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九回,發生在曹操攻佔下邳之際,相關人物分別為呂布、陳宮和曹操。原文如下: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曹操入城,即傳令退了所決之水,出榜安民;一面與玄德同坐白門樓上。關、張侍立於側,提過擒獲一干人來。呂布雖然長大,卻被繩索捆作一團,布叫曰:“縛太急,乞緩之!”操曰:“縛虎不得不急。”布見侯成、魏續、宋憲皆立於側,乃謂之曰:“我待諸將不薄,汝等何忍背反?”憲曰:“聽妻妾言,不聽將計,何謂不薄?”布默然。須臾,眾擁高順至。操問曰:“汝有何言?”順不答。操怒命斬之。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臺別來無恙!”宮曰:“汝心術不正,吾故棄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宮曰:“布雖無謀,不似你詭詐奸險。”操曰:“公自謂足智多謀,今竟何如?”宮顧呂布曰:“恨此人不從吾言!若從吾言,未必被擒也。”……操有留戀之意。宮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操起身泣而送之。宮並不回顧。操謂從者曰:“即送公臺老母妻子回許都養老。怠慢者斬。”宮聞言,亦不開口,伸頸就刑。眾皆下淚。操以棺槨盛其屍,葬於許都。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與劉備一起將呂布包圍在下邳城內。呂布部將侯成、魏續、宋憲等人將呂布捆綁,打開城門,放曹軍進城。在下邳城的白門樓上,曹操先後將高順、陳宮和呂布處死,徐州之戰也以曹操的全勝而結束。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曹操口中的“足智多謀”,意為富有智能,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的“老夫遍觀朝中,足智多謀,無如司徒者。”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小說對於這一情節處理,頗有意思。在被曹操抓獲的人當中,曹操有意放過陳宮,但陳宮一心求死。呂布苦苦哀求,曹操卻還是要了他的命。張遼破口大罵,結果被曹操收降。高順一言不發,反倒被曹操處死。這四種不同的表態,結果卻分成了兩種。這種結果是如何出現的呢?如果單單從小說的情節設計來看,很容易解釋呂布、陳宮和張遼這三人的結果,但高順被殺的原因卻很難解釋。幸好小說中的這一段白門樓的故事在歷史上真實出現過。我們可以依據史料的記載做一個分析和推測。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有關高順的生平,主要出現在三國時人王粲的《英雄記》當中。他的故事大家也比較熟悉,這裡不作詳細引用,只摘錄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句話:“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而在《後漢書·呂布傳》中也有一個記載值得關注。該傳說:“(侯)成忿懼,乃與諸將共執陳宮、高順,率其眾降。”這裡兩個關鍵之處,一是高順對呂布忠心耿耿,二是高順並未加入侯成、宋憲等人的行動,是與呂布、陳宮一起被抓的。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也許有人要問,這個記載說明什麼呢?我們不妨再看看張遼的表現。小說中提到張遼是與呂布、陳宮和高順等人一起被俘的,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並非如此。《三國志·張遼傳》載:“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按照該傳的記載,當時張遼擔任北地太守一職,很可能當時並不在下邳。而當呂布被殺後,張遼才率領部眾投降的。


曹操收降了張遼,為何卻將高順處死,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幾個記載相互比較可以發現,曹操攻破下邳後,對待呂布集團成員的做法是這樣:凡是因作戰被俘的全部處死,呂布和高順屬於這一類。而像張遼、侯成、宋憲這樣率部投降的,曹操則收為己用,分別委以職務。這就是張遼能活下來而高順被處死的根本原因。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張遼破口大罵、關羽下跪求情之事,僅僅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