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曾公乃國人精神之典範。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達達人之道,蓋以足為吾人之師資矣!”這是蔣介石先生對曾國藩飽含敬意的評價,我認為此言絲毫不虛。

曾國藩的一生歷經三朝:他是在道光朝發身,在咸豐朝建功,在同治朝(慈禧)手上立業,由一介書生做到兩江總督最後升任直隸總督。生前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最後善終在兩江總督的官位上。死後被清政府封為“文正”,後人稱他為曾文正公。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重臣。

近百年來,譭譽參半,褒貶不一,其分歧主要在他處理過的兩件大事上,一件是早年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因戰爭涉及傷亡,當時有人送綽號為“劊子手”;還有一件是1870年辦理“天津教案”,被輿論扣上“賣國賊”與“漢奸”的罵名。

他的人生豐富而飽滿,波瀾而壯闊。曾國藩改寫了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官場讖語“忠臣沒有好下場”,因而,在後來很多人的心目中,曾國藩成為了權謀的化身。

然而,在我心中,曾國藩並非所有人評價的那樣,他是一位中國文化的衛道士。

曾國藩曾經在《討粵匪檄》中寫道:“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原來,他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全中國的道統。

與太平天國關聯的是非黑白我們暫且不論,還有一個方面能夠說明曾國藩是中國文化的衛道士,曾國藩一生嚴於律己,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實踐著孔孟之道,最終還將切身的體會與經歷提煉成二十個字留給了他的子孫後代。

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這二十字是“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那麼,這二十字四句話究竟傳達的精神是什麼呢?

慎獨則心安。《華嚴經》說:“每個人出生之後,就有兩位天人跟隨著,一位叫同生,一位叫同名。這兩位天人時時見到被跟隨的人,而被跟隨人見不到天人。”兩位天人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善惡二個童子,他們每時每刻都記錄著人的行動、言語、思想。

每個人頭上距頭頂三寸的地方都有光。若是為善的人,頭頂的光是明亮的;若是作惡的人,頭頂的光是暗淡的。如果起心動念、言談舉止常常想到這兩位天人隨時隨地都在監察記錄,誰還敢做虧心事呢?

所以,有信仰的人都會認為“頭頂三尺有神明”,即使一個人獨處時也毫不僭越禮規禮法。

主敬則身強。曾國藩有句名言:“長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意思是,人要常常有一種敬畏的心態,人的福分才能長遠。才能在巨大的權力面前、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保持清醒,保持節制。一旦沒有了敬畏之心,放縱了自己,下一步往往就是失敗。

沒有敬畏心,私慾會一直膨脹,也許得意的高峰就是失意的開始。那麼,曾國藩怎麼做到主敬的呢?這源於他是儒家信徒,他曾經給自己立下志向,此生“不為聖賢,便為禽獸”。所以,他一直按照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修煉自己,中國儒家提倡做人最高的修養要修煉成君子。

所以《論語》裡面多次提到君子這個概念,即君子是道德、人格、修養、學識最高的人,君子善於以敬修身。

求仁則人悅。儒家文化的思想載體是“仁愛”,講的是各種人際關係的相處原則,仁的第一層意思:愛人。意思是與他人相處要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想問題,不要只考慮自己,只考慮自己對問題的判斷會有失偏頗。

仁的第二層意思:達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要以同理心面對他人,要知道自己想成功、想成大事,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自己努力成功了、通達了,就要幫助身邊的人一起成功成仁。

仁的第三層意思:中庸。即堅守立場,不偏不倚,在兩極之間。意思是,對待任何關係都能夠堅守中道,不分親屬,不厚此薄彼,以至誠的態度去處理問題。

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習勞則神欽。周公曰:“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一個軍隊,一個國家的執政人員,必須要多“勤”,他堅信勤能補拙,所以,他講過一句話:“身勤則強,逸則病;家勤則興,懶則衰;國勤則治,怠則亂;軍勤則勝,惰則敗。

所以,在他眼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都應以“勤”字為先。這樣,上天的神明都會欽佩你。曾國藩自己就是一個極其勤快之人,他給自己的日課安排了十二項內容,天天遵循天天完成。並且他在實踐中得出一套理論:勤以治世、恕以待人、廉以服眾、明以應物。四字皆全,可為名將,可為好官。

所以,他有句名言:“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這二十字對他子孫的影響和教育特別深遠,以至於在曾國藩去世後的一百多年,曾氏家族已延續到第八代,整個家族沒有出現過一個敗家子。相反,他的後代中很多人都成了官場、教育界最傑出的精英,這與曾國藩樹立的楷模形象是分不開的。

可以說,曾國藩把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用一生的實踐幾乎做到了完美。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真正的捍衛者、實踐者,他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精神品格,不僅影響了那個時代,更芳澤了今人。

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作者簡介:胡素,獨立學者,職業講師,目前擔任多所高校國學課題組講師。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好詩書,通禮樂,諳熟儒釋道文化的深刻內涵,自2012年始,胡素的相關國學課程在上海教育臺、山東教育臺、齊魯教育臺等十餘家地方電視臺播出,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與好評。

本文摘自圖書《以文養生》,標題為編者所加,匯智博達出品,轉載請聯繫我們取得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