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本質兒童公益—小螞蟻 2019-07-19
"

最近我們很流行這句話叫c位出道。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所謂的姥姥,為什麼成了我們家庭帶娃裡的鐘立軍。我們管母親的媽媽叫外婆,對於外婆就如同臺灣的至理名言,外婆的澎湖灣一樣,是有著不一樣的追憶了。很多的人的年輕的記憶都是在姥姥的陪伴下長大的,我們從小就是在他們照顧下長大,家家戶戶看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姥姥。我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姥姥帶,姥姥現在和我們住在一起,姥姥對孩子的疼愛是無微不至的。剛剛把老大帶到上小學,老二就出生了,現在老二也上了幼兒園,終於姥姥和姥爺有一些時間可以休息了,但是每天得接送上下幼兒園,都是他們來去做,回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帶孩子寫作業,其實我們就跟他講很多關於這樣家庭和睦的事情,針對這樣一個情況的話,相信在中國並不屬於少數的。為什麼同樣都是父母,奶奶和姥姥是不一樣的待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交給姥姥奶奶?

【1】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我們都知道,養孩子和帶孩子是一項體力活,吃力不討好,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照顧好了是應該的,照顧不好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對於年紀大的人往往體力不足,爺爺奶奶不願意的時候,只有親媽才心疼閨女是必然會替女兒承擔起了帶娃的重任的。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都是有矛盾的,婆婆大人喜歡以過來人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新女性看過育兒書,育兒節目之後更喜歡用現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在帶孩子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基本上很難輕易化解的。

身邊普遍的都是女方要比男方小,那麼女方的父母基本上比絕大數的,比男方的父母的年紀要小,所以的話奶奶年紀比較大,姥姥會比較年輕一點,年紀大的人帶孩子吃力,晚上起來餵奶尿神。孩子交給姥姥帶。

"

最近我們很流行這句話叫c位出道。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所謂的姥姥,為什麼成了我們家庭帶娃裡的鐘立軍。我們管母親的媽媽叫外婆,對於外婆就如同臺灣的至理名言,外婆的澎湖灣一樣,是有著不一樣的追憶了。很多的人的年輕的記憶都是在姥姥的陪伴下長大的,我們從小就是在他們照顧下長大,家家戶戶看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姥姥。我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姥姥帶,姥姥現在和我們住在一起,姥姥對孩子的疼愛是無微不至的。剛剛把老大帶到上小學,老二就出生了,現在老二也上了幼兒園,終於姥姥和姥爺有一些時間可以休息了,但是每天得接送上下幼兒園,都是他們來去做,回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帶孩子寫作業,其實我們就跟他講很多關於這樣家庭和睦的事情,針對這樣一個情況的話,相信在中國並不屬於少數的。為什麼同樣都是父母,奶奶和姥姥是不一樣的待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交給姥姥奶奶?

【1】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我們都知道,養孩子和帶孩子是一項體力活,吃力不討好,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照顧好了是應該的,照顧不好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對於年紀大的人往往體力不足,爺爺奶奶不願意的時候,只有親媽才心疼閨女是必然會替女兒承擔起了帶娃的重任的。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都是有矛盾的,婆婆大人喜歡以過來人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新女性看過育兒書,育兒節目之後更喜歡用現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在帶孩子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基本上很難輕易化解的。

身邊普遍的都是女方要比男方小,那麼女方的父母基本上比絕大數的,比男方的父母的年紀要小,所以的話奶奶年紀比較大,姥姥會比較年輕一點,年紀大的人帶孩子吃力,晚上起來餵奶尿神。孩子交給姥姥帶。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2】為了和平,姥姥帶娃是首選

而在一個家庭來講和媽媽和姥姥的觀點更加容易一致,教養的一致性,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也是一樣的,總共有兩套方案來執行吧,如果出現了意見相悖的時候,媽媽和姥姥更容易溝通,姥姥更能接受自己閨女的那一套理論。

姥姥帶孩子會減少媽媽的情緒波動,媽媽的情緒波動,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和智力發展,我們可以想一想那些產後抑鬱的往往就是因為環境所導致的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到舒適呢,那就是從小疼愛她的人在身邊照顧,所以她分享他們所帶來的壓力,這樣一來媽媽心情好了,不僅會給寶寶提供更優質的母乳,還會增加寶寶的安全性培養,寶寶身心都處於有利的環境當中才會更加健康更加聰明。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是姥姥帶孩子的話更加和諧,寶寶更有愛心,姥姥帶孩子媽媽更加放心,心情愉悅,對於老公來說也會很好,並且會讓女婿覺得對丈母孃帶孩子辛苦,抱有感激之情,對於雙方的父母的相處更加用心,這樣了長期與女兒女婿相處,看到自己的女兒支持你去幹活也不心疼,反而會晃的女婿,三者之間的關係自然融洽,而在這樣融洽和睦的關係當中,寶寶會更加富有愛心。

"

最近我們很流行這句話叫c位出道。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所謂的姥姥,為什麼成了我們家庭帶娃裡的鐘立軍。我們管母親的媽媽叫外婆,對於外婆就如同臺灣的至理名言,外婆的澎湖灣一樣,是有著不一樣的追憶了。很多的人的年輕的記憶都是在姥姥的陪伴下長大的,我們從小就是在他們照顧下長大,家家戶戶看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姥姥。我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姥姥帶,姥姥現在和我們住在一起,姥姥對孩子的疼愛是無微不至的。剛剛把老大帶到上小學,老二就出生了,現在老二也上了幼兒園,終於姥姥和姥爺有一些時間可以休息了,但是每天得接送上下幼兒園,都是他們來去做,回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帶孩子寫作業,其實我們就跟他講很多關於這樣家庭和睦的事情,針對這樣一個情況的話,相信在中國並不屬於少數的。為什麼同樣都是父母,奶奶和姥姥是不一樣的待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交給姥姥奶奶?

【1】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我們都知道,養孩子和帶孩子是一項體力活,吃力不討好,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照顧好了是應該的,照顧不好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對於年紀大的人往往體力不足,爺爺奶奶不願意的時候,只有親媽才心疼閨女是必然會替女兒承擔起了帶娃的重任的。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都是有矛盾的,婆婆大人喜歡以過來人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新女性看過育兒書,育兒節目之後更喜歡用現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在帶孩子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基本上很難輕易化解的。

身邊普遍的都是女方要比男方小,那麼女方的父母基本上比絕大數的,比男方的父母的年紀要小,所以的話奶奶年紀比較大,姥姥會比較年輕一點,年紀大的人帶孩子吃力,晚上起來餵奶尿神。孩子交給姥姥帶。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2】為了和平,姥姥帶娃是首選

而在一個家庭來講和媽媽和姥姥的觀點更加容易一致,教養的一致性,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也是一樣的,總共有兩套方案來執行吧,如果出現了意見相悖的時候,媽媽和姥姥更容易溝通,姥姥更能接受自己閨女的那一套理論。

姥姥帶孩子會減少媽媽的情緒波動,媽媽的情緒波動,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和智力發展,我們可以想一想那些產後抑鬱的往往就是因為環境所導致的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到舒適呢,那就是從小疼愛她的人在身邊照顧,所以她分享他們所帶來的壓力,這樣一來媽媽心情好了,不僅會給寶寶提供更優質的母乳,還會增加寶寶的安全性培養,寶寶身心都處於有利的環境當中才會更加健康更加聰明。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是姥姥帶孩子的話更加和諧,寶寶更有愛心,姥姥帶孩子媽媽更加放心,心情愉悅,對於老公來說也會很好,並且會讓女婿覺得對丈母孃帶孩子辛苦,抱有感激之情,對於雙方的父母的相處更加用心,這樣了長期與女兒女婿相處,看到自己的女兒支持你去幹活也不心疼,反而會晃的女婿,三者之間的關係自然融洽,而在這樣融洽和睦的關係當中,寶寶會更加富有愛心。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3】姥姥帶娃容易出現的三種狀況

但是老年人帶孩子也會有一點點,一些狀況,我們今天就通過以下三個部分,簡單講一下姥姥帶孩子一般會出現的情況。

(1)過分溺愛和放縱

很多家庭都有隔輩親的現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面對孫子和外孫總是過分的寵愛,小的時候追在後面餵飯,到了高中了還不讓她去提東西,零花錢隨便給,前幾天我們看到一則新聞,12歲男孩弒母,冷漠應對。這則新聞上了熱搜,大家都在感嘆,孩子的冷血,在新聞中也說出了一個讓我們感嘆的事實,那就是這個孩子從小都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孩子之前有過行偷竊的行為。他曾經偷竊過他爺爺的2000塊錢,但是他的爺爺並沒有當一回事,在他殺害他的母親指認的當天,他爺爺還抱了一下她的臉,可以看出來這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2)包辦替代和保護

很多家庭從來不讓孩子做任何的體力活,醬油瓶倒了都不用扶,孩子從小學會應該有的獨立能力少之又少,其實,老年人對孩子的寵愛就表現在這個方面上,他對孩子是10分的溺愛,很多時候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根本不讓他去做,只要認為他學習好了就一切都OK了。

(3)隔代教育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小時候都聽過一個故事,一個鄰居的男孩從小由奶奶帶大,她的奶奶最喜歡說的話就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久而久之男孩對什麼都不是很瞭解,生活常識都欠缺。有一次他用削鉛筆的刀劃到了自己手指後,手指流血的時候,他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可笑的故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故事當中的話,很多隔代教育後人容易讓孩子產生了一種巨嬰的感覺。

以上講的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個例,在生活中,姥姥幫你帶孩子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將孩子培養成才的姥姥和奶奶也都有,今天我們只是就一個話題和大家進行了簡單的溝通。不知道你們家到底是奶奶幫你帶孩子還是姥姥幫你帶孩子呢?

"

最近我們很流行這句話叫c位出道。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所謂的姥姥,為什麼成了我們家庭帶娃裡的鐘立軍。我們管母親的媽媽叫外婆,對於外婆就如同臺灣的至理名言,外婆的澎湖灣一樣,是有著不一樣的追憶了。很多的人的年輕的記憶都是在姥姥的陪伴下長大的,我們從小就是在他們照顧下長大,家家戶戶看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姥姥。我們家的孩子現在就是姥姥帶,姥姥現在和我們住在一起,姥姥對孩子的疼愛是無微不至的。剛剛把老大帶到上小學,老二就出生了,現在老二也上了幼兒園,終於姥姥和姥爺有一些時間可以休息了,但是每天得接送上下幼兒園,都是他們來去做,回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還要帶孩子寫作業,其實我們就跟他講很多關於這樣家庭和睦的事情,針對這樣一個情況的話,相信在中國並不屬於少數的。為什麼同樣都是父母,奶奶和姥姥是不一樣的待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庭會選擇將孩子交給姥姥奶奶?

【1】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

我們都知道,養孩子和帶孩子是一項體力活,吃力不討好,這可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照顧好了是應該的,照顧不好是要負責任的,所以對於年紀大的人往往體力不足,爺爺奶奶不願意的時候,只有親媽才心疼閨女是必然會替女兒承擔起了帶娃的重任的。

從古至今婆媳相處都是有矛盾的,婆婆大人喜歡以過來人的自己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新女性看過育兒書,育兒節目之後更喜歡用現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所以在帶孩子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而且這種矛盾是基本上很難輕易化解的。

身邊普遍的都是女方要比男方小,那麼女方的父母基本上比絕大數的,比男方的父母的年紀要小,所以的話奶奶年紀比較大,姥姥會比較年輕一點,年紀大的人帶孩子吃力,晚上起來餵奶尿神。孩子交給姥姥帶。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2】為了和平,姥姥帶娃是首選

而在一個家庭來講和媽媽和姥姥的觀點更加容易一致,教養的一致性,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在帶孩子這個問題上也是一樣的,總共有兩套方案來執行吧,如果出現了意見相悖的時候,媽媽和姥姥更容易溝通,姥姥更能接受自己閨女的那一套理論。

姥姥帶孩子會減少媽媽的情緒波動,媽媽的情緒波動,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和智力發展,我們可以想一想那些產後抑鬱的往往就是因為環境所導致的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他感覺到舒適呢,那就是從小疼愛她的人在身邊照顧,所以她分享他們所帶來的壓力,這樣一來媽媽心情好了,不僅會給寶寶提供更優質的母乳,還會增加寶寶的安全性培養,寶寶身心都處於有利的環境當中才會更加健康更加聰明。

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是姥姥帶孩子的話更加和諧,寶寶更有愛心,姥姥帶孩子媽媽更加放心,心情愉悅,對於老公來說也會很好,並且會讓女婿覺得對丈母孃帶孩子辛苦,抱有感激之情,對於雙方的父母的相處更加用心,這樣了長期與女兒女婿相處,看到自己的女兒支持你去幹活也不心疼,反而會晃的女婿,三者之間的關係自然融洽,而在這樣融洽和睦的關係當中,寶寶會更加富有愛心。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3】姥姥帶娃容易出現的三種狀況

但是老年人帶孩子也會有一點點,一些狀況,我們今天就通過以下三個部分,簡單講一下姥姥帶孩子一般會出現的情況。

(1)過分溺愛和放縱

很多家庭都有隔輩親的現象。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面對孫子和外孫總是過分的寵愛,小的時候追在後面餵飯,到了高中了還不讓她去提東西,零花錢隨便給,前幾天我們看到一則新聞,12歲男孩弒母,冷漠應對。這則新聞上了熱搜,大家都在感嘆,孩子的冷血,在新聞中也說出了一個讓我們感嘆的事實,那就是這個孩子從小都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孩子之前有過行偷竊的行為。他曾經偷竊過他爺爺的2000塊錢,但是他的爺爺並沒有當一回事,在他殺害他的母親指認的當天,他爺爺還抱了一下她的臉,可以看出來這是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2)包辦替代和保護

很多家庭從來不讓孩子做任何的體力活,醬油瓶倒了都不用扶,孩子從小學會應該有的獨立能力少之又少,其實,老年人對孩子的寵愛就表現在這個方面上,他對孩子是10分的溺愛,很多時候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根本不讓他去做,只要認為他學習好了就一切都OK了。

(3)隔代教育容易泯滅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小時候都聽過一個故事,一個鄰居的男孩從小由奶奶帶大,她的奶奶最喜歡說的話就是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久而久之男孩對什麼都不是很瞭解,生活常識都欠缺。有一次他用削鉛筆的刀劃到了自己手指後,手指流血的時候,他嚎啕大哭邊哭邊說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其實這是一個很可笑的故事,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故事當中的話,很多隔代教育後人容易讓孩子產生了一種巨嬰的感覺。

以上講的其實都是生活中的個例,在生活中,姥姥幫你帶孩子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將孩子培養成才的姥姥和奶奶也都有,今天我們只是就一個話題和大家進行了簡單的溝通。不知道你們家到底是奶奶幫你帶孩子還是姥姥幫你帶孩子呢?

憑什麼現在都是姥姥帶娃?答案太現實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