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華為的鴻蒙惹起無數爭議意外,各個版本的自主Linux,諸如中標麒麟、Deepin等系統也引發了關注。

其實,歷史上中國在改革前有過自己的操作系統,後來也多次努力,嘗試過操作系統的自主化,只是都失敗了。

為何中國自主的操作系統都不成功?中國未來可能解決信息安全自主的問題嗎?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 自主操作系統的變遷

中國搞計算機的時間並不太晚。

第一代計算機採用電子管,世界公認是美國研製出第一代計算機ENIAC(1943—1946),但是從目前的資料看,英國很可能早於美國製造了電子管計算機用於密碼破解工作。

中國學習蘇聯的技術,得到了M3型計算機的相關資料。在1958年製造了中國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這臺計算機佔地達40平方米。有近四千個半導體鍺二極管和八百個電子管。採用定點32二進制位,每秒2500次。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保存著這臺古董。

中國的操作系統是70年代開發的,那個時候是百萬次集成電路計算機。

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自主的操作系統逐漸消失,特別是Linux出現以後,基本都轉到修改Linux,推出各種版本的發行版,中標麒麟、Deepin都是如此。

在嵌入式領域,RTOS的相對比較簡單,中國有山寨的各種RTOS系統,也有個人獨立開發的djyOS、SylixOS,還有一些專用的OS。

但是,這些OS的影響力和應用範圍,都無法與我們常見的Windows、安卓、IOS相比。

中國的一些部門嘗試過在辦公領域,用自主Linux的發行版本替代windows,結果失敗了。

中國也搞過基於Linux的手機操作系統,也失敗了。

所以,當華為要搞鴻蒙的時候,外界也是質疑聲一片,即使華為準備通過方舟編譯器兼容安卓的應用。

二、 為何自主操作系統都不成功?

中國的信息化建設比較晚。

80年代開始,金融機構開始大量使用IBM的機器。逐漸各個單位開始用Wintel的PC,雖然哪個時候還是DOS。

到了90年代,有了Win95和多媒體以後,PC進入家庭,然後基本所有的單位辦公都用PC。在Win95、Win98時代,實現無紙化辦公。在Win2000,WinXP時代建立單位的網絡,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開發了幾乎所有行業的應用軟件。

財務系統、ERP系統,收費程序,檔案管理程序,工業上自動化控制的開發,CAD……

幾乎所有行業都是在這個時代進入信息化。

這樣,就有了非常重的包袱。你要更新系統,搞一套,就得所有行業把這套重新開發一遍,當時花了100萬,現在隨著程序員工資上漲,同樣的功能,得花1000萬。

全社會所有行業都更新,這個成本極高。

包袱是讓新技術更新困難。

個人用的辦公電腦,用最新硬件沒問題,但是如果兼容不了OA系統,那就得裝老程序去兼容。

如果,在Win2000,WinXP時代開發的程序,沒法運行,那你就不能放棄WinXP,如果再有XP時代的加密狗,特殊硬件,那更不能換。

要改國產處理器+Linux,成本極高。

這樣,已經完成的信息化建設,就在維持狀態,除了特別有錢的單位部門,買新硬件,在新平臺上開發新系統,然後老平臺數據移植,很多部門都是維持。

不要說上馬一個生態系統很差的Linux發行版,就是WindowsXP,要升級Windows10都是一個艱鉅的任務,老程序不兼容怎麼辦?

智能手機上面的包袱沒有那麼重,但是生態系統是很大的問題。

以前大家用蘋果或者安卓,可以淘寶,可以滴滴,可以美團,可以支付寶,可以微信……。

你推出一個新的操作系統,阿里、騰訊、美團、滴滴為什麼要給你做一套?

連微軟這麼強大的公司,都不能強令阿里支持WP系統。其他公司就更沒戲了,所以自主手機操作系統也失敗了。

三、 兼容才有機會

對於生產力領域,自主操作系統成功的難度很大,但是自主信息安全還是可以的。

只要把現在的系統繼續兼容下去,在硬件上更換為信息安全可控的硬件,就可以保障安全。雖然英特爾和AMD不再支持XP系統,Win7也不能在最新的硬件上運行,但是中國已經有VIA合作,有了兆芯。未來更換兆芯平臺的硬件,在吃透WindowsXP和Win7的基礎上,可以保證信息安全。

對於智能手機和沒有歷史包袱的領域,則可以兼容生態系統。

國內的安卓生態自成一家。你可以只安裝中國企業的App。

如果有一個國產操作系統,然後定裝機量前500名的App都支持或者兼容,配套硬件廠商都有驅動,那麼一個國內的生態立即就有了。

像鴻蒙這種可以兼容安卓應用的,是比較容易獲得硬件和軟件廠商支持的,只要兼容了生態系統,自主操作系統也就容易成功了。

特別聲明:本文為DoNews簽約作者原創,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請聯繫DoNews專欄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