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巢湖 建築 文物 歷史 銀杏 服裝 西鄉 最憶是巢州 2019-06-01

清末,入職漢陽兵工廠的西鄉人唐鯤鵬回到家鄉,在老家路邊張村建造了別墅院落,號稱“唐廬”,並牽頭於別墅附近創建集市。該集市以唐氏家族的堂號“桐蔭”命名,這就是黃麓鎮的前身——桐蔭鎮的肇始。十多年前看到一個五十年代的木製文件箱,上面還明明白白寫著“桐蔭供銷合作社人祕組”字樣。桐蔭鎮改名為黃麓鎮之後,集鎮所在地叫做“桐蔭社區”。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大約2009年的時候,陪同張靖華老師、翟光逵教授在黃麓和烔煬鄉村走訪,中午逗留黃麓鎮,要在鎮政府池塘邊吃飯。那裡有處老房子,一棟小樓加一排平房,一眼望去與眾不同,走過去看到門口還有一株銀杏樹,這些頗能引發我的興趣,站在塘邊隨口咕嚕了一句,“這是一棟古樓哎!”塘邊洗衣服的老大媽接話答道:“唐鵾鵬家的老屋,唐廬……”我想,這是文物哎,只是沒聽講過哈。可惜一行人中幾位行內人士似(根)乎(本)不敢興趣,可能是我少見多怪吧,以至於當日沒問出所以然來。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走的時候,又望了望,忍不住照了一張照片,心想這棟古建築在鄉村難得一見,又是黃麓鎮的源頭,總有一天它會成為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那張照片我經常翻出來顯擺,意思是有照為證,呵呵,想想的確有點兒少見多怪……一晃過了頭十年,網絡比以前發達百千萬倍了,慢慢的就確定了一點信息:黃麓的那棟樓確實叫唐廬,主人確實是唐鵾鵬。不過,小樓並沒有成為文物,相反,倒是有三、四次聽人說拆掉了。“拆掉了”這樣的消息,總是令人不怎麼愉快;但對於“拆掉了”一語,我仍然心存懷疑,不太相信。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農曆三月廿六號,我一個人巴巴的跑去那裡,“嗬,它還在!”唐廬還在的,並沒有拆除,太好了。巢湖那麼多鄉鎮,可以詳細溯源確認怎麼來的,並且能夠具體到一個真實的物體,恐怕只有黃麓這裡了吧?這棟小樓,是黃麓的“國寶”哎——鎮鎮之寶!遺憾的是,門口的池塘被填平了,失去了風景之美,但是房子周邊的環境比以往整潔了許多,或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功勞吧。轉身進院子轉了幾圈,然後照了幾張相,併發了幾張圖片向烔煬夏清龍老師和南京唐宏華先生報了個喜,告訴他們,“唐廬還在。”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簡單看罷,感覺“唐廬”並不僅僅是一棟樓,現存老房子應該是“唐廬”的一部分,它的北面有一棟七、八十年代的紅磚辦公大樓,與老宅形成四合之勢,構成一個封閉性較強的院子,相信那棟辦公樓是在拆除舊建築的基礎上建造起來的。

就像過去許多祠堂被徵作小學校舍,八十年代初期學校擴建往往拆掉部分建築,在原來的地基上建設,到九十年代又將剩下的全部拆除,道理相同。只不過唐廬剩下的主體部分是樓房,質量還行且不影響整體佈局,或者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分給多戶人家居住,拆不動、拆不起,方才倖存至今。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紅磚辦公樓雖然僅僅是七、八十年代的建築,但它建造時照顧到了唐廬的整體環境,新舊之間非常協調,並且具有自己特定年代的建築風格,所以也值得關注,不能簡單的對待它。它可以作為“唐廬”這座歷史建築的組成部分,加以呵護——唐廬代表桐蔭,紅樓代表黃麓,二者是具有傳承延續的整體,由它們組成的小院落,是鎮區重要的、可能也是唯一的歷史文化遺產,這個認識需要有!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走離唐廬,我又想起了以前的那個想法:總有一天,唐廬會成為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這個想法,已經是十年前的了,如今又是一個開始,在社會文明早已取得重大進步的今天,要實現這個想法的話,不會再需要太久了吧?如果遷延時間過長,有礙小樓的保護、利用,不要說文化覺悟極高的黃麓百姓,就是熱衷於建設“民國小鎮”的謀劃者們也不會答應的!


巢湖風:再訪黃麓鎮“唐廬”


後記:北京臧德明先生留言給我說:“記得這裡曾是黃麓區政府和後來的公社辦公處,後邊有一大塘。塘邊有幾棵高大筆直的銀杏樹,我小時常在這塘裡洗澡,也曾多次爬上銀杏樹打白果。”“我記得有6棵銀杏樹。”——而今我們能見的銀杏樹只剩一株,老房子也只是一部分,由此可見,隨著歲月的流逝,有點兒內涵的東西是越來越少的,所以我們更要百倍珍惜身邊一點一滴一不小心就會消失的歷史載體。(作者:Ang's)

最憶是巢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