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陶瓷 中國歷史 茶經 秦掌櫃 2017-08-03

宜興紫砂壺,造型千姿百態,色澤淳樸古雅,表現形式獨具匠心,手工工藝精美絕倫,以及獨特的泡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廣譽海內外。紫砂壺藝之所以在宜興起源、發展,其中—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獨特優質、名冠天下的紫砂泥。天生麗質育紫陶。據考古學家證明,紫砂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被宜興先民們夾雜在“夾泥”陶土中使用。

紫砂器興起於宜興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茶文化大環境陶冶下的突出成果,同時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變革的必然產物。據考古表明,自母系氏族社會起,宜興就有製陶業存世,並一直延續到唐、宋、元、明時期的大規模生產。明代初期,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鑑於連年戰亂、泰世初平,為體恤民情、減輕貢役出發,下詔廢除團茶,改制葉茶。

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飲茶習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時經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飲,視為可獲得無窮的情趣。據漢代《華陽國志》,司馬相如《凡將篇》和楊雄的《方言》等書中記錄了,武王伐紂時就出現將茶作為貢品,和反映西漢時代買茶、烹茶、飲茶的事,宋代大詩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可一日無茶飲”之語。可見飲茶在古代人們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宜興紫砂壺作為中國陶文化與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將中國陶瓷美髮展到了致。明代李漁就稱讚:“茗注莫妙於砂,壺者又莫過於陽羨(宜興古稱)。”他還說:“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必用宜壺。”

“茶因壺而香,壺因茶而響。”品茶使我們想起了人生。人的一生實在就是在品茶,會不會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品,決定著人生一輩子的色調。有人說,茶是為了情誼而在世間的;好的茶,則是為了知味的人存在。我們到處找茶、品茶,是渴想著與知味的人對飲。一杯清茶,披髮著淡淡的清香,給人以澄淨與善良的感覺。泡茶給人喝是一種很好的關愛,可認為三五良知而傾瀉。

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1.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無茶具本身所帶的異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

2.冷熱急變性能好,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即便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也不會因受火而開裂。

3.紫砂壺具有特殊的雙氣孔結構,透氣性好,陳茶不餿,即使暑天忘記清理茶渣越宿也不起膩苔,有利於洗滌及保持茶壺自身的衛生。久置不用,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4.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鏽”,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古老的宜興紫砂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文壇名士更是個個染指。已故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曾於1994年到宜興視察,觀賞了紫砂後欣然提筆,寫下“陶都建,北宋已著名。坡老回來曾買宅,陸翁於此著茶經,話說宜興”的詩句,並且讚美紫砂茶壺“思巧手,茶道文心”。從中,可以看出樸老在“茶禪一味”中對宜興紫砂的鐘愛情。

紫砂壺藝裝飾,從歷史上說,可以說與紫砂壺發展相生相伴,只不過造型始終佔有主導地位,裝飾只是從屬於主體之輔藝。但紫砂壺藝裝飾經一代代名工巧匠心智的開掘與身體力行的推動,成為壺藝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紫砂壺藝是造型的藝術,與其他門類陶瓷相比,更體現的是紫砂材質的美。

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古老的宜興紫砂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文壇名士更是個個染指。已故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曾於1994年到宜興視察,觀賞了紫砂後欣然提筆,寫下“陶都建,北宋已著名。坡老回來曾買宅,陸翁於此著茶經,話說宜興”的詩句,並且讚美紫砂茶壺“精思巧手,茶道文心”。從中,可以看出樸老在“茶禪一味”中對宜興紫砂的鐘愛情。此外如周瘦鵑、唐雲、程十發、馮其庸等亦戀壺如子,每得品,經常喜不自勝,舞蹈。

好的紫砂壺,主要看它的“精、氣、神”。“精”者是指壺的工藝、造型、裝飾的精美;“氣”者指壺的氣質內涵;“神”者指壺的神態情趣。一把好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撫愛戀,賞悅目,用舒心。有人驚歎,紫砂壺:“溫潤如正人,豪邁如丈夫,風騷如詞客,麗嫻如人,葆光如山人,灑脫如少年……”

一把好紫砂壺,以素心素面溝通茶人的心靈,魅力所在讓你魂牽夢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