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產科 母乳餵養 睡眠 新生兒 嬰幼兒護理 爸媽大本營 2018-12-07

今天聽到一位朋友講起來他在產科上班的事情,其實產科的醫生護士們每天看到那麼多的孩子出生,哪個將來好帶,哪個將來要多費心,他們看得還是挺準的。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醫生

剛才那個孩子,一看就是難養型的,瞧他那哭聲多大。一哭臉都漲紅了,家人抱著也不行,送到媽媽身邊才不哭。

護士

可不。後來我把他抱走洗澡,他也是一個勁地哭鬧,從來沒見過哭聲那麼大的孩子,感覺這孩子長大脾氣肯定很犟。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醫生

其實當醫生這麼多年,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個八九不離十。有些產婦四十二天後來我這裡產檢,我跟她說,你家孩子是不是怎麼怎麼樣,她都特別驚奇,說醫生你怎麼說得這麼準。

家長們是不是很好奇,那就來仔細看看他是怎麼知道的。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01

看孩子剛出生時的表現

其實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一方面是看孩子出生時的秉性,也就是性格。這些性格孩子在孃胎裡就形成了,沒法改的。別看嬰兒小,剛出生時的表現也有很大差異呢。

有的孩子出生後除了哭那一兩聲外就安安靜靜的,還用小眼睛咕嚕咕嚕看四周,這種孩子一看就是易養型的,需求比較低,好伺候。一般月子裡如果不生病不嬌慣,餵養起來真是很省心。不是特別不舒服他不會經常哭,而且還特別好哄睡,遇上這種低需求寶寶真是媽媽的福氣啊。

有的孩子就不行,一出生就能看出是個有氣性的。光哭能哭個大半天,還特別不容易哄。這個也不怪孩子,孃胎裡決定的,誰也沒法。對這種高需求寶寶,媽媽們也只有打起精神來精心照料。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高需求寶寶

斷夜奶的方法

長期喂夜奶,是高需求寶寶的典型特點。不但會干擾母子的休息,也不利於嬰幼兒的生長髮育。斷夜奶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說斷就斷、任由寶寶哭鬧不是斷夜奶的適宜方法。

給寶寶斷夜奶需要循序漸進。剛開始的時候,媽媽可以先嚐試減少夜間餵奶的次數,其他時間按規律進餐,臨睡半小時以前喂好奶,不要讓寶寶含乳頭睡著(奶睡);夜間固定餵奶間隔,由3次減到2次、1次,直至不喂;哭鬧時適當給予擁抱、輕撫安慰。給寶寶一個適應的過程,有助於提高斷夜奶的成功率。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02

看孩子在醫院時家長的照料方式

孩子剛出生時看著性子很溫和,但也經不起家長“作”。前幾天醫院有個四十二歲終於生了男孩的產婦。她前面都倆女兒了,這回看把家人高興的。去查房老看見爺爺奶奶抱著孫子轉悠,稀罕得不行。跟他們說了新生兒讓他安靜躺著睡就行,偏不聽。估計回家後要抱著睡才行嘍。

護士

別說回家要抱睡,在醫院就已經抱上了。前兩天我值夜班就看見那孩子的奶奶抱著娃在走廊上轉悠,說孩子不抱著晃著就不睡,還說自己轉得頭暈。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醫生

我說得沒錯吧?新生兒頭幾天甚至頭一個月規律養育特別重要,尤其是睡眠這塊。如果家長圖新鮮非要抱著孩子睡,開了這個頭孩子就不抱不睡了,累的還是家長自己。

家長不“作”

培養睡眠習慣

嬰兒最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區別。他的胃容量很小,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一餐吃飽後最多隻能堅持3-4小時,所以出生頭幾周必然會晝夜不停地經常醒來吃奶,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但即使在這一階段,家長還是可以開始培養他晚上睡覺白天玩耍。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夜間

夜間餵奶時儘量保持安靜,不要開燈,或儘量減少入夜後更換尿片的頻率。餵奶或換完尿片後不要跟他玩,立刻將他放回去睡覺。

白天

如果他白天一覺超過3-4小時,特別是在傍晚前,提前把他叫醒,跟他玩一會兒。這樣可以培養他白天少睡晚上多睡的習慣。

睡前儀式

同時開始培養固定的睡前儀式一一每天晚上先給予一定感官刺激(如洗澡),然後放鬆(如擦潤膚露、講故事或唱歌),接下來最後喂一次奶,再講個簡短的睡前故事,向他傳達“現在要開始睡大覺啦”的信號。

產科醫生:孩子以後好帶還是難帶,在醫院裡我就能看出來

你家孩子好帶還是難帶?想想是不是有以上兩方面原因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