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成本核算費用劃分的原則

財會 經濟 財經 恆企會計在線 2017-06-08

乾貨|成本核算費用劃分的原則

成本核算往往涉及到費用的劃分,準確核算成本的前提之一就是正確的劃分各項費用。在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往往混淆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核算。那麼費用劃分都有哪些原則呢?

乾貨|成本核算費用劃分的原則

一、受益性原則

費用分配的受益性原則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誰受益、誰負擔;負擔多少,視受益程度而定”。這一原則,包含費用劃分的兩個步驟。

第一步“誰受益,誰負擔”。

第二步“負擔多少,視受益程度而定”。

例:某生產企業設有機修車間和甲、乙兩個生產車間,甲車間生產A產品,乙車間是企業去年新建的車間,生產F產品,2017年4月,機修車間為甲車間提供修理服務20次,每次平均6小時,為乙車間提供修理服務4次,每次平均1小時。

在對機修車間輔助費用分配時,就應該選擇提供服務的時間為分配編制,而不應該是次數,更不應該是A產品、F產品的數量或價值。

二、及時性原則

要及時將各項成本費用分配給受益對象,不得將本應在上期或下期分配的成本費用分配給本期。

不及時分配成本費用必然會影響到成本的及時計算和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也必然會影響成本信息的質量,造成經濟決策的失誤。

例:部分企業按月繳納電費,當月發生的電費次月繳納,並且在取得發票後結轉電費成本,造成電費成本與實際發生月的不符,在企業正常經營時,每月電費變化不大,對成本的影響較小。但在生產波動較大時,會對產品成本產生影響。

三、成本效益性原則

成本分配也要講究成本效益比,即成本分配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而成本分配所帶來的效益要遠大於成本分配的成本才行。

當然這種成本效益比不太好計算,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成本分配工作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一些意義不大的數據收集和計算上,而且要注意成本分配能帶來何種效果。

四、基礎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以完整的、準確的原始記錄為依據,不能憑主觀臆斷亂分配,更不能故意搞亂成本分配秩序,製造虛假成本信息。

如果各項基礎工作做不好,必然使成本分配工作陷入被動局面。

例:某化工廠生產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專門成立供熱車間對各個生產車間提供熱能,該廠共有3個基本生產車間,車間建築面積基本相等,其中丙車間為新建車間,使用了外牆保溫材料。供熱車間輔助生產費用原本按照建築面積分配,但通過安裝計量表檢測後發現,丙車間單位耗熱量僅為其他車間的25%,並將分攤標準改為熱量分攤。

五、管理性原則

成本分配要有利於加強企事業單位成本管理。

成本是一個綜合性指標,既可以用它來進行經濟預測和決策,又可以用它來編製成本計劃,考核各部門的業績,因此提高成本分配的科學性,對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是極為有利的。

例:很多企業存在“以票抵薪”現象,當時,經辦的管理者和財務人員都十分清楚哪些費用是真實存在,哪些費用屬於薪酬,但管理層或財務人員調整後,就無法分清費用的真實性,如果在企業留下暗記,會給稅務部門檢查留下不必要的隱患。

六、多元性原則

成本分配標準是多元的,成本分配方法是多樣化的,成本分配的目的也是多樣的。

因此在進行成本分配時,要靈活應用,不能固定不變的採用某一個分配標準、某一種分配方法。

成本分配只有遵循多元性原則,才能逐步科學化,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例:在生產成本結轉的過程中,採用“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和“約當量法”的結合方法,即材料按照“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處理,其他費用按照“約當量法”處理。

如果你想學習跟多會計相關知識,如果你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會計人進行學習交流,那就趕緊複製下面的鏈接找到屬於自己的會計交流群加入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43bf5610102xl36.htm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