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

【長葛史志正偽系列】

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老家許昌

文‖路誌純

摘要

近年,長葛的一些書、報上為楊佩璋加上煌煌“帝師”的耀眼頭銜,還有其它附會之說,其實,任何“官書”,比如民國十九年的《長葛縣誌》這部由楊佩璋同在京城為官的張蔚藍所編寫的“志書”都無此說,遑論其它典籍?本文就此和其它附會一一考析,還一個真實的楊佩璋。

在長葛有清一代的267年間出過九個進士,進翰林院當過庶吉士的有兩人,一個叫黃孟甫,嘉慶六年(1801年)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坐館三年研修後的“散館”考試,沒過關而末能晉升翰林,只授了個安徽望江縣知縣。

另一個就是我們長葛人耳熟能詳的楊佩璋,他是有清一代長葛唯一的一位翰林。也許是出於家鄉後人的推崇,近些年出現在長葛編纂的方誌、書報上又為楊佩璋加上了“帝師”的身份,也就是當過皇帝的老師。(欲欣賞【長葛史志正偽系列】其它精彩內容,歡迎點擊以下鏈接:許昌市級文保單位“鍾繇洗硯池”,真在今之長葛老城嗎?

楊佩璋是否當過“帝師”?“官書”上有無記載?我們不妨做點探究。


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

民國十九年(1930年)《長葛縣誌》載:

楊佩璋 字筱村。少失怙恃,衣履不完。將學商,從伯父浚縣訓林導丙昌憐而養之,攜至河朔浚縣訓導任所,衣食教誨悉如己子。嗣以案元(縣考第一名)入庠。同治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年)拔萃科元(朝考第一名),授工部七品小京官。光緒丙子(光緒二年·1876年)舉人,丁丑(光緒三年·1877年)進士,改授翰林院編修。……戊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遷國子監司業,歷轉左春坊、右中允、司經局洗馬,庚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補翰林院侍講。召稱對旨,辛丑(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遷侍讀,升侍講學士。旋補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欽派江南正考官……甲辰(光緒三十年·1904年)署吏部右侍郎,丙午(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署都察院副都御史……辛亥(1911年)改典禮院學士。公知時不可為,歸林下,閉門課子,七年足未及城市。

由楊子陶(長葛石固鎮人)續修於民國初期的《楊氏家譜》也提供了佐證,曰:

楊佩璋,字子珍,號筱村,又號嘯存,一號湘帆。行二(其父的二兒),又行六(其爺的第六個孫了)。咸豐癸丑年(咸豐三年·1853年)正月二十六日吉時生。癸酉科取中拔貢第一名,甲戌朝考一等第一名,欽點七品小京官。丙子鄉試中式第二十六名,複試一等第八名,會試中式第二百三十四名,複試二等第五十名,殿試第二甲第七名,朝考二等第二十八名,欽點翰林院庶吉士。

民國十九年《長葛縣誌》為張蔚藍編纂,張蔚藍生於1869年,今本市老城鎮崗張村人,比楊佩璋小19歲,也在北京做官,任度支部主事,同楊佩璋交往頗深,由他主筆的楊佩璋傳,應該是準確的,如果楊做過“帝師”是不可能漏記的,其族譜更不會不記,因為這不僅是楊佩璋一生中最大榮耀,也是他家族的榮耀,甚至是每一個長葛人的榮光。

楊佩璋在翰林院所做過的“侍講”、“侍讀”和“侍講學士”都是些什麼職事?

據查:明清翰林院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明制各二人,並從五品;清升為從四品,員額滿各二人,漢各三人,職在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但並不實際擔任講經之職,實任講書者須加經筵官之銜。明清定製,經筵講官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

這就是說,楊佩璋在“辛丑(1901年)遷侍讀,升侍講學士”之後才是從四品官,具備了“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的資格,這也正是張蔚藍所記的“召稱對旨”。

在清代做過“經筵官”的,在其“履歷”中都是一定要記上這一筆的,如:


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

周祖培(1793年-1867年),字淑滋,號芝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至三十年(1850年),先後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右侍郎(正二品)、工部右侍郎、會試副總裁、刑部左侍郎、浙江正考官、實錄館副總裁兼經筵講官。

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號鬆禪。 同治四年(1865年),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光緒二年(1876年)四月,充經筵講官。從光緒8歲到長大成人,翁同龢一直在光緒身邊教授功課,長達22年。

張家驤(1831年-1885年),字子騰,浙江鄞縣(今寧波)人,內閣學士,充經筵講官,曾為同治、光緒二帝師。

這三位同楊佩璋都是同時代的,他們做過“帝師”,也因此有了“經筵講官”的名份,而楊佩璋並沒有這樣的記載,顯然沒做過經筵講官。

楊佩璋在1901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才有了“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的資格,如果做“帝師”,只能是光緒、宣統二帝。

據有關記載,光緒的“帝師”除翁同龢這個任教達22年的老師外,還有李紱藻、夏同善和咸豐狀元孫家鼐,另外,張德彝與沈鐸,做過光緒的英文教師。宣統帝溥儀的老師有陳寶琛、袁勵準、陸潤庠,還有一位教授英語的英國人莊士敦。

宣統二歲登基,在位僅三年大清就滅亡了,一個還在孩提時期的溥儀已經有了這麼多“帝師”,而大清滅亡後楊佩璋歸隱故里,沒有了做這個退位皇帝老師的機會,因此我們不得不說,楊佩璋這個“帝師”是不存在的。

還有在正規出版物中說楊佩璋其父楊丙鍠在江南做官,娶了個江南女子為妾,生下楊佩璋云云。其族譜中載:“丙鍠:號梅村,廩貢生,候選訓導。敕贈(去世後的封贈)文林郎,晉贈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級。”民國十九年《長葛縣誌·楊丙鍠》亦如是記載。另,民國十九年《長葛縣誌》上說楊佩璋“少年失怙”,就是說楊佩璋少年時其父丙鍠即已去世。

楊丙鍠雖是“廩貢生,候選訓導”,也就是具備了做一縣教育副主官(八、九品官)的資格,因其去世得早,並未實任訓導。這就是說他實際上沒有當過官,更沒有在江南娶過江南女子為妾。有些人為什麼要這麼杜撰?無非想讓楊佩璋沾點江南的靈氣,其實,楊佩璋非江南女子所生就不會那麼聰明?就不會做那麼大的官?這種附會是不是有點貶低我們河南人的意味?

至於說他的與宣統帝溥儀同歲的兒子楊廷勳(小名同寶,生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說他因與宣統帝在一起玩耍過(這怎麼有可能?),故而被封為“引龍侯”,則更是無稽之談。

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

民國十九年《長葛縣誌》載:楊佩璋“其子廷勳,蔭禮部簿正”,簿正也就是個九品官,況且,其子受封時剛滿週歲,只不過是朝廷對位高權重大臣的“優渥”,一種慣例而已!何況“侯”是很高的爵位,在晚清皇室宗親之外的如李鴻章、左宗棠這樣的重臣才分別授封一等肅毅伯和一等恪靖伯,得到“侯”的只有曾國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楊同寶這樣一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兒怎麼可能封侯?這個“引”字,咱們這一帶的人把它當做“看孩子”的意思,朝廷能封個這樣不倫不類的封號?

其它的一些傳說,如石固老鄉到北京交皇糧,楊佩璋奉旨作江南主考官時,慈禧太后送他一百把摺扇等,也只可當做演義、戲說,且不可當作歷史上實有其事。

作為故事,只要不違背大的歷史真實,也就是說不要涉及典章制度和真實的歷史人物,儘可以編寫、傳說,如楊佩璋幫人推車、賣棒槌、交待廚師不要到坡胡集上買肉等,這是可以盡情寫、盡情說的。總之史就是史,故事就是故事,史,不可杜撰,故事則儘可展開合理想象的翅膀。

初稿寫於2016年10月21日,再改於2018年9月11日。


長葛楊佩璋,煌煌“帝師”頭銜原來不存在!

【作者簡介】路誌純,長葛市文促會副會長、長葛地方史志“票友”。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鄭韓夜雨的博客”,圖片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