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菜根譚 國學 文化 王陽明 朱熹 國學書舍 2019-06-15

國學文化《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區別是合理控制,方為聖賢。

《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在很多聖人的言語之中,都提出來無慾無求這樣一種狀態,但是很多人聽到無慾無求四個字的時候,總會產生很多偏頗的理解,很多人認為無慾無求,就是對所有的物質拋開慾念和想法,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概念。

即使是聖人,他也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他也有七情六慾。明朝聖人王陽明就說,聖人從來沒有完全拋開過對於物慾的追求。而且王陽明一生也是仕途人生,一生都在做官。其實聖人和凡人之間的區別並非是完全的放下了慾念,而是懂得控制自我的慾念。

他們不會讓自己的慾念來左右自我的情緒,而是懂得以自己的意志來控制自意念的行為,懂得把慾念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以內,懂得把七情六慾,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之內。

《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無風月花柳,不成造化。無情慾嗜好,不成心體。只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則嗜慾莫非天機,塵情即是理境矣。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清風明月和花草樹木,就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大自然,如果沒有七情六慾,和愛憎好惡。就無法構築一個完善的內心狀態,只要能夠由自己去主宰萬事萬物的慾念,而不讓外事外物來主宰我們,那麼一切的物慾嗜好,都可以是自然最本真的趣味,在紅塵俗世中也包含著內心的理想境界。

《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曾經朱熹就提出:“存天理去人慾”,在這裡所謂的天理,就是說本身應該存有的那些七情六慾,保留自己合理的慾望和七情六慾,而去除那些不該有的妄念,這是存天理去人慾最好的一種解釋。

聖人也無法斷絕自己七情六慾的念頭,他也無法做到完全的放下自我的內心慾望,就如同清風明月繁花綠柳,本來就是大自然中的事物。

所以人的七情六慾也是我們內心本來應該存有的趣味,大家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內心真的完全對於七情六慾沒有任何念頭,那麼他的一生也是蒼白的。像這樣的人即便他做到了真正的修行,也是沒有靈魂的一種修渡,真正好的修行是建立在七情六慾之上,仍然能夠控制自我的慾念。

《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沒有慾望的人或許只是草木一般沒有靈魂,聖人也不能無情,聖人也有平凡人的需求,他們只是富有智慧,只是懂得控制而已。

所以我們應該保留人生中的那些喜怒哀樂,更應該保留人生中的那些七情六慾。它是自然的本性,只是凡夫俗子控制的不是那麼巧妙,而聖人能控制的非常合理,這就是聖與俗的區別。

在合理的狀況下,我們需要有保留一種對人生的追求,需要有一種對於人生趣味的滿足。我們的慾望也是應該得到滿足的,只要不是成為那些慾望的奴隸,只要沒有無休止的滿足自己的妄念,那麼所有的趣味都應該保留,這才能夠達到內心澄澈,洞穿俗世的境界。

《菜根譚》:聖人本有慾念,如能合理控制,方為俗世聖賢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菜根譚》中的智慧怎麼理解的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