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曹操在寫詩歌的時候,採用了史書高度精確的這種寫法。明朝的大文學家王夫之在《讀誦鑑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就是說按照正常的規律,一個國家都是因為國勢弱小而被滅亡,但是漢朝的滅亡是在東漢政府完全能夠掌握很多問題的時候,突然在一年之間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呢?曹操的《薤露行》就非常準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薤露行》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廿二世”指的就是從劉邦建漢到漢靈帝這裡已經經歷了二十二個皇帝,“不良”指的是不好的人,但是在這裡有具體指,就指的是當時漢靈帝的國舅爺,他非常倚仗的大將軍何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朝在漢靈帝這裡基本就要終結了,追其根本就是任用了何進這樣不好的人。漢靈帝因為私生活的問題就早早賓天了,他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繼位。漢少帝劉辯不是漢靈帝最想冊立的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當時那些手握重權的宦官對漢少帝是有意見的。何進等自己的外甥漢少帝一繼位,就非常匆忙的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消滅宦官隊伍,曹操說他“不良”,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係。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曹操在寫詩歌的時候,採用了史書高度精確的這種寫法。明朝的大文學家王夫之在《讀誦鑑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就是說按照正常的規律,一個國家都是因為國勢弱小而被滅亡,但是漢朝的滅亡是在東漢政府完全能夠掌握很多問題的時候,突然在一年之間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呢?曹操的《薤露行》就非常準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薤露行》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廿二世”指的就是從劉邦建漢到漢靈帝這裡已經經歷了二十二個皇帝,“不良”指的是不好的人,但是在這裡有具體指,就指的是當時漢靈帝的國舅爺,他非常倚仗的大將軍何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朝在漢靈帝這裡基本就要終結了,追其根本就是任用了何進這樣不好的人。漢靈帝因為私生活的問題就早早賓天了,他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繼位。漢少帝劉辯不是漢靈帝最想冊立的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當時那些手握重權的宦官對漢少帝是有意見的。何進等自己的外甥漢少帝一繼位,就非常匆忙的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消滅宦官隊伍,曹操說他“不良”,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係。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沐猴而冠帶”剛剛沐浴完的猴子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成語“沐猴而冠”,最早使用這個成語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事情還要從項羽佔領了咸陽說起。項羽佔領了咸陽之後,他的手下們都很激動,一位做大事的機會終於等到了,結果項羽是殺人,放火,搶掠,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回老家,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結果項羽說了這樣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著曰,人言楚人沫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紀》)“沫猴而冠”指的就是一個人剛愎自大,目光短淺,貪得無厭。這句詩中就說何進是一個沫猴而冠的人,能力很地下,但是卻想剷除強大的宦官。

何進剷除宦官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權力的誘惑。何進大進軍是屠夫出身,靠了自己的妹妹才上位的,何進藉此機會要替小皇帝鞏固權力。另一個就是虛榮心作祟,當年袁術,袁紹兄弟二人在遊說何進起兵的時候,曾經這樣說:“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後漢書·竇何傳》)從西漢建立到何進的時代,已經四百多年了,但是真正能夠留下名聲的屠夫只有樊噲一個,也就是說屠夫出身的人留下名聲的難度比宦官還大,在這種情況之下,何進頭腦一熱,就準備動手了,但是他忘了一個問題,在東漢的歷史上,外戚和宦官多次交火,都是勝少敗多。但是這個時候,何進都不考慮這些問題了。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曹操在寫詩歌的時候,採用了史書高度精確的這種寫法。明朝的大文學家王夫之在《讀誦鑑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就是說按照正常的規律,一個國家都是因為國勢弱小而被滅亡,但是漢朝的滅亡是在東漢政府完全能夠掌握很多問題的時候,突然在一年之間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呢?曹操的《薤露行》就非常準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薤露行》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廿二世”指的就是從劉邦建漢到漢靈帝這裡已經經歷了二十二個皇帝,“不良”指的是不好的人,但是在這裡有具體指,就指的是當時漢靈帝的國舅爺,他非常倚仗的大將軍何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朝在漢靈帝這裡基本就要終結了,追其根本就是任用了何進這樣不好的人。漢靈帝因為私生活的問題就早早賓天了,他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繼位。漢少帝劉辯不是漢靈帝最想冊立的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當時那些手握重權的宦官對漢少帝是有意見的。何進等自己的外甥漢少帝一繼位,就非常匆忙的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消滅宦官隊伍,曹操說他“不良”,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係。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沐猴而冠帶”剛剛沐浴完的猴子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成語“沐猴而冠”,最早使用這個成語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事情還要從項羽佔領了咸陽說起。項羽佔領了咸陽之後,他的手下們都很激動,一位做大事的機會終於等到了,結果項羽是殺人,放火,搶掠,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回老家,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結果項羽說了這樣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著曰,人言楚人沫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紀》)“沫猴而冠”指的就是一個人剛愎自大,目光短淺,貪得無厭。這句詩中就說何進是一個沫猴而冠的人,能力很地下,但是卻想剷除強大的宦官。

何進剷除宦官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權力的誘惑。何進大進軍是屠夫出身,靠了自己的妹妹才上位的,何進藉此機會要替小皇帝鞏固權力。另一個就是虛榮心作祟,當年袁術,袁紹兄弟二人在遊說何進起兵的時候,曾經這樣說:“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後漢書·竇何傳》)從西漢建立到何進的時代,已經四百多年了,但是真正能夠留下名聲的屠夫只有樊噲一個,也就是說屠夫出身的人留下名聲的難度比宦官還大,在這種情況之下,何進頭腦一熱,就準備動手了,但是他忘了一個問題,在東漢的歷史上,外戚和宦官多次交火,都是勝少敗多。但是這個時候,何進都不考慮這些問題了。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如果何進真的去剷除宦官,成功的機率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曹操說何進是“知小而謀強”,在這件事情當中一定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統戰工作,第二組織工作,第三保密工作。然而何進要求不加選擇地剷除一切宦官,這就是敵人的最大化,“統戰工作”算是失敗了,至於“組織工作”,他們是不加選擇地調集各路兵馬來京勤王,其中還包括了董卓的部隊,這就是引狼入室,“組織工作”也是糊塗極了,但是第三件保密工作做的是一塌糊塗,史書當中就記載了兩個字“謀洩”,也就說當這個事情還沒有動手的時候,已經是滿城風雨了。而且何進的母親和弟弟與宦官做起了情報的生意,從中獲利,這就證明的何進的工作做的是多麼失敗。

最可悲的就是“猶豫不敢斷”事情已經洩露了,再不動手就非常晚了,而且外面袁術袁紹兄弟已經發動了軍隊準備用倒逼的方法逼何進出手,但是這個時候何進表現胡扯了十足的耐心,不斷地和各方溝通,協調。正在這個時候宮裡傳來一道詔書,說他的妹妹何太后想請何進進宮謀事,何進想都沒想就進宮了。進宮之後,何進沒有看到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看到了十幾個手持兵器的宦官,何進一命嗚呼。《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這樣說何進“豈智不足而權有餘乎”。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曹操在寫詩歌的時候,採用了史書高度精確的這種寫法。明朝的大文學家王夫之在《讀誦鑑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就是說按照正常的規律,一個國家都是因為國勢弱小而被滅亡,但是漢朝的滅亡是在東漢政府完全能夠掌握很多問題的時候,突然在一年之間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呢?曹操的《薤露行》就非常準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薤露行》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廿二世”指的就是從劉邦建漢到漢靈帝這裡已經經歷了二十二個皇帝,“不良”指的是不好的人,但是在這裡有具體指,就指的是當時漢靈帝的國舅爺,他非常倚仗的大將軍何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朝在漢靈帝這裡基本就要終結了,追其根本就是任用了何進這樣不好的人。漢靈帝因為私生活的問題就早早賓天了,他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繼位。漢少帝劉辯不是漢靈帝最想冊立的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當時那些手握重權的宦官對漢少帝是有意見的。何進等自己的外甥漢少帝一繼位,就非常匆忙的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消滅宦官隊伍,曹操說他“不良”,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係。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沐猴而冠帶”剛剛沐浴完的猴子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成語“沐猴而冠”,最早使用這個成語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事情還要從項羽佔領了咸陽說起。項羽佔領了咸陽之後,他的手下們都很激動,一位做大事的機會終於等到了,結果項羽是殺人,放火,搶掠,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回老家,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結果項羽說了這樣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著曰,人言楚人沫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紀》)“沫猴而冠”指的就是一個人剛愎自大,目光短淺,貪得無厭。這句詩中就說何進是一個沫猴而冠的人,能力很地下,但是卻想剷除強大的宦官。

何進剷除宦官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權力的誘惑。何進大進軍是屠夫出身,靠了自己的妹妹才上位的,何進藉此機會要替小皇帝鞏固權力。另一個就是虛榮心作祟,當年袁術,袁紹兄弟二人在遊說何進起兵的時候,曾經這樣說:“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後漢書·竇何傳》)從西漢建立到何進的時代,已經四百多年了,但是真正能夠留下名聲的屠夫只有樊噲一個,也就是說屠夫出身的人留下名聲的難度比宦官還大,在這種情況之下,何進頭腦一熱,就準備動手了,但是他忘了一個問題,在東漢的歷史上,外戚和宦官多次交火,都是勝少敗多。但是這個時候,何進都不考慮這些問題了。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如果何進真的去剷除宦官,成功的機率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曹操說何進是“知小而謀強”,在這件事情當中一定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統戰工作,第二組織工作,第三保密工作。然而何進要求不加選擇地剷除一切宦官,這就是敵人的最大化,“統戰工作”算是失敗了,至於“組織工作”,他們是不加選擇地調集各路兵馬來京勤王,其中還包括了董卓的部隊,這就是引狼入室,“組織工作”也是糊塗極了,但是第三件保密工作做的是一塌糊塗,史書當中就記載了兩個字“謀洩”,也就說當這個事情還沒有動手的時候,已經是滿城風雨了。而且何進的母親和弟弟與宦官做起了情報的生意,從中獲利,這就證明的何進的工作做的是多麼失敗。

最可悲的就是“猶豫不敢斷”事情已經洩露了,再不動手就非常晚了,而且外面袁術袁紹兄弟已經發動了軍隊準備用倒逼的方法逼何進出手,但是這個時候何進表現胡扯了十足的耐心,不斷地和各方溝通,協調。正在這個時候宮裡傳來一道詔書,說他的妹妹何太后想請何進進宮謀事,何進想都沒想就進宮了。進宮之後,何進沒有看到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看到了十幾個手持兵器的宦官,何進一命嗚呼。《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這樣說何進“豈智不足而權有餘乎”。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從何進這件事情上來看,曹操和史官的意見是不謀而合的。何進事敗之後的後果第一個就是誤君,天子已死,皇權旁落,“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何進一死,袁紹兄弟就揮軍入宮,見到凡是不長鬍子的男人通通殺掉,在這種情況之下,宦官是無法和軍隊抗衡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劫持了皇帝,還有皇帝的弟弟劉協,逃到了今天的河南孟津東北的一個黃河渡口,準備在這個地方另立朝廷。皇帝和弟弟從這次戰亂中逃了出來,但是沒有想到碰到了來自涼州帶領著三千鐵騎的董卓,董卓廢漢少帝為弘農王,後來又給毒死了。

東漢滅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曹操用了幾句話就把東漢覆滅的原因非常清楚的表達了。如果這樣的詩篇都不能稱為詩史,那麼什麼樣的詩才能成為詩史呢?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董卓把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殺死了君王,焚燬了京城。“董卓使弘農郎中令,李孝儒鴆弘於弘農王,曰:‘服此辟惡’王曰:“此必是毒也。”弗肯,強之”(《後漢書》),被董卓新立的漢獻帝劉協每天就更加是提心吊膽了。“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董卓為了避開洛陽這些反對他的人,就從洛陽遷都到長安,走的時候把洛陽的宮殿和民居都焚燬了。“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董卓命令遷都長安,這一路上老百姓是一邊走,一邊哭泣。“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看到洛陽城的殘破景象,加入微子來多也一定是悲痛不已。

"

公元190年在歷史上發生了兩件比較重要的事情,一是被董卓立為新君的漢獻帝劉協,改元初平,這也標誌著漢末正式到來。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操寫出了文人樂府詩《薤露行》,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寫法。明朝著名的詩歌評論家鍾惺說過八個字,“漢末實錄,真詩史也。”(《古詩歸》)“實錄”就是如實記錄的意思,“詩史”那就是記載了時代,是可以為史書做注的詩歌。為了講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講清楚一個名詞,就是樂府。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樂府在秦朝的時候是一個音樂機關,相當於今天的音樂協會。但是到了兩漢,樂府就成了民歌的一種代稱,這種詩歌題材靈活多變,字數也不固定,唯一固定的就是它的題目當中有一些“歌行曲辭”之類的字眼。樂府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很多文人都參與進來用它來寫生活,其中最為活躍的就是三曹父子。尤其是《薤露行》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清朝的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借古樂寫時事,始於曹公。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曹操在寫詩歌的時候,採用了史書高度精確的這種寫法。明朝的大文學家王夫之在《讀誦鑑論》中提出了一個問題:“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就是說按照正常的規律,一個國家都是因為國勢弱小而被滅亡,但是漢朝的滅亡是在東漢政府完全能夠掌握很多問題的時候,突然在一年之間土崩瓦解,這是為什麼呢?曹操的《薤露行》就非常準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薤露行》曹操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廿二世”指的就是從劉邦建漢到漢靈帝這裡已經經歷了二十二個皇帝,“不良”指的是不好的人,但是在這裡有具體指,就指的是當時漢靈帝的國舅爺,他非常倚仗的大將軍何進。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朝在漢靈帝這裡基本就要終結了,追其根本就是任用了何進這樣不好的人。漢靈帝因為私生活的問題就早早賓天了,他的兒子漢少帝劉辯繼位。漢少帝劉辯不是漢靈帝最想冊立的一個兒子,更重要的是當時那些手握重權的宦官對漢少帝是有意見的。何進等自己的外甥漢少帝一繼位,就非常匆忙的做了一個決定,就是消滅宦官隊伍,曹操說他“不良”,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係。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沐猴而冠帶”剛剛沐浴完的猴子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就是我們今天的成語“沐猴而冠”,最早使用這個成語的是西楚霸王項羽,這個事情還要從項羽佔領了咸陽說起。項羽佔領了咸陽之後,他的手下們都很激動,一位做大事的機會終於等到了,結果項羽是殺人,放火,搶掠,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做了一個決定——回老家,這就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結果項羽說了這樣的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說著曰,人言楚人沫猴而冠耳,果然。”(《史記·項羽本紀》)“沫猴而冠”指的就是一個人剛愎自大,目光短淺,貪得無厭。這句詩中就說何進是一個沫猴而冠的人,能力很地下,但是卻想剷除強大的宦官。

何進剷除宦官的動機有兩個,一個是權力的誘惑。何進大進軍是屠夫出身,靠了自己的妹妹才上位的,何進藉此機會要替小皇帝鞏固權力。另一個就是虛榮心作祟,當年袁術,袁紹兄弟二人在遊說何進起兵的時候,曾經這樣說:“將軍宜一為天下除患,名垂後世。”(《後漢書·竇何傳》)從西漢建立到何進的時代,已經四百多年了,但是真正能夠留下名聲的屠夫只有樊噲一個,也就是說屠夫出身的人留下名聲的難度比宦官還大,在這種情況之下,何進頭腦一熱,就準備動手了,但是他忘了一個問題,在東漢的歷史上,外戚和宦官多次交火,都是勝少敗多。但是這個時候,何進都不考慮這些問題了。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如果何進真的去剷除宦官,成功的機率幾乎是沒有的,因為曹操說何進是“知小而謀強”,在這件事情當中一定有三個關鍵環節,第一統戰工作,第二組織工作,第三保密工作。然而何進要求不加選擇地剷除一切宦官,這就是敵人的最大化,“統戰工作”算是失敗了,至於“組織工作”,他們是不加選擇地調集各路兵馬來京勤王,其中還包括了董卓的部隊,這就是引狼入室,“組織工作”也是糊塗極了,但是第三件保密工作做的是一塌糊塗,史書當中就記載了兩個字“謀洩”,也就說當這個事情還沒有動手的時候,已經是滿城風雨了。而且何進的母親和弟弟與宦官做起了情報的生意,從中獲利,這就證明的何進的工作做的是多麼失敗。

最可悲的就是“猶豫不敢斷”事情已經洩露了,再不動手就非常晚了,而且外面袁術袁紹兄弟已經發動了軍隊準備用倒逼的方法逼何進出手,但是這個時候何進表現胡扯了十足的耐心,不斷地和各方溝通,協調。正在這個時候宮裡傳來一道詔書,說他的妹妹何太后想請何進進宮謀事,何進想都沒想就進宮了。進宮之後,何進沒有看到自己的妹妹何太后,看到了十幾個手持兵器的宦官,何進一命嗚呼。《後漢書》的作者范曄也這樣說何進“豈智不足而權有餘乎”。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從何進這件事情上來看,曹操和史官的意見是不謀而合的。何進事敗之後的後果第一個就是誤君,天子已死,皇權旁落,“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何進一死,袁紹兄弟就揮軍入宮,見到凡是不長鬍子的男人通通殺掉,在這種情況之下,宦官是無法和軍隊抗衡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劫持了皇帝,還有皇帝的弟弟劉協,逃到了今天的河南孟津東北的一個黃河渡口,準備在這個地方另立朝廷。皇帝和弟弟從這次戰亂中逃了出來,但是沒有想到碰到了來自涼州帶領著三千鐵騎的董卓,董卓廢漢少帝為弘農王,後來又給毒死了。

東漢滅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曹操用了幾句話就把東漢覆滅的原因非常清楚的表達了。如果這樣的詩篇都不能稱為詩史,那麼什麼樣的詩才能成為詩史呢?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董卓把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殺死了君王,焚燬了京城。“董卓使弘農郎中令,李孝儒鴆弘於弘農王,曰:‘服此辟惡’王曰:“此必是毒也。”弗肯,強之”(《後漢書》),被董卓新立的漢獻帝劉協每天就更加是提心吊膽了。“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董卓為了避開洛陽這些反對他的人,就從洛陽遷都到長安,走的時候把洛陽的宮殿和民居都焚燬了。“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董卓命令遷都長安,這一路上老百姓是一邊走,一邊哭泣。“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看到洛陽城的殘破景象,加入微子來多也一定是悲痛不已。

從曹操的《薤露行》來看東漢滅亡的原因

從側面來講,曹操是把皇族的命運災難寫出來的第一人。晉朝人崔豹所撰寫的《古今注》曾經這樣評價曹操的詩,“《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輓歌。”也可見《薤露行》這首詩的意義所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