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產品經理 人生第一份工作 Excel 歷史 搜索引擎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08-13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時,也需要儘可能的分析競品的數據表現。主要是競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有更私密的日活等數據更好。由於B端產品的特性,數據我們也不能太強求。

在進行市場分析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定性,我們要從定性深入到定量。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到結論「某競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而是要給出具體的數據指標,市場佔有率XX,盈利率XX,月流水XX,所以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競品的市場數據,產品經理需要整理成圖表,方便直觀的進行比較和分析。如果,數據比較充分,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比如:基於歷史數據做迴歸預測。恰當的數據分析,絕對是競品分析的亮點。通常使用EXCEL製作數據圖表,如果需要製作較為好看的圖表,推薦使用百度圖說。

客戶與業務分析

在分析完市場後,就正式開始產品層面的分析。在進行產品分析時,我們需要要分析產品的客戶和其所依賴和優化的業務。

客戶分析時,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中決策者,簡單來說,產品的使用者中誰的職級最高(不一定)。

在進行客戶分析時,核心目標是分析出競品的使用角色,以及角色的屬性,從而為分析競品的價值提供基礎。分析競品的角色時,可以通過競品功能的信息架構去分析角色屬性,從信息架構提煉出角色相關字段。分析時,可以使用ER圖輔助進行角色分析。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時,也需要儘可能的分析競品的數據表現。主要是競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有更私密的日活等數據更好。由於B端產品的特性,數據我們也不能太強求。

在進行市場分析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定性,我們要從定性深入到定量。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到結論「某競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而是要給出具體的數據指標,市場佔有率XX,盈利率XX,月流水XX,所以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競品的市場數據,產品經理需要整理成圖表,方便直觀的進行比較和分析。如果,數據比較充分,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比如:基於歷史數據做迴歸預測。恰當的數據分析,絕對是競品分析的亮點。通常使用EXCEL製作數據圖表,如果需要製作較為好看的圖表,推薦使用百度圖說。

客戶與業務分析

在分析完市場後,就正式開始產品層面的分析。在進行產品分析時,我們需要要分析產品的客戶和其所依賴和優化的業務。

客戶分析時,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中決策者,簡單來說,產品的使用者中誰的職級最高(不一定)。

在進行客戶分析時,核心目標是分析出競品的使用角色,以及角色的屬性,從而為分析競品的價值提供基礎。分析競品的角色時,可以通過競品功能的信息架構去分析角色屬性,從信息架構提煉出角色相關字段。分析時,可以使用ER圖輔助進行角色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分析完角色後,需要進行競品的業務分析。業務分析時,我們先從競品的功能入手,將各個功能的關係進行串聯,並將角色與功能進行對應。

需要針對功能分析出,什麼角色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什麼功能,完成了什麼業務。最後得到功能所對應的業務塊。然後,根據功能關係將業務塊連接起來,並根據角色進行業務塊的分區。

當然,如果我們能接觸其實際客戶和業務的話,可以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出更精細的競品角色和業務。通過對比梳理,可以分析出:競品解決了哪些業務癥結?創造了哪些價值?

在進行業務分析後,需要使用跨職能的流程圖來展示分析成果。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時,也需要儘可能的分析競品的數據表現。主要是競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有更私密的日活等數據更好。由於B端產品的特性,數據我們也不能太強求。

在進行市場分析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定性,我們要從定性深入到定量。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到結論「某競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而是要給出具體的數據指標,市場佔有率XX,盈利率XX,月流水XX,所以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競品的市場數據,產品經理需要整理成圖表,方便直觀的進行比較和分析。如果,數據比較充分,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比如:基於歷史數據做迴歸預測。恰當的數據分析,絕對是競品分析的亮點。通常使用EXCEL製作數據圖表,如果需要製作較為好看的圖表,推薦使用百度圖說。

客戶與業務分析

在分析完市場後,就正式開始產品層面的分析。在進行產品分析時,我們需要要分析產品的客戶和其所依賴和優化的業務。

客戶分析時,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中決策者,簡單來說,產品的使用者中誰的職級最高(不一定)。

在進行客戶分析時,核心目標是分析出競品的使用角色,以及角色的屬性,從而為分析競品的價值提供基礎。分析競品的角色時,可以通過競品功能的信息架構去分析角色屬性,從信息架構提煉出角色相關字段。分析時,可以使用ER圖輔助進行角色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分析完角色後,需要進行競品的業務分析。業務分析時,我們先從競品的功能入手,將各個功能的關係進行串聯,並將角色與功能進行對應。

需要針對功能分析出,什麼角色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什麼功能,完成了什麼業務。最後得到功能所對應的業務塊。然後,根據功能關係將業務塊連接起來,並根據角色進行業務塊的分區。

當然,如果我們能接觸其實際客戶和業務的話,可以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出更精細的競品角色和業務。通過對比梳理,可以分析出:競品解決了哪些業務癥結?創造了哪些價值?

在進行業務分析後,需要使用跨職能的流程圖來展示分析成果。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產品架構分析

在分析完競品的角色和業務後,產品經理應該立即分析競品的產品架構。

首先,需要根據業務流程圖,分析功能之間的依賴關係,整理各功能的核心數據模型。根據各功能的數據模型,結合業務流程,分析出各功能間的數據流轉和傳遞。同時,根據各個功能依賴關係和關聯關係,將其劃分為產品的各個系統。

在這裡,就可以做出用例圖,然後根據用例,確定競品的核心繫統,及其和各系統關係。

再根據業務的關聯性和系統間的關聯關係,結合業務結構層次,去分析系統的層次架構。將系統劃分到競品架構的不同層次中去。

很多時候,可以以系統距離角色的距離,來劃分產品架構層次。比如:表現層、業務層、數據層、架構層、支撐層,就是與角色從近到遠。當然,最好要結合實際的業務進行劃分。

最後,作出競品的產品架構圖。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時,也需要儘可能的分析競品的數據表現。主要是競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有更私密的日活等數據更好。由於B端產品的特性,數據我們也不能太強求。

在進行市場分析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定性,我們要從定性深入到定量。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到結論「某競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而是要給出具體的數據指標,市場佔有率XX,盈利率XX,月流水XX,所以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競品的市場數據,產品經理需要整理成圖表,方便直觀的進行比較和分析。如果,數據比較充分,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比如:基於歷史數據做迴歸預測。恰當的數據分析,絕對是競品分析的亮點。通常使用EXCEL製作數據圖表,如果需要製作較為好看的圖表,推薦使用百度圖說。

客戶與業務分析

在分析完市場後,就正式開始產品層面的分析。在進行產品分析時,我們需要要分析產品的客戶和其所依賴和優化的業務。

客戶分析時,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中決策者,簡單來說,產品的使用者中誰的職級最高(不一定)。

在進行客戶分析時,核心目標是分析出競品的使用角色,以及角色的屬性,從而為分析競品的價值提供基礎。分析競品的角色時,可以通過競品功能的信息架構去分析角色屬性,從信息架構提煉出角色相關字段。分析時,可以使用ER圖輔助進行角色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分析完角色後,需要進行競品的業務分析。業務分析時,我們先從競品的功能入手,將各個功能的關係進行串聯,並將角色與功能進行對應。

需要針對功能分析出,什麼角色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什麼功能,完成了什麼業務。最後得到功能所對應的業務塊。然後,根據功能關係將業務塊連接起來,並根據角色進行業務塊的分區。

當然,如果我們能接觸其實際客戶和業務的話,可以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出更精細的競品角色和業務。通過對比梳理,可以分析出:競品解決了哪些業務癥結?創造了哪些價值?

在進行業務分析後,需要使用跨職能的流程圖來展示分析成果。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產品架構分析

在分析完競品的角色和業務後,產品經理應該立即分析競品的產品架構。

首先,需要根據業務流程圖,分析功能之間的依賴關係,整理各功能的核心數據模型。根據各功能的數據模型,結合業務流程,分析出各功能間的數據流轉和傳遞。同時,根據各個功能依賴關係和關聯關係,將其劃分為產品的各個系統。

在這裡,就可以做出用例圖,然後根據用例,確定競品的核心繫統,及其和各系統關係。

再根據業務的關聯性和系統間的關聯關係,結合業務結構層次,去分析系統的層次架構。將系統劃分到競品架構的不同層次中去。

很多時候,可以以系統距離角色的距離,來劃分產品架構層次。比如:表現層、業務層、數據層、架構層、支撐層,就是與角色從近到遠。當然,最好要結合實際的業務進行劃分。

最後,作出競品的產品架構圖。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解決方案分析

在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中,很重要的就是分析出,競品是如何通過產品解決業務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所以,必須要通過競品分析去推測競品產品設計時,為業務所設計的產品解決方案。

要推測競品的解決方案設計,首先需要了解客戶未使用競品前的原始業務,並將其與競品所表現的業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差異點。在針對差異點分析,競品為客戶帶來了什麼價值?

當然,將業務接入產品,在不改變業務的流程的情況下,也會來巨大的價值。

簡單討論下,比如:CRM相對傳統的客戶檔案管理,本身並不會改變業務流程,但是通過文檔的電子化,可以更好的管理、存儲、檢索客戶資料;通過對電子檔案的數據分析,可以帶來額外的商業價值。這些互聯網產品相對傳統業務本身具有的價值,也是我們應當分析的。

在解決方案分析時,如何完整的分析解決方案呢?難道我們要真的要反推,寫出一份競品的解決方案?

我自己的解決方案是:使用Zachman框架來表現解決方案。

雖然,Zachman框架一般是作為企業架構的理論。但是,作為信息系統架構的分析也是非常適合的。特別是業務本身就和企業架構息息相關。在我使用Zachman框架過程中,基於競品解決方案關鍵內容,對Zachman框架中的一些內容作了一些簡化。

以下是我簡化後,經常使用的Zachman框架。

"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當前,在B端產品的研發過程中,產品經理都不太樂於做競品分析。不樂於的背後,主要是很多細分領域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成本非常高昂;某些場景下即使願意付出高昂成本,也很難完成一次高價值的B端產品競品分析。

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最大的難點在於業務分析。B端產品都是先有業務,基於業務打造產品。但是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通常是通過產品去分析業務,這樣很難梳理競品的產品架構。同時,B端產品的競品體驗成本也較高,如果競品不提供試用,我們就需要想各種辦法去體驗產品,這通常是需要資源的。

通常,B端產品所針對的行業都相對閉塞。產品經理能掌握的競品信息都非常有限,特別是競品的市場表現數據,幾乎都是公司的核心機密。這無疑也進一步增加了做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難度。

相較於C端產品,B端產品的產品經理通常都不是產品的使用者。而且,由於B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這就使B端產品很難進入用戶的角度,缺乏業務場景的視角。

但是,B端產品競品分析卻又很有價值。在產品的立項階段,我們通常需要做競品分析,作為風險評估的依據。

摸清競品的產品架構和業務解決方案,可以指導產品開發,特別是實現與競品的差異化競爭。在B端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如果業務方的反饋較少,可以以市場佔有率較高的競品作為對照,以免對產品與業務的契合度盲目自信。

說的直觀點,全面的競品分析有助於B端產品從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抓住更多的客戶資源。

B端產品競品分析,既然重要,但又有這麼多的條件和門檻,那我們如何做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呢?特別是產品高度依賴業務。

本文將從客戶角度出發,以業務架構為基礎,講述:如何進行競品分析?本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市場分析、客戶與業務分析、產品架構分析、解決方案分析。在分析過程中,會用到UML建模方法;在解決方案分析時,還會用到簡化後的Zachman框架方法。

準備階段

在進行競品分析前,首先需要選定競品。

B端產品的競品,主要是在同行業內市場佔有量的大的產品,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行業相關的關鍵詞來選定競品。

搜索關鍵詞時,可以優先看廣告推薦的網頁。如果,有一定的客戶資源的話,可以直接去和客戶瞭解。沒有客戶?沒有客戶,那建議先找到意向客戶,在做B端產品。通常,客戶對於其業務相關的產品都是非常瞭解的。畢竟,B端產品都是要面向他們推廣的。在

選擇競品時,如果行業有細分的領域,我們也要特別關注。細分領域的產品通常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確定要分析的競品後,如果產品不能直接試用,我們可能需要向有賬號的客戶借用。當然,一般業務相關的系統,客戶都不會外借。這時候,我們試著可以向競品的公司申請試用。如果其不提供試用的話,可以問他們要一下宣傳手冊或者用戶手冊。宣傳手冊和用戶手冊都是公開得,通常都會給的。

市場分析

B端產品分析的第一步是進行市場分析,競品的市場分析主要分為:產品戰略、市場數據兩塊內容。

產品戰略主要是基於宏觀角度分析競品和其開發公司的市場思路。首先,我們需要弄清楚競品的推廣方案,瞭解競品是如何觸達客戶的。同時,我們要了解競品公司在該行業內,所擁有的核心資源,以及核心資源為競品帶來了哪些優勢。

我們還要分析競品的盈利模式,競品是屬於買斷制還是訂閱制?競品支不支持定製開發?定製開發又是如何收費?

最後,我們也要了解競品的後續服務模式。對於B端產品,售後的維護方案、培訓方案等也是客戶考量的重要因素。分析產品戰略時,我們可以藉助商業畫布來進行市場戰略分析,如下。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做競品分析時,也需要儘可能的分析競品的數據表現。主要是競品的市場佔有率和客戶發展趨勢。當然,如果能有更私密的日活等數據更好。由於B端產品的特性,數據我們也不能太強求。

在進行市場分析時,我們不能簡單的定性,我們要從定性深入到定量。比如我們不能簡單的得到結論「某競品市場表現非常好」,而是要給出具體的數據指標,市場佔有率XX,盈利率XX,月流水XX,所以市場表現非常亮眼。

競品的市場數據,產品經理需要整理成圖表,方便直觀的進行比較和分析。如果,數據比較充分,可以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比如:基於歷史數據做迴歸預測。恰當的數據分析,絕對是競品分析的亮點。通常使用EXCEL製作數據圖表,如果需要製作較為好看的圖表,推薦使用百度圖說。

客戶與業務分析

在分析完市場後,就正式開始產品層面的分析。在進行產品分析時,我們需要要分析產品的客戶和其所依賴和優化的業務。

客戶分析時,首先需要明確B端產品中決策者,簡單來說,產品的使用者中誰的職級最高(不一定)。

在進行客戶分析時,核心目標是分析出競品的使用角色,以及角色的屬性,從而為分析競品的價值提供基礎。分析競品的角色時,可以通過競品功能的信息架構去分析角色屬性,從信息架構提煉出角色相關字段。分析時,可以使用ER圖輔助進行角色分析。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分析完角色後,需要進行競品的業務分析。業務分析時,我們先從競品的功能入手,將各個功能的關係進行串聯,並將角色與功能進行對應。

需要針對功能分析出,什麼角色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什麼功能,完成了什麼業務。最後得到功能所對應的業務塊。然後,根據功能關係將業務塊連接起來,並根據角色進行業務塊的分區。

當然,如果我們能接觸其實際客戶和業務的話,可以將其進行對比,分析出更精細的競品角色和業務。通過對比梳理,可以分析出:競品解決了哪些業務癥結?創造了哪些價值?

在進行業務分析後,需要使用跨職能的流程圖來展示分析成果。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產品架構分析

在分析完競品的角色和業務後,產品經理應該立即分析競品的產品架構。

首先,需要根據業務流程圖,分析功能之間的依賴關係,整理各功能的核心數據模型。根據各功能的數據模型,結合業務流程,分析出各功能間的數據流轉和傳遞。同時,根據各個功能依賴關係和關聯關係,將其劃分為產品的各個系統。

在這裡,就可以做出用例圖,然後根據用例,確定競品的核心繫統,及其和各系統關係。

再根據業務的關聯性和系統間的關聯關係,結合業務結構層次,去分析系統的層次架構。將系統劃分到競品架構的不同層次中去。

很多時候,可以以系統距離角色的距離,來劃分產品架構層次。比如:表現層、業務層、數據層、架構層、支撐層,就是與角色從近到遠。當然,最好要結合實際的業務進行劃分。

最後,作出競品的產品架構圖。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解決方案分析

在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中,很重要的就是分析出,競品是如何通過產品解決業務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所以,必須要通過競品分析去推測競品產品設計時,為業務所設計的產品解決方案。

要推測競品的解決方案設計,首先需要了解客戶未使用競品前的原始業務,並將其與競品所表現的業務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其差異點。在針對差異點分析,競品為客戶帶來了什麼價值?

當然,將業務接入產品,在不改變業務的流程的情況下,也會來巨大的價值。

簡單討論下,比如:CRM相對傳統的客戶檔案管理,本身並不會改變業務流程,但是通過文檔的電子化,可以更好的管理、存儲、檢索客戶資料;通過對電子檔案的數據分析,可以帶來額外的商業價值。這些互聯網產品相對傳統業務本身具有的價值,也是我們應當分析的。

在解決方案分析時,如何完整的分析解決方案呢?難道我們要真的要反推,寫出一份競品的解決方案?

我自己的解決方案是:使用Zachman框架來表現解決方案。

雖然,Zachman框架一般是作為企業架構的理論。但是,作為信息系統架構的分析也是非常適合的。特別是業務本身就和企業架構息息相關。在我使用Zachman框架過程中,基於競品解決方案關鍵內容,對Zachman框架中的一些內容作了一些簡化。

以下是我簡化後,經常使用的Zachman框架。

如何基於業務架構,進行競品分析?

如果讀者不是很理解上方的圖表,可以先了解一下Zachman框架。我主要是將框架中的網絡修改成了渠道,然後改變了部分內容,以將競品分析中的業務結合進去。

文檔輸出

完成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後,產品經理需要將競品分析的過程和結論,通過文檔呈現出來。

當前,大家比較偏向通過Word或ppt進行結果輸出。Word可以寫的非常全面,但是相對可讀性較差,撰寫較為繁瑣。相對來說ppt是較為直觀和簡潔的文檔輸出方案。

在我撰寫的B端產品的競品分析文檔中,主要是將商業相關的數據做成圖表,並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同時,將解決方案分析的Zachman框架的內容拆分出來,歸納整理到文檔。然後,在做一些可讀性方面的優化。

在競品分析時,我們大都會同時分析了多個競品。可以將競品們的分析過程,單獨拆出來放到一起,方便閱讀者直觀的進行對比。還可以將自己的產品也放入競品分析的各個過程中,方便掌握與競品的競爭差異。

最後,在文檔的結尾部分,必須結合本次競品分析的目的,給出「定量」的結論,可以是市場結論、未來預測、價值差異、客戶選擇傾向等結論。

思考

做B端產品競品的分析的核心目的之一,是為自己的產品提供參考。通過競品分析,挖掘針對客戶業務,更好的解決的解決方案。

在進行B端產品分析時,競品公司所有擁有的資源渠道,或者其營銷能力,也是我們應該重點分析的要素。在某些領域, 可能這些會影響客戶對於產品價值的判斷,影響客戶的購買決策。

如何評價一次B端產品競品分析的價值含量?

高價值的競品分析完成後,產品團隊可以完全克隆出競品的產品解決方案,作為產品經理完全有能力去競品公司做售前諮詢工作。

作者:產品小思考,B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產品小思考

本文由 @產品小思考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