉魯國一樣,也算是崇文之地、禮儀之邦。據瞭解,僅唐宋兩朝,當地考中(含“薦闢”)的進士就多達191名,且有同榜中進士八人的記錄,足見這裡確非等閒之地。

而為這座城市戴上此頂不朽桂冠的,正是北宋成平二年(999年)被貶潮州的閬中“三陳”的二哥陳堯佐通判。

乙未仲夏,時值遊學南國之際,筆者專程去了一趙粵閩接壤的潮州市,意欲尋訪這位千多前曾在此履職的桑梓先賢政聲何在,業績怎樣,還有無遺址遺蹟可供憑弔。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潮州風貌

未曾料到的是,在潮州先後從市地方誌辦公室到潮州文化研究中心,從韓愈紀念館到市博物館,所到之處竟對陳堯佐一千多年前在潮州任上的作為如數家珍,紛紛點頭稱是,讚譽有加。相比之下,反而在閬中家鄉對這位名門郡望的陳氏二公子僅有文史記載中的寥寥數筆、敘之平平,跌宕起伏的仕途一生,也僅有語焉不詳的梗概式描述。

據史料載:成平二年(999年),時任太常寺丞、開封府推官的陳堯佐,以三十七歲士大夫之秉性,因呈書宋真宗指責時弊而觸怒龍顏,被貶至潮州任通判(史稱:“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

而在此前的唐元和十四年(819),時任大唐帝國刑部侍郎的韓愈,因為諫印佛骨而激怒了當時的憲宗皇帝,也被貶到了“南蠻之地”潮州任刺史。韓愈雖然在潮州任上僅有不到八個月的時間,但他高度關注百姓疾苦,勵精圖治,積極作為,留下了包括教化生民、興修水利、驅除鱷害、釋放奴婢、勸立農桑、移風易俗、倡導儒學、推崇聖賢等治潮惠政的諸多佳話,為潮州的發展和走向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百八十年之後,陳堯佐被貶至潮州時,也許一半是惺惺相惜,一半是天性使然,發現韓愈在潮期間擬定的惠政韜略並未時過境遷,有些還在步履維艱的推進實施之中。經過一番深入調研分析,陳堯佐確定韓愈在當地已深得人心,“德澤在人,久而不磨”,且所擬定的各項舉措也順應潮流、切實可行,不必改弦更張、另起爐灶,只需持之以恆、一以貫之,便能福澤黎民。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陳堯佐畫像

於是他並不因自己的職務所限(當時的知州叫於九流,陳作為“通判”只是其助手),毅然開創了包括首舉尊崇韓愈的第一人,採取了為韓愈在潮州建專祠,奉為宦潮官師中推行王道的第一人,主張“惟道是師”,撰寫《招韓文公文》,“以風示潮人”;又親繪鱷魚圖並撰《贊》文,繼而捕鱷戳之,根除鱷患,將戳鱷之舉演化為韓愈前輩“感化”的繼續;積極選拔培育和器重本土人オ,“率州民之秀就於學”,大開興教舉仕之風等系列措施。

正是由於陳堯佐不遺餘力地推進承傳和弘揚光大,後來潮州人除了多次遷建、擴大韓文公祠(今天在當地也是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之一)外,還將鱷溪改名為韓江,把雙旌山改名為韓山,“民心如鏡長相映,山水於今皆姓韓”。這一系列的舉措,乃至後來在全國範圍樹立起韓愈為“百代文宗”、“功不在禹下”、“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陳堯佐在當時的巨大推手作用可謂厥功甚偉、影響至深。

誠如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後來在為陳堯佐撰寫的《神道碑》中轉引潮人的話:“吾潮間三百年而得二公,幸矣!"(歐陽修:《太子太師致仕贈司空兼侍中文惠陳公神道碑銘並序》、《歐陽修全集》卷20“碑銘")。

所以只要談及潮州的歷史文化和德政功績,潮人們歷來都要將陳堯佐與韓愈以“韓陳”並稱共崇,讚頌其功德無量。在潮州先後査閱了《潮州府志》、《潮州人物誌》、《潮州志補編》《湘橋區志・人物篇》等,幾乎所有資料中均載明:陳堯佐(963-1044),字希元,號知餘,北宋閬州閬中人。太宗端拱二年(989)進士,初官魏縣尉,晉長安知縣。成平二年(999)以太常寺丞、開封府推官改潮州通判。兩年後,入直史館,歷知壽州、滑州,兩浙、京西等路轉運使。仁宗即位,入為三司戶部副使,知制誥兼史館修撰。天聖二年(1024)知河南府。三年,徙幷州。累遷右諫議大夫、翰林學士。七年,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明道二年(1033)罷知永興軍。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年,罷為淮康軍節度使、判鄭州。康定元年(1040),以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師致仕,慶曆四年卒。諡文惠。有《潮陽編》、《野廬編》、《愚丘集》、《遣興集》等,皆佚。

閬中“兄弟狀元三陳”的二哥陳堯佐,為何在廣東潮州名垂千古?

閬中“三陳塑像”三陳塑像,左為陳堯佐。

大同小異的文字內容入志,實比《閬中縣誌》、《閬中歷史名人》嚴謹、翔實得多。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三兄弟中,雖只有排行為仲的堯佐是以進士及第未中過狀元,但他卻是一生供職的地方最多且政聲最佳;做宰相任職時間最長(為樞相達16年);留下的文集著述最豐(有集三十卷);活了82歲也最高壽;且堯佐一房人丁也最為興旺,共育有十兒一女。用時下流行語來言說,就是宏富世家當數陳堯佐“顏值”最高。

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在潮州憑古吊今給人以請多啟迪,見仁見智,耐人尋味:一是韓陳二公在任上,都深諳為政之道“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在極短的時間裡做出了深得民心的諸多業績,這在各地歷史中非常罕見,它表明真正的民心工程是經得住歲月檢驗的;二是他們主要著力以文而化之來成就事業,居然也能名垂千秋,影響到潮汕文化風起雲湧,僅當代就有國學泰斗饒宗頤、知名文化學者陳平原、華夏巨擘李嘉誠、商界領袖陳偉南等一批又一批傑出人物;三是他們的事蹟非常經典地詮釋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古訓,雖經千百年風雨變幻朝代更替,但“民心自有一杆秤”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一城有幸得二公,韓陳徳政傳古今。是日正午,當我們正在潮州文化研究中心與詹主任、陳研究員等地方文化學者們深入交流探討時,第十號颱風“蓮花”正好在離此不遠的陸豐市甲豐鎮登陸,狂風夾帶著暴雨傾盆而至,風助雨勢,雨仗風威,鋪天蓋地讓人透不過氣來,這種似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陣勢,是否冥冥之中陳堯佐前輩產生了感應而在顯靈,我們不得而知。作為一千多年前宦海沉浮、人生坎坷的閬中鄉賢陳堯佐,在潮州儘管只有兩年多時間,但肯定也是他一生仕途中的最重要節點之一,通過修孔廟、建韓祠、倡王道、舉鄉賢、築河堤、戳鱷魚、重民生,留下了不朽的千秋佳話,今天我們無論怎樣濃墨重彩地書寫、傳頌、弘揚都不會為過。

據《宋史・陳堯佐傳》載,晚年他曾自撰墓誌銘,在末尾處有云:“壽八十二不為夭,官一品不為賤,使相納祿不為辱,三者粗可歸息於父母棲神之域矣”,大丈夫立功、立德、立言,如此坦坦蕩蕩,問心無愧,實為天下楷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