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外賣平臺點餐,常有滿減、折扣、紅包等活動,給消費者一種優惠的感覺,但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同樣一道菜品,外賣平臺的餐食標價有的竟比堂食價高五成,有些外賣優惠接近50%後價格仍比門店還貴。怎麼回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走訪:外賣打對摺仍比店裡貴


"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外賣平臺點餐,常有滿減、折扣、紅包等活動,給消費者一種優惠的感覺,但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同樣一道菜品,外賣平臺的餐食標價有的竟比堂食價高五成,有些外賣優惠接近50%後價格仍比門店還貴。怎麼回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走訪:外賣打對摺仍比店裡貴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外賣平臺點餐,常有滿減、折扣、紅包等活動,給消費者一種優惠的感覺,但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同樣一道菜品,外賣平臺的餐食標價有的竟比堂食價高五成,有些外賣優惠接近50%後價格仍比門店還貴。怎麼回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走訪:外賣打對摺仍比店裡貴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泰皇炒飯堂食14元(下圖),外賣標價37.88元(上圖)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黑椒牛柳炒飯,售價34元,外賣價格38元,含3元配送費和1元餐盒費,通過滿減優惠17元,使用代金券優惠2元,實際支付16元。本以為得了便宜,沒想到去該門店吃飯時,發現價目表上標價是15元。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查詢發現該店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該店店主稱,黑椒牛柳炒飯店內售價15元,外賣售價38元。

他解釋說,外賣價格是商家制定,雖然高出了實際價格很多,但通過滿減等外賣平臺折扣後,線上售價就和線下售價差不多了,究竟差多少,該店主稱自己也說不上來。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調查發現,“線上價格比線下貴”並非個例。

在武漢市礄口區解放大道附近一家餐館,一份招牌泰皇炒飯的門店價為14元。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外賣平臺點餐,同樣的一份炒飯標價是37.88元,店鋪滿減優惠顯示減去21元,實際需支付17.88元,除去2.1元的餐盒和配送費,仍比堂食貴了1.78元。

在漢陽芳草路一家餐廳,一份幹鍋孜然土豆煎肉飯門店價為12元,外賣平臺標價34.98元,平臺滿減及配送優惠共減去17.5元,實際需支付21.98元。除去2元的餐盒和配送費,仍高出門店價7.98元——門店價的66.5%。

有外賣送餐員稱,店鋪線上加價的情況普遍存在,他展示手機中的送餐訂單:一份門店價6元的小籠包,線上賣10元(除去餐盒和配送費)。

連續走訪多家餐飲門店記者發現,先提價再打折是外賣行業公開的祕密,雖然外賣平臺提供各種誘人的優惠活動,線上價格打折後,售價往往仍高於門店價格。

商家:外賣平臺服務費高,不提價根本不賺錢


"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4日訊(見習記者李慧紫)外賣平臺點餐,常有滿減、折扣、紅包等活動,給消費者一種優惠的感覺,但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同樣一道菜品,外賣平臺的餐食標價有的竟比堂食價高五成,有些外賣優惠接近50%後價格仍比門店還貴。怎麼回事?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記者走訪:外賣打對摺仍比店裡貴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泰皇炒飯堂食14元(下圖),外賣標價37.88元(上圖)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在外賣平臺上點了一份黑椒牛柳炒飯,售價34元,外賣價格38元,含3元配送費和1元餐盒費,通過滿減優惠17元,使用代金券優惠2元,實際支付16元。本以為得了便宜,沒想到去該門店吃飯時,發現價目表上標價是15元。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查詢發現該店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武珞路。該店店主稱,黑椒牛柳炒飯店內售價15元,外賣售價38元。

他解釋說,外賣價格是商家制定,雖然高出了實際價格很多,但通過滿減等外賣平臺折扣後,線上售價就和線下售價差不多了,究竟差多少,該店主稱自己也說不上來。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調查發現,“線上價格比線下貴”並非個例。

在武漢市礄口區解放大道附近一家餐館,一份招牌泰皇炒飯的門店價為14元。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外賣平臺點餐,同樣的一份炒飯標價是37.88元,店鋪滿減優惠顯示減去21元,實際需支付17.88元,除去2.1元的餐盒和配送費,仍比堂食貴了1.78元。

在漢陽芳草路一家餐廳,一份幹鍋孜然土豆煎肉飯門店價為12元,外賣平臺標價34.98元,平臺滿減及配送優惠共減去17.5元,實際需支付21.98元。除去2元的餐盒和配送費,仍高出門店價7.98元——門店價的66.5%。

有外賣送餐員稱,店鋪線上加價的情況普遍存在,他展示手機中的送餐訂單:一份門店價6元的小籠包,線上賣10元(除去餐盒和配送費)。

連續走訪多家餐飲門店記者發現,先提價再打折是外賣行業公開的祕密,雖然外賣平臺提供各種誘人的優惠活動,線上價格打折後,售價往往仍高於門店價格。

商家:外賣平臺服務費高,不提價根本不賺錢


點的外賣打對摺仍比門店貴,泰皇炒飯堂食14元外賣標價37.88元


芳草路一家餐館老闆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外賣平臺的服務費率為20%左右,“每賣出100元的餐食平臺要拿20元,如果價格不變,就只能減少食物的分量了,一般外賣都沒有堂食的分量多。”

該老闆向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展示了外賣平臺的商家後臺,該後臺顯示,一份標價30元左右的煎肉飯,顧客實際支付約16元,平臺服務費為3.5元,約佔顧客實際支付價格的22%。“如果按照原價賣,平臺一單抽成幾塊錢,一份十幾塊的飯店家只能賺六七元,除去人工費、房租費,成本費,根本沒有錢賺”,該老闆說。

位於宗關附近的一家炒飯店主要做線上生意。該店老闆稱,店裡15元左右的飯,在網上賣18元左右,平臺要從中收取服務費。另外,商家還要在平臺上還要做推廣,費用單獨計算。“有時候甚至有虧本生意,你要衝銷量,要讓別人看到你”,老闆稱“所以線上肯定要比線下貴些。”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訪王家灣附近一美食城,多名老闆反映曾與外賣平臺合作,但近期都退出了。幾位老闆均反映,除了扣除平臺服務費,多數商家還會做滿減等優惠活動吸引顧客,陷入“不做活動沒人買,活動做大划不來”的困境。

多位餐館老闆稱“只能被迫提高線上價格”,在定價基礎上將線上價格標高,再通過滿減等活動把價格降下來。顧客心理上覺得佔了便宜,實際上也沒吃多大虧。

外賣平臺:商家定價屬於市場行為,和平臺服務費無關

針對餐品線上線下價格不一致情況,一外賣平臺客服人員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平臺嚴格規定線上價格需與線下價格保持一致,虛標高價再打折的行為在平臺上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平臺收到類似消費者投訴,會立即處理。

另一家外賣平臺的工作人員李女士稱,外賣售價是由商戶自行設定的,定價是一種市場行為,平臺不會干預商家的經營策略,只要不違反價格法,平臺一般不會進行過多的審核。該平臺並無硬性規定線上線下價格需要一致。但如果有消費者進行舉報,平臺仍會介入與商戶進行協調。

對於商戶參加滿減等優惠活動是否影響商鋪的排名和曝光率,李女士解釋稱,平臺不會把滿減作為排名的標準,而是會根據消費者自己的消費習慣,商家信譽、配送等綜合因素進行推薦。

李女士解釋,服務費是外賣平臺調整商戶的一個手段,平臺會給不同的商家制定不同的服務費標準。

商家迫於服務費和滿減壓力去標高價,卻把壓力轉嫁給了消費者,針對這種情況,李女士稱商家的線上定價和平臺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平臺並沒有要求商戶進行轉嫁行為,同時平臺對商戶也有補貼。

李女士建議消費者儘量選擇大概知道線下價格的商家,選擇日常去過的店。她建議對價格和品類比較敏感的消費者,可在平臺點餐前比較一下價格,選擇在價格可以接受的商家處進行消費。

【編輯:符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