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

來源:京博國學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曾國藩曾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有兩大凶德和弱點:狂傲和話多。

而這其中,狂傲排在話多前面,更是比話多更為嚴重的不成熟表現。

所謂的“狂傲”=“高調”,因此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但凡高調,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因此曾國藩主張一個“渾”字,用現代解釋就是學會低調,懂得內斂。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曾國藩曾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有兩大凶德和弱點:狂傲和話多。

而這其中,狂傲排在話多前面,更是比話多更為嚴重的不成熟表現。

所謂的“狂傲”=“高調”,因此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但凡高調,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因此曾國藩主張一個“渾”字,用現代解釋就是學會低調,懂得內斂。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王陽明曾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王陽明與曾國藩對於“傲”的看法一樣,所不同的是,王陽明認為傲慢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不僅如此,他們可能連最起碼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

狂傲,不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人生之大病,若不能及時改正,身邊的人最終會一一離去。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曾國藩曾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有兩大凶德和弱點:狂傲和話多。

而這其中,狂傲排在話多前面,更是比話多更為嚴重的不成熟表現。

所謂的“狂傲”=“高調”,因此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但凡高調,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因此曾國藩主張一個“渾”字,用現代解釋就是學會低調,懂得內斂。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王陽明曾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王陽明與曾國藩對於“傲”的看法一樣,所不同的是,王陽明認為傲慢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不僅如此,他們可能連最起碼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

狂傲,不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人生之大病,若不能及時改正,身邊的人最終會一一離去。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3 眾生之慾——投機取巧

在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副點擊量很高的漫畫:

人生的路途上,每個人都揹著一個十字架艱難的前行。

有一個人覺得很累,心中默唸:“上帝啊,我太累了,就先把十字架砍斷一截吧。”

於是這個人將十字架砍了一截,頓時輕鬆無比,繼續前行。

不久後,他再次感到累,就又砍斷了一截,於是就這樣走走砍砍,十字架也越來越小,他十分輕鬆,最後還哼起了小曲。

只是前方突然出現一道很深很長的溝壑。

這個時候其他人把背上的十字架取下,搭在溝壑上,做成橋,從容的走過,而他的十字架太小無法搭建,只能永遠地留在原地嘆氣。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曾國藩曾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有兩大凶德和弱點:狂傲和話多。

而這其中,狂傲排在話多前面,更是比話多更為嚴重的不成熟表現。

所謂的“狂傲”=“高調”,因此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但凡高調,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因此曾國藩主張一個“渾”字,用現代解釋就是學會低調,懂得內斂。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王陽明曾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王陽明與曾國藩對於“傲”的看法一樣,所不同的是,王陽明認為傲慢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不僅如此,他們可能連最起碼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

狂傲,不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人生之大病,若不能及時改正,身邊的人最終會一一離去。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3 眾生之慾——投機取巧

在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副點擊量很高的漫畫:

人生的路途上,每個人都揹著一個十字架艱難的前行。

有一個人覺得很累,心中默唸:“上帝啊,我太累了,就先把十字架砍斷一截吧。”

於是這個人將十字架砍了一截,頓時輕鬆無比,繼續前行。

不久後,他再次感到累,就又砍斷了一截,於是就這樣走走砍砍,十字架也越來越小,他十分輕鬆,最後還哼起了小曲。

只是前方突然出現一道很深很長的溝壑。

這個時候其他人把背上的十字架取下,搭在溝壑上,做成橋,從容的走過,而他的十字架太小無法搭建,只能永遠地留在原地嘆氣。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做事走捷徑、投機取巧是典型的不成熟表現。

曾國藩其實不算個軍事家,他打仗靠兩個字“穩”和“笨”。

他說:“打仗一個穩字就夠了。”

他一生打仗是——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投機取巧,穩紮穩打。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任何事物一旦到了極致,便會由量變發生質變,“笨”到極致就是“聰”,“拙”到極點就是“巧”。

“笨”“巧”便是求穩,不求快。

"

來源:京博國學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1 禍福之門——言多必失

子禽問曰:“多言與少言,何益?”

墨子曰:“蛙與蠅,日夜恆鳴,口乾舌擗,然而不聽。今觀晨雞,時夜而鳴,天下震動。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

子禽請教老師墨子:“多說話和少說話,哪個更有好處?”

墨子回答:“蒼蠅、青蛙每天不停地亂叫,叫到口乾舌燥,然而沒有人願意去聽,你看那雄雞,每天雖然只是在黎明時啼叫,但卻天下震動,多說話有什麼好處?重要的是說話要切合時機!”

多說話,其實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

正如墨子所說,說話也要注意切合時機,找準場合,哪怕是內心確實沒有傷害別人的意思,但是在某些場合中,若不能加以節制,喋喋不休,最終只會使得別人厭煩你。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實際上,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也不小,平時經常和同僚打嘴仗,甚至有時爭論到激烈處,還動用拳腳。

後來他在日記中記載並且反省,列出了三大錯:

一是自以為是;二是嘴上說話不把門;三是明明因為話多得罪了人,卻堅持跟人強辯。

也正因為此,曾國藩清楚的認識到了“言多”的害處,每日反省,最終改掉了這個惡習。

我們常常評價一個人成熟穩重,其實就是因為他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在與人交流的時候不給人難堪,同時也讓自己顯得大方得體。

口即禍福之門,懂得“少說”之理,理解他人感受,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2 人生之病——狂妄傲慢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

二十歲,為風華正茂的年紀,狂即自信,沒有人會介意一個二十歲的少年狂傲。

三十歲,即為孔子說的而立之年,這個年紀為事業自立,學識自立,人格自立,應當成熟穩重,若再狂妄傲慢,那便可以看出這個人心智差、不成熟。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曾國藩曾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

曾國藩認為一個人有兩大凶德和弱點:狂傲和話多。

而這其中,狂傲排在話多前面,更是比話多更為嚴重的不成熟表現。

所謂的“狂傲”=“高調”,因此曾國藩認為一個人但凡高調,必會引來他人嫉恨,嚴重者還會影響生命安全。

因此曾國藩主張一個“渾”字,用現代解釋就是學會低調,懂得內斂。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王陽明曾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

王陽明與曾國藩對於“傲”的看法一樣,所不同的是,王陽明認為傲慢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不僅如此,他們可能連最起碼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間的關係都處理不好。

狂傲,不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更是人生之大病,若不能及時改正,身邊的人最終會一一離去。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03 眾生之慾——投機取巧

在不久前網上流傳著一副點擊量很高的漫畫:

人生的路途上,每個人都揹著一個十字架艱難的前行。

有一個人覺得很累,心中默唸:“上帝啊,我太累了,就先把十字架砍斷一截吧。”

於是這個人將十字架砍了一截,頓時輕鬆無比,繼續前行。

不久後,他再次感到累,就又砍斷了一截,於是就這樣走走砍砍,十字架也越來越小,他十分輕鬆,最後還哼起了小曲。

只是前方突然出現一道很深很長的溝壑。

這個時候其他人把背上的十字架取下,搭在溝壑上,做成橋,從容的走過,而他的十字架太小無法搭建,只能永遠地留在原地嘆氣。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做事走捷徑、投機取巧是典型的不成熟表現。

曾國藩其實不算個軍事家,他打仗靠兩個字“穩”和“笨”。

他說:“打仗一個穩字就夠了。”

他一生打仗是——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投機取巧,穩紮穩打。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任何事物一旦到了極致,便會由量變發生質變,“笨”到極致就是“聰”,“拙”到極點就是“巧”。

“笨”“巧”便是求穩,不求快。

幼稚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三種表現,不及時糾正會抱憾終身

在人生路上,所遇之事,所碰之人,我們都不會一帆風順,有些黑暗,我們獨自承受,有些孤獨,我們自己品嚐,但請謹記:人生沒有捷徑,投機取巧只會自毀前程,當我們真正理解了什麼是“穩”,成功之路便會大開。

言多必失、狂妄傲慢、投機取巧,此三者望諸君切莫效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