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從觀前街出來跨過人民路,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馬醫科,在這裡藏著一個“曲園”

曲園小而“簡陋”,若從園林藝術的角度來看,在蘇州眾多園林裡很難排得上號,但因為一個人,她聲名鵲起。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這個人著作等身,在經學、書法上都有極高的造詣,他桃李遍天下,號稱“門秀三千”,章太炎、吳昌碩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他就是俞樾,晚清著名的學者,也是今天我們要探訪的曲園的主人。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俞樾到底有多厲害?看看曲園就知道了,宅門上懸掛的橫匾"德清俞太史著書之廬",是李鴻章的手書,而園內另一塊匾額“春在堂”,則是曾國藩親手為他題寫的。

中國近代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竟然都如此看重他,當年曲園的名聲可想而知了。

俞樾並不是蘇州人,早年在科舉考試中以一句“花落春仍在”這樣的大氣打動了當時的閱卷官曾國藩,並且對他大加讚賞,認為這個年輕人日後成就無可限量。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可惜俞樾並不是做官的料,沒幹幾年就被彈劾,最後落得個開除公職、永不敘用的結局,只能來到蘇州,專心搞學術研究。

這個故事橋段在蘇州歷史上真的是太常見了,比如之前我們說過的滄浪亭的主人蘇舜欽的人生軌跡就與俞樾非常像,只不過蘇舜欽更傾向於寄情于山水,而俞樾則寄託於拼命做學問

曾國藩後來就這麼評價過自己的這位學生,“李鴻章拼命做官,俞樾拼命著書”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來到蘇州後,俞樾先後在飲馬橋金獅巷等地方住過,後來俞樾也曾在蘇州城內的紫陽書院,也就是如今三元坊的蘇州中學裡寓居,正好當時擔任江蘇巡撫的李鴻章欽慕他的學問已久,就誠邀俞樾來擔任蘇州紫陽書院的校長,於是俞樾就開始了一段教書育人的生活。

而他真正搬到馬醫科巷建造麴園,則是十多年後的事了。

如今的馬醫科一頭連著人民路,離顧家的怡園很近,因為南宋時期馬楊祖在此設立藥局而得名,也有人說是因為清代一個御醫馬培之在此行醫而得名的。不過這個名字用蘇州話念起來就比較可愛了,聽起來有點像“螞蟻窟”。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後來俞樾在李鴻章、顧文彬等人的幫助下,在這“螞蟻窟”裡買下了清代蘇州著名的大家族“貴潘”潘世恩故宅廢棄的一小部分,花大力氣改造了一番,構築了一個別致的小園子。然後該取名字了,俞樾前思後想,老子云“曲則全”,自己這半輩子經歷的曲折如今想來都是尋常,不如就叫做曲園吧。

俞樾最擅長的是經學,但他不只是一個埋頭研究儒家經典的老學究,他更像是一個全能的文青大師,在詩詞、小說、戲曲、書法等領域都是乾貨十足。比如說堪稱我國武俠小說鼻祖的《三俠五義》在他的修訂下成了流傳更廣的《七俠五義》;在書法上他也建樹頗深,光緒年間寒山寺重修,已經80多歲高齡的俞樾被邀請去書寫了《楓橋夜泊》的詩碑,至今這塊石碑還保存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內,一邊聆聽這座古城百年來從鐘聲到汽笛的演變,一邊接收著每年中外遊客瞻仰的目光。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俞樾有兩個兒子,長子早亡,次子重病,所以,俞樾對唯一的曾孫俞平伯格外疼愛。1900年,俞平伯就出生在馬醫科的曲園裡。

俞平伯曾寫有“生小姑蘇郡廟前,阿耶嬌寵阿孃憐”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他少年時的生活情景。

曾國藩的愛徒被官場開除後在李鴻章的資助下在蘇州造了這個地方

俞樾與曾孫俞平伯在曲園


俞平伯4歲時就隨精通古詩文的母親誦讀唐詩,7歲時開始跟著俞樾讀書寫字。正是在曾祖父的嚴厲教育和薰陶之下,俞平伯才有了日後的成就,在深入的研究和考證之後,他認為《紅樓夢》原書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的,這是他對《紅樓夢》研究劃時代的貢獻。俞平伯不僅在紅學研究上成就斐然,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散文家、小說家、詩人。

一個小小的曲園,竟走出了兩位大家。斯人已去,花落春仍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