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區(古屬福州府長樂縣)是福建省福州市轄區,名取自《詩經》“長安久樂之義;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臺灣島隔海相望;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佈於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截至2017年底,總人口73.66萬人;下轄4個街道、12個鎮、2個鄉。

長樂市擁有空海陸三軸交通,國內屈指可數的空海“兩港”城市,屬國家頒佈的開放縣(市)區 之一。長樂太平港是鄭和七下西洋開洋地,貢茶方山露芽與貢鹽產地;也是中國著名僑鄉,僑胞分佈世界各地,也是臺胞祖地;歷史文化經濟聚為一身,有著“海濱鄒魯、文獻名邦”、“華僑之鄉、民營企業雄厚”的稱譽。[1]

2019年1月,長樂區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長樂設縣始於唐武德六年(623年)。

三國時,東吳在六平吳航頭(今吳航鎮)造船,置典船校尉,集結東漢謫徙者(罪犯)在此造船。吳航也因此得名。因此,別稱吳航。晉朝惠帝時,將揚州部太康分為建安郡和晉安郡,長樂屬晉安郡原豐縣,魏晉時分別有:河陽鄉(即今吳航鎮)岱陽鄉(即今首佔鎮岱邊村)、北燕鄉(即今潭頭金峰交界處)、晉平鄉(即今羅聯鄉)、方安鄉(即今江田鎮西北)、長央鄉(即今北山村一帶)、昌樂鄉(即今沙京村)。

隋朝大業間,晉安郡改為建安郡,長樂屬閩縣。隋代境內為閩縣地。

唐武德六年(623年),從閩縣析出置新寧縣,縣治在敦素裡平川上(今古槐鎮),隸屬於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長安久樂之義,改名長樂縣。聖歷二年(699年),析長樂縣南部八鄉置萬安縣(今福清)。所轄陸地面積545.5平方公里。景雲二年(711年),改泉州為閩州,長樂縣屬閩州。上元元年(760年),長樂縣治遷到吳航頭(今吳航鎮)。元和三年(808年),長樂縣併入福唐縣(今福清)。元和五年(810年),復置長樂縣。

五代後梁乾化元年(911年),改名安昌縣。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複名長樂縣。後唐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933年),閩王王延鈞稱帝,長樂縣改名侯官縣。後唐清泰二年(閩永和元年,935年),複名長樂縣。

後晉天福六年(閩永隆三年,941年),改名安昌縣。翌年,複名長樂縣。

明洪武六年(1373年),松下從福清縣(今福清市)劃歸長樂縣管轄,分界碑尚存,陸地面積增加2平方公里。並在此設巡檢寨司;其後福州名稱屢有更改,長樂縣均隸之。

福建省“長樂”概況

長樂市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設道,長樂縣隸東路道。

民國三年(1915年),改稱閩海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長樂縣直隸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閩變”,12月長樂縣屬閩海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閩變”失敗。7月,長樂縣隸第一行政督察區,為該督察區專員公署駐地,將閩侯縣的高詳、光俗、至德、欽仁、紹惠、江左六裡地域劃歸長樂縣管轄,立分界碑於太歲坑,陸地面積增加112.5平方公里。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第一區專員公署遷到福安縣。長樂等八縣二市由福建省政府直轄。

1994年2月,長樂撤縣設市,仍隸福州市。[2]

2017年11月6日,長樂撤市設區,以原長樂市的行政區域為長樂區的行政區域。

位置境域

長樂區位於閩江口南岸,處於長江口與珠江口海岸線的正中,與臺灣島隔海相望,介於北緯25°40′~26°04′、東經119°23′~119°59′之間。位於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南岸,東瀕臺灣海峽,西與閩侯縣毗鄰,又與福州市區一線對稱,南與福清市相連,北與馬尾區隔江相望。接近福廈國道,福泉高速公路從境內通過,北接閩江。[6]全區海岸線長96千米,島嶼36個,總面積65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福建省“長樂”概況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長樂區是一個準半島,地貌屬低山丘陵小區。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佈於中部和南部。東部為開闊的濱海平原,梗以花崗岩殘丘,最低處海拔2~5米。西部為營前-玉田平原,貫以溪川,屬福州平原一部分。境內山丘屬戴雲山脈東翼的延伸支脈。西部有大象山、靈隱墓、龍捲墓、黃晶嶺,走向北東。蟛蜞山、天台嶺、大寨山等為天然屏障雄峙北部。天險、大埔尾、六平、董奉諸山直貫中部,大埔尾為全境之最,天險山次之,崩山、旗山、風洞、御國諸山橫踞南部。[6]

氣候

福建省“長樂”概況

長樂東洛島

長樂區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暖和溼潤,夏長少酷暑,冬短少霜雪。年平均氣溫19.3℃。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低溫-1.3℃;7月平均氣溫28.3℃,極端高溫37.4℃。無霜期333天。降水量1382.3毫米。年平均風速每秒4.1米,大多東北風。

長樂區自然災害以風、澇、旱災最重。風、澇災多由颱風引起。颱風一般發生在6~9月,有“六月風初、七月風半”之說,平均每年5次。旱災受大區氣候影響,因境內植被覆蓋率較低,蒸發量大於降水量,所以乾旱發生機率較高。[6]

水文

長樂區有閩江橫貫北境,是境內最主要的河流,自黃石至梅花入海,全程約35公里。西部較大的河流有上洞江、下洞江,其餘河流均較短小,長度僅在11~16公里之間,多源自南部諸山,注入江海。河網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0.5~1公里,平原地區每平方公里2公里。另有西湖、東湖、福湖、天塌湖等小湖泊,面積僅1~2平方公里。

水產資源

長樂區淡水水域面積7.6萬畝,主產草魚、青魚、鰱魚、鱅魚、鬍子鯰等25種淡水魚。鹹淡水交匯處,主產中華絨毛蟹、對蝦、鱸魚等名貴水產品。海域面積1237多平方公里。海產700多種,其中經濟魚類上百種,主要有帶魚、大黃魚、鰻魚、鯧魚、馬鮫魚、鯊魚、鰳魚、石斑魚等;甲殼類100多種,主要有毛蝦、對蝦、梭子蟹、金鱘等。淺海灘塗面積41萬畝,盛產牡蠣、海蚌、縊蟶、花蛤、文蛤、香螺、紫菜等幾十種貝、藻類水產品。其中漳港海蚌為世界稀有海珍品。[6]

植物資源

長樂區境內植物277種,有馬尾松、杉、溼地松、木麻黃、相思樹、油茶、銀杏、桐柳等樹種;有黃精、何首烏、天門冬、太子參、荊芥等中藥材。有水稻、小麥、甘薯、大豆等糧食作物,有花生、油菜、西瓜、甜瓜、茶葉、甘蔗、茉莉花等經濟作物,有歷史上著名的勝畫荔枝、琅峰福橘、列為貢品的長樂青山晚熟龍眼,還有水蜜桃、枇杷、楊梅、橄欖等果樹。[7]

礦產資源

長樂區境內有石材、石英砂、磚瓦粘土、高嶺土、葉蠟石、明礬石、鐵、錳、鉛、鋅、銅、鎢、金等礦產資源。

長樂顯應宮宋朝千年古宮顯應宮,位於福建長樂漳港仙岐海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明弘治三年(1490年),後殿闢為“鳳岐書院”。約於清光緒年間因巨大自然災害而湮埋於地下,從此匿跡。1992年6月22日,發現古宮遺址而整體出土。[11]

福建省“長樂”概況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長樂市古槐鎮,由董奉山中心景區、竹田巖景區和臘溪源景區組成,屬城郊型森林公園。董奉山脈一脈相承,三大景區連點成片。 公園境內有4個植被型,8個群系,21個群叢。公園內有野生動物94種。[12]

福建省“長樂”概況

冰心文學館冰心文學館位於長樂城區冰心公園內,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和福建省優秀建築景觀之一。館內陳列冰心各時期圖片330張、手稿250頁、實物513件,並複製冰心晚年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居住的客廳和臥室。文學館前的愛心路正在規劃建設文化一條街。[13]

福建省“長樂”概況

閩江河口國家溼地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位於長樂市潭頭、梅花鎮閩江入海口處,有河口水域、潮間帶沙灘、紅樹林沼澤等7種溼地類型,是候鳥遷徙重要越冬地、水鳥集中分佈區、眾多珍稀瀕危鳥種的棲息地。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閩江口溼地自然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稀有物種眾多,擁有動植物1084種,估計在此遷徙停歇的水鳥數量超過5萬隻。在2013年“美麗中國·溼地行”活動中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溼地”。[14]

福建省“長樂”概況

猴嶼洞天巖洞天巖在猴嶼村東南部,山上的“洞天巖”與“屏山寺”乃南宋端明殿大學士、吏部尚書鄭丙所書。巖前寺刻有碑文:“宋大學士諱丙鄭公建,嘉慶乙丑年裔孫重闢。”[15]

福建省“長樂”概況

長山湖長山湖位於長樂市區西南部的長山湖。公園總面積約118畝。公園東臨人民會堂,西臨“城市之春”,南面政法小區,北靠三館一中心。園中有亭、臺、樓、橋、榭、瀑布、噴泉、下沉式廣場、親水平臺、雕塑、燈光、摩崖石刻等建築小品。長山湖岸邊一百塊天然石頭上分別雕刻有66首歷代名人讚美長樂山水秀麗的詩詞以及34塊長樂印章石刻。[16]

福建省“長樂”概況

長山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