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獨資企業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

財會 老戴淺談稅務籌劃 2019-06-30

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與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關係明晰

一、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與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的關係

依據國家稅法規定,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是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但是,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人是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如果合夥企業的合夥人是個人,那麼他則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合夥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那麼則需繳納企業所得稅。

政策依據是兩個文件:

1.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關於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投資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的通知,財稅[2000]91號。第三條 個人獨資企業以投資者為納稅義務人,合夥企業以每一個合夥人為納稅義務人(以下簡稱投資者)。第四條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餘額,作為投資者個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比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稅項目,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2.《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合夥企業合夥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2008年12月31日印發,財稅【2008】159號。第二條,合夥企業以每一個合夥人為納稅義務人。合夥企業合夥人是自然人的,繳納個人所得稅;合夥人是法人和其他組織的,繳納企業所得稅。

所以,問題中說的情況,就是合夥企業的合夥人為個人,和個人獨資企業一樣,雖然掛著企業之名,實際上只需要考慮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獨資企業可以不繳企業所得稅?

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個人出資經營,歸個人所有和控制、由個人承擔經營風險和享有全部經營收益的企業。它雖然是企業,但實際上它是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這是因為個人獨資企業不是企業法人,不符合企業所得稅法中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必須具有法人資格的規定。既然是按照徵收個人所得稅,那麼個人獨資企業需繳納的稅種有,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個人所得稅等,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如何通過個人獨資企業合理降低企業所得稅?

我們先看另外一個問題:

個人獨資企業,要繳納多少稅呢?

個人獨資企業以投資者為納稅義務人,比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或者根據地方性政策,享受個人所得稅定額核定徵收2%、1.5%的稅率)

個人獨資企業的個人所得稅徵收方式可以按查賬徵收也可以是核定徵收。

年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准予扣除的稅金。

年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速算扣除數

{定額核定徵收的方式,年納稅額=年開票額**2%}

假如一家個人獨資企業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20萬,那麼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00000**35%—14750=55250元

另外,個人獨資企業可以是小規模納稅人也可以是一般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的認定標準是: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應稅行為的年應徵增值稅銷售額在500萬以下或銷售貨物及勞務的應稅行為的年應徵增值稅銷售額不超過80萬(生產企業為50萬)的納稅人為小規模納稅人。原來是小規模納稅人的個人獨資企業如果超過了這個標準將會強制轉為一般納稅人。

假如個人獨資企業想要成為一般納稅人,只要會計健全,並能夠提供準確稅務資料的也可以申請轉為一般納稅人。

再說下個人獨資企業的有什麼好處吧,個獨其實很好理解,就是當個人收入較高的情況下,可以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把個人收入轉為公司營業收入,而在稅收窪地註冊公司的話,還能享受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返稅福利。

三、2%的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

1. 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的由來

前面的文件中已經提到,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在最近一次的個人所得稅改革中,也繼續保持了五級稅率的設計,裡面並沒有2%的稅率。

所以,2%肯定不是一般常見的稅率,只能是核定徵收方式下產生的徵收率。

因為個人往往難以提供賬目,導致不能準確核算個人的所得額,一般情況下,稅務部門會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測算出應稅所得,比如10%的應稅所得率,在各地比較常見。此時,不同的總收入對應原始稅率表上的不同檔次,會形成不同的實際稅負率:

收入30萬,稅負率為0.5%;

收入30萬-90萬,稅負率0.5%-0.83%;

收入90萬-300萬,稅負率0.83%-1.65%;

收入300萬-500萬,稅負率1.65%-2.19%。

很明顯,2%的稅負率出現在最後這一檔。

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不是有限責任公司,它們負有無限責任,不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所以不能徵收企業所得稅,要徵收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

在個稅上按照經營所得來計算,適用的稅率為5%-35%。

2. 查賬徵收的個稅計算

一般情況,這兩種類型的企業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時需要按照會計核算的情況計算自己的個人所得稅。按照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它們需要正確核算自己的收入、成本、費用和相關扣除,通過下面的公式來計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1)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

其中:當年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額=月減除費用(5000元/月)×當年實際經營月份數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假設某個人獨資企業的年度收入總額為400萬元,成本費用等為300萬元。個稅計算方法如下:

(1)當年的扣除額=5000元×12=6萬元

(2)當年的應納稅所得稅=500萬-400萬-6萬=94萬元

對照經營所得稅的稅率表,適用的稅率為35%

(3)當年的應納稅額=94萬×35%-6.55萬=26.35萬。

個人所得稅的稅負=26.35÷500=5.27%

3. 核定應稅所得率的個稅計算

如果企業不能正確計算自己的成本費用,也就是會計核算不健全,稅務局可以批准企業按照應稅所得率方式來計算繳納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就是平常大家常說的核定徵收方式。它的計算方法如下:

(1)應納稅所得額=該年度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稅所得率可以理解為利潤率。

同樣上述的例子,稅務局核定的應稅所得率為10%,那麼應繳納的個稅為:

(1)應納稅所得額=500萬×10%=50萬

對照經營所得稅的稅率表,適用的稅率為30%

(2)應納稅額=50萬×30%-4.05萬=10.95萬元

個人所得稅的稅負=10.95÷500=2.19%

4. 定率徵收方式的個稅計算

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還有一種定率徵收方式,這種徵收方式直接用收入總額乘以稅務局核定的徵收率就直接計算出個人所得稅了。公式如下:

應納稅額=收入總額×核定徵收率

這種模式下,核定徵收率可以理解為個稅的稅負率,根據行業不同,徵收率也不同,一般情況下為0.1%~3%之間,主要看各地稅務局公告

比如,同樣的500萬的收入,如果核定徵收率為2%,那麼應納稅額=500萬×2%=10萬;如果核定徵收率為3%,那麼應納稅額=500萬×3%=15萬;如果核定徵收率為1%,那麼應納稅額=500萬×1%=5萬。

5、問題總結

三種計算方法下都有可能實現個稅的稅負為2%或者以下。

(1)如按查賬徵收方式,若該公司的成本費用特別多,假設為494萬或更多,那麼計算下來當年不用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此種方法繳納個稅的多少主要是公司的經營情況好壞。利潤高,則繳納的個稅多,利潤少或虧損,就少繳納甚至不繳納個稅。

(2)如果該公司所處的行業應稅所得率低於10%,並且公司的收入也不多,那麼個稅的稅負也能低於2%,但如果公司收入比較高,所處行業的應稅所得率比較高,像娛樂業都要20%以上,那麼個稅的稅負就肯定會超過2%。

(3)只有定率徵收方式能夠直接確定當年的個稅稅負水平,年初時稅務局核定的定率是多少,當年就按多少來徵收個人所得稅。多數行業的個稅核定徵收率都會低於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