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第一套軍服是如何誕生的'

"
"
紅軍第一套軍服是如何誕生的

統一後的紅軍軍服(複製品)

“其好無比”的紅軍“正規”軍裝

隨著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擴紅”運動的展開,紅軍隊伍迅速擴大,從作戰和管理等方面統一服裝的必要性也日益明顯。

1929年3月,長嶺寨一戰後。紅四軍乘勝解放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和周圍的農村。當時,長汀人口約2萬人,物產豐富,富商雲集,手工作坊遍佈城鄉。解放長汀後,紅四軍沒收了10餘家反動豪紳的財產,並向資本千元以上的商人籌借軍餉,共籌得5萬餘元。

考慮到紅四軍自創建以來,“軍裝”各式各樣,相當破舊,急需更換。前委決定利用這些軍餉和長汀良好的縫紉、印染條件,趕製4000套軍裝。長汀祕密工會協助紅四軍後勤供給部購置布匹。

當時,商店沒有灰布,後勤供給部就與染布坊聯繫,幫助把布匹染成灰色。然後,將個體分散的裁縫工人和一家專做軍裝的裁縫廠組織起來,在南門街鄭屋成立了紅軍臨時被服廠(後來發展成為中華蘇維埃被服廠)。

當時,共有裁縫師傅20多人、縫紉機12臺,日夜加班趕製。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進行縫製。然後,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兩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

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寫道:“朱將軍在提到這批縫紉機時,連聲音都親切了許多。朱德將軍說:‘這批機器對我們非常的重要,因為在那之前,我身上的全部衣服都是手工縫製的。我們現在終於有了第一批正規的紅軍軍裝,新軍裝的顏色是灰色的,每一套有一副裹腿和有紅星的軍帽。它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我們來說,卻真是其好無比。’”這也是紅軍首次在一個軍範圍內有了統一的服裝。

紅軍八角帽的來歷說法不一

關於紅軍八角帽的由來,有多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至少有4種。

第一種說法,1929年3月,紅四軍打下長汀後。趕製了4000套新軍裝,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

第二種說法,是尹德明設計的。尹德明,1909年7月7日出生於湖南茶陵縣火田鄉麻芙村。只上過半年學,9歲起跟叔叔學裁縫。3年後出師,憑著超群的手藝獲得“尹一剪”的名號。1929年,尹德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編入譚餘保(當時湘贛游擊隊司令員)的游擊隊。那時,戰士們沒有統一的著裝,戴的是“老帽”(即當時的學生帽)。

1930年2月,當時的湘贛游擊隊司令員譚餘保專門召開軍容整肅會議,主要精神就是怎樣讓隊伍成為“正規軍”,並將製作標誌性制服的任務交給了尹德明。

3天內,尹德明從工農革命軍有8個縱隊,當地有八角樓等得到啟發,很快裁出第一頂紅軍八角帽。

譚餘保拿著帽子愛不釋手,連聲稱:“棒!棒!真棒!”

兩個月後,全縣兩千多名戰士戴上八角帽。一年內,中國工農革命軍全部戴上他設計的八角帽。

第三種說法,是趙品三設計的。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在紅都瑞金成立了紅軍學校。1932年初,劉伯承調入紅校任校長。他到任後,看到從各部隊抽調來的學員著裝五花八門,就把學校俱樂部主任趙品三找來說:“學員的著裝太亂了,你就負責給設計一套校服吧!”

趙品三領命後,經仔細琢磨,把部分學員戴的那種大八角帽改變成小八角。帽子由趙品三自己手工縫製,頂上綴上一顆紅五星。

劉伯承看後非常滿意,立即指示負責總務的楊至誠就照此樣子給全校教員、學員每人做一套。

第四種說法,紅軍的八角帽是馮玉祥贈的。馮玉祥在1930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失敗下野,所部被蔣介石收編。馮玉祥被迫出國“考察”。

臨行前,他悄悄將原本打算重整旗鼓的數十萬套軍服全部捐給紅軍。從此,紅軍有了自己的軍裝,這就是以八角帽為標誌的紅軍軍服。

這麼多種說法,到底以哪個為準?可以肯定地說,八角帽列寧確實戴過,馮玉祥的國民軍也戴過,這從照片上都可以看到。

因此,實事求是地講,八角帽不是紅軍首創,應該是借鑑或仿製的,也不完全是哪一個人設計的。

1929年,紅四軍的八角帽和1930年尹德明的八角帽都是大八角帽。1931年,趙品三的八角帽是小八角帽。但不管怎麼說,灰色的八角帽成了紅軍的特殊標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