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常德劉姓概述——劉氏文化

來源:劉氏宗親家族

常德謝家鋪劉氏

始祖存遠、及遠二公,明永樂12年(1414)由江西宜春徙居湖南漢壽。傳至萬才公,崇禎元年又遷居桃源縣泥窩潭鄉灣坪。譜尊萬才公為一派祖。傳至十派祖天武公等兄弟八人於道光20年(1840)先後由桃源遷居武陵鐵爐衝(今鼎城區謝家鋪楠竹山村)。1997年三修族譜。派語:萬文承應登,之士世朝天,祖德紹芳美,繼起永傳輝。

常德回族劉氏

先世居陝西西安府高陵縣合口。始遷祖信公,字天相,明時宦遊來常,見常郡為魚米之鄉,遂家於此。

常德泉塘軍籍劉氏

先世由江西至武陵,世居泉塘。清光緒30年(1904)纂有墨譜,鈔本未刊。

常德高跡裡劉氏

始祖崇公,南宋初自京兆萬年縣從大軍征討入閩,遂居建寧麻沙鎮。崇孫子榮公,避兵亂徙湖南武陵高跡裡。又七世支分之選、之受、之海、之美四房。1923年續修族譜,堂號祿閣。

漢壽軍山鋪白蓮衝劉氏

始遷祖江公,明永樂2年(1404)攜家由江西廬陵縣六十五都三圖徙居湖南常德府龍陽縣軍山鋪白蓮衝。三子:長元三,後裔派衍白蓮衝、龍井衝、七星橋、走馬堤、安樂湖、金竹衝等地;次子元道,後裔派衍大七衝、三才障等處;幼子元通,後裔派衍牌頭港。清光緒23年(1897)續修族譜。至1948年,已傳23代,男女丁口3000餘人。同治3年(1864)建宗祠於樂三鄉紙料洲。

漢壽花藪劉氏

始祖存遠、及遠二公,明永樂12年(1414)由江西袁州府宜春縣遷居湖南漢壽縣木盆堰。存遠子四:伯海、伯江、伯湖、伯淵,江、湖二公仍歸江西,海、淵二公因迭被水災而於宣德10年(1435)落業龍潭上鄉花藪裡;及遠公子伯寶,宣德13年落業龍潭上鄉木瓜園。族譜創修於清康熙元年(1662),乾隆6年(1741)、嘉慶元年(1796)、道光10年(1830)、光緒9年(1883)、1929年續修。派語:伯與顯鬱流,廷文清仲順,勝泰世承應,同名大振揚,先代徵仁厚,詩書德業長,熙朝崇禮教,多士慶觀光。

漢壽軍山鋪劉氏

始祖德言公,其長子程居荊山,傳十五世至蘭芳公,字振祖,明洪武29年(1396)舉人,任常德通判,明永樂2年(1404)致仕卜居常德府龍陽縣南軍山鋪父子橋。族譜創修於清道光12年(1832),光緒13年(1887)續修。

漢壽六甲劉氏

始祖天貴公,宋元之際人,世居江西吉水三十八都永豐村。始遷祖必達、必選,天貴六世孫,明初奉民稠地抽丁實湖湘之命徙龍陽落業。必達子孫世守金盆山和樟樹洲,必選子孫世守九靈山。1946年達、選二房六修族譜,堂號祿閣。

澧縣華溪橋劉氏

始祖守禎公,明洪武初兄弟五人由江西南昌府豐城縣來楚,一居澧北東田堰,一居常德西關外,守禎居澧南華溪橋,餘二人仍返原籍。守禎生勝宗,勝宗生本福、本祿、本玄,衍為三房。清雍正3年(1725)創修族譜,嘉慶9年(1804)、咸豐5年(1855)、光緒12年(1886)、1938年續修。十世正位公清康熙間曾隨軍赴臺平朱一貴亂。

臨澧菖蒲堰劉氏

先世原籍江西吉水大慄樹,明洪武2年(1369)始遷湖南,有支子居石門南北墩。清康熙年間,有自南北墩遷臨澧新安交口者,名諱不詳,今稱其為啟祖。啟祖三兄弟,分三房:交口為長房,菖蒲堰為二房,雙堰、龍崗為么房。1940年、2005年纂修族譜。世派:光大聖朝友,道章忠良強,衣冠耀漢室,禮樂振家邦,彭城澤常遠,休侯德孔長。

桃源東村坪劉氏

先世明洪武時自江西遷於桃源縣北靈巖東村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1000餘人,分佈於九溪、黃石、莫溪、莫林等地。宗祠在本鄉東村坪。清光緒6年(1880)創修族譜。

桃源穿石劉氏 始祖吉蘊公,宋神宗元豐8年(1085)自泰和遷湖廣新化平砥。越二十二世孫嗣福於清乾隆間自新化遷桃源縣南穿石。宗祠在穿石。至1948年,已傳12代,有200餘人,分佈桃源縣南穿石各處。

桃源芙蓉坪劉氏

先世明洪武時自吉安遷於桃源縣北漆河芙蓉坪。1937年創修草譜,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1000餘人,分佈於劉家坪、劉家岡、石板坪等地。宗祠在芙蓉坪。

桃源華巖河劉氏

始遷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拖船埠遷湖南常郡慈利縣九都朱家港,洪武8年(1375)再遷桃源縣莫溪鄉華巖河磚多坪,衍為溶、淋、浩、潮等四房。宗祠在華巖河。族譜始修於清道光29年(1849),2001年四修時,入譜人丁13146人。派語:汝安水思木,景金子道一,伯祚士學紹,正宗志大清,興漢登隆運,繼業起人文,丕振世緒遠,其昌永光明。

桃源老棚劉氏

始祖汝彬公,明洪武2年(1369)遷於慈利朱家港,繼遷桃源縣北華巖河。四傳至元海,明成化初再遷縣北上七裡村老棚。1914年創修族譜。至1948年,已傳17代,全族人口約100餘人,分佈於溫泉及慈利等處。宗祠在老棚。

桃源上七里老棚劉氏

始祖糾綱公,明中葉由江西遷慈利二都,越六世傳至廷鳳公,再遷桃源縣北上七裡村老棚。1924年續修族譜。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2000餘人,分佈於溫泉、高東及慈利、石門、大庸等處。清道光初年建宗祠於老棚。

桃源畲田劉氏

始遷祖愷公,明景泰2年(1451)自江西遷於桃源縣東畲田白龍洞。1913年創修族譜。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500餘人。清同治10年(1871)建宗祠於蔡家堰。

桃源菉蘿坪劉氏 始遷祖迪公,原籍鹽城,宋末進士,官龍陽知縣,遷常德。後裔落業於桃源縣南之菉蘿坪。至1948年,已傳20代,全族人口約1000餘人,分佈於縣北門坪、二里岡、新店驛等處。宗祠在菉蘿坪。

桃源南坡堤劉氏

始遷祖彥斌公,明弘治間由江西遷居桃源菉蘿坪,生三子:經、綸、絡,分居八仙坪、雁落坪、發旺坪。清嘉慶2年(1797)建宗祠於高巖,1920年改建於八丁坪南坡堤。道光5年(1825)始修族譜,1931年續修,2003年三修。派語:彥單單仕單廷單自德漢必宗單鴻上大人之學明新為先世輔國家裕後光前祖德丕振繼述思良允恭克讓文運天祥炎漢玉祚啟佐邦昌域開定鼎欽明延長。

桃源大田神岡劉氏

始遷祖景銓公,明永樂2年(1404)自豐城遷於桃源縣東大田村轄神岡。1918年纂有族譜。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2000餘人,分佈於縣城、慈利、永順、龍山、常德等處。宗祠在敫家嘴。

桃源馬鬃嶺孔水坡劉氏

始遷祖忠公,明永樂2年(1404)自江西南昌府豐城縣大櫟樹與表兄李鳳岐同遷桃源莫林村櫟林崗。清道光22年(1842)建宗祠於孔水坡桑林坪。1944年二修族譜,其時人口約千餘人。2005年三修。字派:忠伏思永萬顯勝再啟單光宗耀祖定國安邦代成。新派:清泰慶隆運,先賢令祚長,才高鹹順達,澤厚克恆康,紹述業能廣,謀為美愈張,盛時聲丕振,悠久集禎祥。該族名人劉炎,曾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委員。

桃源大田三保劉氏

始遷祖念儒公,明中葉自黃州麻城遷於桃源縣東大田村第三保。宗祠在巖亞嘴。至1948年,已傳20代,族人350人,分佈於慈利、永順等處。

桃源木塘劉氏

始遷祖君嶽公,清初自瀘溪遷於桃源縣城通道橋。至四世登朝再遷縣東杜青村朱家衝。宗祠在縣城。至1948年,已傳13代,族人50餘人。

桃源木塘流水朝劉氏

始遷祖東序公,明天啟2年(1622)自吉水遷於桃源縣東木塘之流水朝。至1948年,已傳27代,全族人口約400餘人,分佈於燕子灣等處。族譜創修於清同治9年(1870),1920年續修。宗祠在木塘流水朝。

桃源鄭驛劉氏

始遷祖鳳凰公,清乾隆初年自龍陽遷桃源縣南下白石村鄭家驛。1919年創修族譜。至1948年,已傳7代,全族人口約100餘人,分佈於沙坪、西溪坪、楊家橋等地。光緒末年建祠於縣城東街。

桃源燕子灣劉氏

先世元順帝時自長沙遷桃源縣北漆河燕子灣。1918年創修族譜。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1000餘人,分佈於街頭坪、莫家坪、茲茅堉等地。宗祠在燕子灣。

桃源七莊坪劉氏

先世明洪武13年(1380)自吉水遷桃源縣北青雲七莊坪。1938年創修族譜。至1948年,全族人口約4000餘人,分住北路各鄉。宗祠在七莊坪。

桃源觀甫灣劉氏

始遷祖習宗公,原籍江西九江府湖口縣,明正統間率本族兄弟數十人來湘貿易,散落湖南各州縣,習宗公於正統11年(1446)卜居桃源沙蘿溪梅子衝。1937年七修,2005年八修族譜。1921年建宗祠於觀甫灣。宗派:習安上啟大,志代勝尚祥,國士文必單,廣長景運昌,盛世敦宗德,成才學正良,克明宏永錫,丕振紹平章,忠孝全先業,勳名紀太常,協和昭至道,承繼耀前光,仁厚垂家法,禮義立朝綱,中興效東漢,人民樂健康,賢佐同時起,奏功自輝煌,福壽延天祿,萬載有餘芳。

石門仙陽常家峪劉氏

始祖南湖公,原籍江西,元至元間宦任辰州府同知,落業安鄉永豐裡。九世朝陽公,明天崇間由江陵客邸轉徙石門北鄉仙陽常家峪。清嘉慶5年(1800)纂有草譜,道光22年(1842)首次印刷,宣統元年(1909)續修,1927年九澧劉氏聯譜,2004年四續,現有人口900人,其中女458人。安鄉舊派:立志名成,維以其芳,敦中秉正,景哲師良,承宗貽子,允式為常。道光新派:志立名成維美,家興道學聲長,子孫世慶光大,克紹祖宗賢良,正士恆登化國,永膺天錫顯相,廷尊德澤宏遠,兆啟蘭桂騰芳。今採用九澧聯派。

石門劉氏

明洪武間自山西朔州遷此。

石門蘇市劉氏

宋時自江西吉安遷九溪,後遷鶴峰、石門。

石門二都坪劉氏

清初自湖北江陵遷此。

石門、澧縣劉氏

始遷祖丕振公,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西鄉,明洪武2年(1369)遷居澧縣閘口天供山白鶴嶺,生祚、祜二公,後丕振公攜祜公回原籍,祚公仍留居於此。四世奎珠公,明正統間遷石門南圻。1948年始修族譜,2000年續修。派語:大益珠升漢,應學德啟承,朝元開甲士,永遠有洪恩。

石門朱家坪劉氏

原籍江西,後遷湖北石首,清初再遷石門下圻朱家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