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

文:操雲飛(作者原創授權)

亂世總歸是不和平的,戰爭的火焰必然會燃燒每一寸土地,袁紹在吞併韓馥,消滅公孫瓚之後,佔據冀、青、幽、並四州,一舉統一北方,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與此同時,曹操也擊敗劉備,斬殺呂布,消滅袁術,坐上了了當時的第二把交椅,全國的形勢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在袁紹眼中,曹操的迅速壯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兩強之下,必有一亡,袁曹在這時就達到了矛盾的巔峰。

於是乎,建安四年,袁紹向曹操吹起了進攻的號角,同年九月,曹操在官渡設防,而袁紹就在這時開始尋求第三方幫助,分別是據守南陽的張繡和名震荊襄的劉表,張繡勢力在賈詡的意見下非常果斷的拒絕了袁紹的同盟請求,隨後便立即向曹操投降(這賈詡果然老奸巨猾,本來張繡作為一名無為青年啥都沒有,他隨便打打牌就混得風生水起,先聯劉表抗曹,再降曹操謀利,最後自己步入曹營,位列三公,安享晚年)。聯合張繡無望後,袁紹找到了劉表,劉表倒是答應的挺快,面對來使一一許諾,卻堅守一個原則,老爺子我就是不發兵,在袁曹打的正熱鬧的時候,劉表僅僅是觀望,力求自保於長江和漢水之間,叫做“欲觀天下之變”。

而這期間,劉表賬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觽,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三國志 劉表傳》)

"

文:操雲飛(作者原創授權)

亂世總歸是不和平的,戰爭的火焰必然會燃燒每一寸土地,袁紹在吞併韓馥,消滅公孫瓚之後,佔據冀、青、幽、並四州,一舉統一北方,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與此同時,曹操也擊敗劉備,斬殺呂布,消滅袁術,坐上了了當時的第二把交椅,全國的形勢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在袁紹眼中,曹操的迅速壯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兩強之下,必有一亡,袁曹在這時就達到了矛盾的巔峰。

於是乎,建安四年,袁紹向曹操吹起了進攻的號角,同年九月,曹操在官渡設防,而袁紹就在這時開始尋求第三方幫助,分別是據守南陽的張繡和名震荊襄的劉表,張繡勢力在賈詡的意見下非常果斷的拒絕了袁紹的同盟請求,隨後便立即向曹操投降(這賈詡果然老奸巨猾,本來張繡作為一名無為青年啥都沒有,他隨便打打牌就混得風生水起,先聯劉表抗曹,再降曹操謀利,最後自己步入曹營,位列三公,安享晚年)。聯合張繡無望後,袁紹找到了劉表,劉表倒是答應的挺快,面對來使一一許諾,卻堅守一個原則,老爺子我就是不發兵,在袁曹打的正熱鬧的時候,劉表僅僅是觀望,力求自保於長江和漢水之間,叫做“欲觀天下之變”。

而這期間,劉表賬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觽,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三國志 劉表傳》)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看得出來,劉表麾下已經有明白人看清楚了局勢,核心就在於“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劉表這個時候身為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強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熟知諸葛亮給出過劉備隆中對,規劃或者說預言出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三分天下者就是劉備、曹操、孫權,但是諸葛亮的隆中三分規劃書並不是第一份,如果當時有註冊商標的這種意識的話,最先提出三分天下應該是魯肅魯子敬的榻上策,按照魯肅的想法,長江對黃河,劉表、曹操、孫權會三分天下。

由此可見,劉表其實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文化都是在當時較強的。

但是劉表確確實實是錯過了這樣一個時機。從大多數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可惜了,同時坐觀成敗,非但不能起到觀望局勢的作用,反而會“此兩怨必集於將軍,恐不得中立矣”,最後無論袁曹兩家誰勝誰負,最終下一個砧板上的魚都會是劉表和他的荊州。

"

文:操雲飛(作者原創授權)

亂世總歸是不和平的,戰爭的火焰必然會燃燒每一寸土地,袁紹在吞併韓馥,消滅公孫瓚之後,佔據冀、青、幽、並四州,一舉統一北方,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與此同時,曹操也擊敗劉備,斬殺呂布,消滅袁術,坐上了了當時的第二把交椅,全國的形勢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在袁紹眼中,曹操的迅速壯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兩強之下,必有一亡,袁曹在這時就達到了矛盾的巔峰。

於是乎,建安四年,袁紹向曹操吹起了進攻的號角,同年九月,曹操在官渡設防,而袁紹就在這時開始尋求第三方幫助,分別是據守南陽的張繡和名震荊襄的劉表,張繡勢力在賈詡的意見下非常果斷的拒絕了袁紹的同盟請求,隨後便立即向曹操投降(這賈詡果然老奸巨猾,本來張繡作為一名無為青年啥都沒有,他隨便打打牌就混得風生水起,先聯劉表抗曹,再降曹操謀利,最後自己步入曹營,位列三公,安享晚年)。聯合張繡無望後,袁紹找到了劉表,劉表倒是答應的挺快,面對來使一一許諾,卻堅守一個原則,老爺子我就是不發兵,在袁曹打的正熱鬧的時候,劉表僅僅是觀望,力求自保於長江和漢水之間,叫做“欲觀天下之變”。

而這期間,劉表賬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觽,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三國志 劉表傳》)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看得出來,劉表麾下已經有明白人看清楚了局勢,核心就在於“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劉表這個時候身為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強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熟知諸葛亮給出過劉備隆中對,規劃或者說預言出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三分天下者就是劉備、曹操、孫權,但是諸葛亮的隆中三分規劃書並不是第一份,如果當時有註冊商標的這種意識的話,最先提出三分天下應該是魯肅魯子敬的榻上策,按照魯肅的想法,長江對黃河,劉表、曹操、孫權會三分天下。

由此可見,劉表其實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文化都是在當時較強的。

但是劉表確確實實是錯過了這樣一個時機。從大多數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可惜了,同時坐觀成敗,非但不能起到觀望局勢的作用,反而會“此兩怨必集於將軍,恐不得中立矣”,最後無論袁曹兩家誰勝誰負,最終下一個砧板上的魚都會是劉表和他的荊州。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而且,無論是面對部眾的建議還是後來在韓嵩事件的處理上(《後漢書》劉表傳有道:“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謂嵩曰:“今天下未知所定,而曹操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嵩觀曹公之明,必得志於天下。將軍若欲歸之,使嵩可也;如其猶豫,嵩至京師,天子假嵩一職,不獲辭命,則成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不復為將軍死也。惟加重思。”表以為憚使,強之。至許,果拜嵩侍中、零陵太守。及還,盛稱朝廷曹操之德,勸遣子入侍。表大怒,以為懷貳,陳兵詬嵩,將斬之。嵩不為動容,徐陳臨行之言。表妻蔡氏知嵩賢,諫止之。表猶怒,乃考殺從行者。知無他意,但囚嵩而已。”),都確確實實看的出來,上了年紀的劉表疑心確實是非常之重。

但劉表真的什麼都沒有做?也並非如此。就在當時,長沙太守張羨宣佈支持曹操(張羨性格剛強,與劉表常不合,此時又有桓階遊說,故與劉表為敵),同時以長沙郡和鄰近三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劉表,這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一個消息,於是當時的劉表主要都把精力用在了平定張羨這件事情上,直至張羨病死,劉表才平定下來。

"

文:操雲飛(作者原創授權)

亂世總歸是不和平的,戰爭的火焰必然會燃燒每一寸土地,袁紹在吞併韓馥,消滅公孫瓚之後,佔據冀、青、幽、並四州,一舉統一北方,成為當時的最強勢力,與此同時,曹操也擊敗劉備,斬殺呂布,消滅袁術,坐上了了當時的第二把交椅,全國的形勢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在袁紹眼中,曹操的迅速壯大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他的地位,兩強之下,必有一亡,袁曹在這時就達到了矛盾的巔峰。

於是乎,建安四年,袁紹向曹操吹起了進攻的號角,同年九月,曹操在官渡設防,而袁紹就在這時開始尋求第三方幫助,分別是據守南陽的張繡和名震荊襄的劉表,張繡勢力在賈詡的意見下非常果斷的拒絕了袁紹的同盟請求,隨後便立即向曹操投降(這賈詡果然老奸巨猾,本來張繡作為一名無為青年啥都沒有,他隨便打打牌就混得風生水起,先聯劉表抗曹,再降曹操謀利,最後自己步入曹營,位列三公,安享晚年)。聯合張繡無望後,袁紹找到了劉表,劉表倒是答應的挺快,面對來使一一許諾,卻堅守一個原則,老爺子我就是不發兵,在袁曹打的正熱鬧的時候,劉表僅僅是觀望,力求自保於長江和漢水之間,叫做“欲觀天下之變”。

而這期間,劉表賬下從事中郎韓嵩、別駕劉先說表曰:“豪傑並爭,兩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將軍若欲有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將擇所從。將軍擁十萬之觽,安坐而觀望。夫見賢而不能助,請和而不得,此兩怨必集於將軍,將軍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賢俊皆歸之,其勢必舉袁紹,然後稱兵以向江漢,恐將軍不能御也。故為將軍計者,不若舉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將軍;長享福祚,垂之後嗣,此萬全之策也。”(《三國志 劉表傳》)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看得出來,劉表麾下已經有明白人看清楚了局勢,核心就在於“天下之重、在於將軍”。劉表這個時候身為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之一。強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熟知諸葛亮給出過劉備隆中對,規劃或者說預言出了當時三分天下的局面,其三分天下者就是劉備、曹操、孫權,但是諸葛亮的隆中三分規劃書並不是第一份,如果當時有註冊商標的這種意識的話,最先提出三分天下應該是魯肅魯子敬的榻上策,按照魯肅的想法,長江對黃河,劉表、曹操、孫權會三分天下。

由此可見,劉表其實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文化都是在當時較強的。

但是劉表確確實實是錯過了這樣一個時機。從大多數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可惜了,同時坐觀成敗,非但不能起到觀望局勢的作用,反而會“此兩怨必集於將軍,恐不得中立矣”,最後無論袁曹兩家誰勝誰負,最終下一個砧板上的魚都會是劉表和他的荊州。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而且,無論是面對部眾的建議還是後來在韓嵩事件的處理上(《後漢書》劉表傳有道:“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謂嵩曰:“今天下未知所定,而曹操擁天子都許,君為我觀其釁。”嵩對曰:“嵩觀曹公之明,必得志於天下。將軍若欲歸之,使嵩可也;如其猶豫,嵩至京師,天子假嵩一職,不獲辭命,則成天子之臣,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不復為將軍死也。惟加重思。”表以為憚使,強之。至許,果拜嵩侍中、零陵太守。及還,盛稱朝廷曹操之德,勸遣子入侍。表大怒,以為懷貳,陳兵詬嵩,將斬之。嵩不為動容,徐陳臨行之言。表妻蔡氏知嵩賢,諫止之。表猶怒,乃考殺從行者。知無他意,但囚嵩而已。”),都確確實實看的出來,上了年紀的劉表疑心確實是非常之重。

但劉表真的什麼都沒有做?也並非如此。就在當時,長沙太守張羨宣佈支持曹操(張羨性格剛強,與劉表常不合,此時又有桓階遊說,故與劉表為敵),同時以長沙郡和鄰近三郡(桂陽郡、零陵郡、武陵郡)反抗劉表,這對於當時的曹操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一個消息,於是當時的劉表主要都把精力用在了平定張羨這件事情上,直至張羨病死,劉表才平定下來。

此人地位力壓劉備,曹操袁紹龍爭虎鬥要看他臉色?他本可割據天下

劉表在官渡之戰這段時間表現,客觀來說,似乎弊病百出,總結下來就是對外該做的都沒做(一沒有出兵參戰,二沒有奇襲許都),對內不該做的都做了(一不聽韓嵩之言,甚至要處死韓嵩,二沒有處理好和長沙部眾的關係)。但深入思考,也確實受到了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劉表個人的年齡問題,有道是人活七十古來稀,漢朝的平均壽命也就50左右,劉表在官渡之戰時(200年)已經58歲了,算是非常的高壽了,跟劉備、曹操、孫權等等完全是沒法比的(插個題外話,其實劉備、孫權等人年級大了之後,也是經常的犯糊塗,所以說劉表這個時候疑心重,做事猶豫其實確實是可以理解的,完全可以和劉表之前的作風進行比較,劉表開鴻門宴、殺宗賊、誅孫堅、收張繡、退曹操都是非常有力的,不難看出作風還是很有力的),同時,官渡的時候,劉表荊州地區的環境也確實是不穩定,不僅張羨叛亂,張繡還投了曹操,張津(交州牧)也連年對荊州用兵,同時部下人心也確實有些亂糟糟的,劉表對內也是花了相當大的精力的,對於一個老頭子來說,也確實是很頭疼了。

就在劉表猶豫不決之時,官渡之戰很快就以曹方獲勝而告終,而當曹操一統北方時,南下就成為了曹操的下一步戰略部署,而擋在曹操和孫權之間的荊州,就成為了曹操的下一塊要吃掉的肉。同時,高齡的劉表在子嗣問題上也有著各種思考,在外來重兵,內部爭鬥的情況下,荊州已然風雨飄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