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
"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同事小美因為家中老人有事,讓兒子兵兵跟著她來上一天班。

中午大家一起吃飯,順便去便利店,兵兵跟小美提出要門口的貨架的糖。

我順著兵兵手指的方向,看到是收銀處貨架新到的一種跳跳糖。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糖果天然沒有抵抗力,這種糖也不貴,我以為小美會答應兒子的要求。

結果小美只是說:"吃糖媽媽不反對,不過'金字塔'尖兒最下面一層是什麼呀,塔頂的東西已經夠了,兵兵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不需要呢?"

兵兵睜著可愛的大眼睛,咕嚕嚕一轉,說道:"金字塔最下面是飯,最上面是糖,小朋友的飲食裡面,糖只能佔一小部分,多吃飯身體才會棒棒的,媽媽,不買了,等我吃完家裡的再說吧!"

我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什麼'金字塔',還塔尖什麼的,母子倆這是說什麼謎語呢。

小美笑著跟我解釋說,是她給兒子買的一個營養食譜掛圖,人體需要的營養一目瞭然,是教育孩子營養分類的。

原來如此,孩子充分理解了背後的道理,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也不需要父母強制的要求,是可以這樣有效溝通的。

怪不得兵兵沒有哭鬧也沒有和媽媽爭執,母子倆有商有量,結果令人愉快。

現在很多人提出懂事的孩子多麼委屈,懂事的孩子都是壓抑了自己的天性等等,好像孩子不能懂事,孩子懂事就是"有苦說不出"。

事實真的如此嗎?孩子必須要大哭大鬧要挾父母才正常?

只要父母掌握好方法,好商量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出來的。

好商量的背後,是充分的共情

演員胡可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有一次,因為帶弟弟尼莫去體檢,讓獨自一人在美術班上課的哥哥安吉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安吉雖然是哥哥,但也是個孩子啊。遲遲見不到自己媽媽,安吉傷心的大哭。

"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同事小美因為家中老人有事,讓兒子兵兵跟著她來上一天班。

中午大家一起吃飯,順便去便利店,兵兵跟小美提出要門口的貨架的糖。

我順著兵兵手指的方向,看到是收銀處貨架新到的一種跳跳糖。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糖果天然沒有抵抗力,這種糖也不貴,我以為小美會答應兒子的要求。

結果小美只是說:"吃糖媽媽不反對,不過'金字塔'尖兒最下面一層是什麼呀,塔頂的東西已經夠了,兵兵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不需要呢?"

兵兵睜著可愛的大眼睛,咕嚕嚕一轉,說道:"金字塔最下面是飯,最上面是糖,小朋友的飲食裡面,糖只能佔一小部分,多吃飯身體才會棒棒的,媽媽,不買了,等我吃完家裡的再說吧!"

我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什麼'金字塔',還塔尖什麼的,母子倆這是說什麼謎語呢。

小美笑著跟我解釋說,是她給兒子買的一個營養食譜掛圖,人體需要的營養一目瞭然,是教育孩子營養分類的。

原來如此,孩子充分理解了背後的道理,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也不需要父母強制的要求,是可以這樣有效溝通的。

怪不得兵兵沒有哭鬧也沒有和媽媽爭執,母子倆有商有量,結果令人愉快。

現在很多人提出懂事的孩子多麼委屈,懂事的孩子都是壓抑了自己的天性等等,好像孩子不能懂事,孩子懂事就是"有苦說不出"。

事實真的如此嗎?孩子必須要大哭大鬧要挾父母才正常?

只要父母掌握好方法,好商量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出來的。

好商量的背後,是充分的共情

演員胡可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有一次,因為帶弟弟尼莫去體檢,讓獨自一人在美術班上課的哥哥安吉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安吉雖然是哥哥,但也是個孩子啊。遲遲見不到自己媽媽,安吉傷心的大哭。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同事小美因為家中老人有事,讓兒子兵兵跟著她來上一天班。

中午大家一起吃飯,順便去便利店,兵兵跟小美提出要門口的貨架的糖。

我順著兵兵手指的方向,看到是收銀處貨架新到的一種跳跳糖。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糖果天然沒有抵抗力,這種糖也不貴,我以為小美會答應兒子的要求。

結果小美只是說:"吃糖媽媽不反對,不過'金字塔'尖兒最下面一層是什麼呀,塔頂的東西已經夠了,兵兵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不需要呢?"

兵兵睜著可愛的大眼睛,咕嚕嚕一轉,說道:"金字塔最下面是飯,最上面是糖,小朋友的飲食裡面,糖只能佔一小部分,多吃飯身體才會棒棒的,媽媽,不買了,等我吃完家裡的再說吧!"

我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什麼'金字塔',還塔尖什麼的,母子倆這是說什麼謎語呢。

小美笑著跟我解釋說,是她給兒子買的一個營養食譜掛圖,人體需要的營養一目瞭然,是教育孩子營養分類的。

原來如此,孩子充分理解了背後的道理,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也不需要父母強制的要求,是可以這樣有效溝通的。

怪不得兵兵沒有哭鬧也沒有和媽媽爭執,母子倆有商有量,結果令人愉快。

現在很多人提出懂事的孩子多麼委屈,懂事的孩子都是壓抑了自己的天性等等,好像孩子不能懂事,孩子懂事就是"有苦說不出"。

事實真的如此嗎?孩子必須要大哭大鬧要挾父母才正常?

只要父母掌握好方法,好商量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出來的。

好商量的背後,是充分的共情

演員胡可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有一次,因為帶弟弟尼莫去體檢,讓獨自一人在美術班上課的哥哥安吉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安吉雖然是哥哥,但也是個孩子啊。遲遲見不到自己媽媽,安吉傷心的大哭。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直到胡可匆忙趕來,安吉看到媽媽,裝作沒看見,既不跑過去,也不叫媽媽。

氣喘吁吁的胡可看兒子這反應,理解兒子肯定生氣了。

她走過去抱著安吉,輕聲安慰他,跟他道歉:

"對不起寶貝,因為帶弟弟去體檢,所以耽誤了一點時間。"

聽到媽媽的解釋,小安吉氣消了一半,但是仍很心不甘的問胡可:"你不是在我上學的時候帶弟弟體檢了嗎?"

胡可耐心地解釋:"是還有一些項目沒有做完。"

安吉不再追問,他畫了一幅蝸牛,說送給媽媽。

胡可立刻說:"為什麼要送我蝸牛呢?是因為我很慢來的對不對?像一個蝸牛一樣慢對不對?"

這不就是孩子的心聲嗎?安吉輕聲"嗯"了一聲表示同意,就這樣,原諒了媽媽。

就這樣,安吉的情緒被胡可用共情輕易化解了。

試想,如果看見孩子發脾氣,作為媽媽的胡可也發脾氣——我遲到還不是因為我帶弟弟體檢嗎?你就等一下怎麼了?

那麼即使小安吉知道媽媽為什麼遲到,也不願意立刻原諒媽媽。

每個人都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被理解了,才可能去理解別人。

他著急等待的心情被理解了,嫌媽媽慢的情緒被化解了,還有什麼值得他生氣的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共情,理解孩子,就會收穫一個具有共情能力的孩子。

想讓孩子理解父母,先從對孩子共情開始。

良好的溝通是有商有量前提

閨蜜玲玲跟我吐槽說,給女兒報了鋼琴課以後,就和安逸的日子告別了。

她說,報這樣那樣的興趣班、培訓班,其實考驗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每週固定幾次送去上課,孩子上課,家長在一旁等待一到兩個小時,百無聊賴。

有時遇到加班等突發事件,還要臨時變更時間,跟老師打招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玲玲女兒從開始上鋼琴課就沒有流露過厭煩情緒,一直很自覺,不需要催促。

尤其是看班裡其他被父母逼著來上課的孩子,玲玲更是慶幸自己有個聽話的女兒。

直到有一天,無意聽到女兒和同學聊天,她才知道,女兒這麼聽話的原因。

同學:"學琴好累啊,我有幾次裝病不去上課,我媽竟然同意了,後來落下課程多,漸漸就不學了。"

女兒:"我媽媽在我學樂器前就問過我想學哪個,當時在鋼琴和小提琴中我選擇了鋼琴。是我自己挑的,我就要為自己負責。"

"我媽媽每週送我上課很辛苦,她說學一門樂器不是為了虛榮也不是為了攀比,而是多一個技能,將來就多一種可能。"

玲玲聽了又驚又喜,原來學琴之前和女兒的溝通,這麼有效,而且都得到了女兒的充分理解,她立刻覺得,送孩子的辛苦都不算什麼了。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作為父母,常常回覺得孩子小,說得多也聽不懂,只要照做就可以了,父母是不會害自己孩子的。

然而,我們不能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

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陳忻說過,英語裡面有一個ownership的概念,意思就是擁有感,當孩子認為某件事屬於他,他就會為這件事負責,反之,則會產生與他無關的感受。

當一件事情與他產生了切實的關係,他才有克服困難的動機和做好的決心。

而充分的溝通,就是在建立這種"擁有感",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與他息息相關的,別人無可替代,他是說了算的主人。

孩子懂規則,一切好商量

近日,廣東一位律師媽媽與10歲兒子簽署建立規則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

"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同事小美因為家中老人有事,讓兒子兵兵跟著她來上一天班。

中午大家一起吃飯,順便去便利店,兵兵跟小美提出要門口的貨架的糖。

我順著兵兵手指的方向,看到是收銀處貨架新到的一種跳跳糖。

孩子畢竟是孩子,對糖果天然沒有抵抗力,這種糖也不貴,我以為小美會答應兒子的要求。

結果小美只是說:"吃糖媽媽不反對,不過'金字塔'尖兒最下面一層是什麼呀,塔頂的東西已經夠了,兵兵想一想,你到底需要不需要呢?"

兵兵睜著可愛的大眼睛,咕嚕嚕一轉,說道:"金字塔最下面是飯,最上面是糖,小朋友的飲食裡面,糖只能佔一小部分,多吃飯身體才會棒棒的,媽媽,不買了,等我吃完家裡的再說吧!"

我在一旁看得一頭霧水,什麼'金字塔',還塔尖什麼的,母子倆這是說什麼謎語呢。

小美笑著跟我解釋說,是她給兒子買的一個營養食譜掛圖,人體需要的營養一目瞭然,是教育孩子營養分類的。

原來如此,孩子充分理解了背後的道理,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說教,也不需要父母強制的要求,是可以這樣有效溝通的。

怪不得兵兵沒有哭鬧也沒有和媽媽爭執,母子倆有商有量,結果令人愉快。

現在很多人提出懂事的孩子多麼委屈,懂事的孩子都是壓抑了自己的天性等等,好像孩子不能懂事,孩子懂事就是"有苦說不出"。

事實真的如此嗎?孩子必須要大哭大鬧要挾父母才正常?

只要父母掌握好方法,好商量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出來的。

好商量的背後,是充分的共情

演員胡可有兩個可愛的兒子,有一次,因為帶弟弟尼莫去體檢,讓獨自一人在美術班上課的哥哥安吉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安吉雖然是哥哥,但也是個孩子啊。遲遲見不到自己媽媽,安吉傷心的大哭。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直到胡可匆忙趕來,安吉看到媽媽,裝作沒看見,既不跑過去,也不叫媽媽。

氣喘吁吁的胡可看兒子這反應,理解兒子肯定生氣了。

她走過去抱著安吉,輕聲安慰他,跟他道歉:

"對不起寶貝,因為帶弟弟去體檢,所以耽誤了一點時間。"

聽到媽媽的解釋,小安吉氣消了一半,但是仍很心不甘的問胡可:"你不是在我上學的時候帶弟弟體檢了嗎?"

胡可耐心地解釋:"是還有一些項目沒有做完。"

安吉不再追問,他畫了一幅蝸牛,說送給媽媽。

胡可立刻說:"為什麼要送我蝸牛呢?是因為我很慢來的對不對?像一個蝸牛一樣慢對不對?"

這不就是孩子的心聲嗎?安吉輕聲"嗯"了一聲表示同意,就這樣,原諒了媽媽。

就這樣,安吉的情緒被胡可用共情輕易化解了。

試想,如果看見孩子發脾氣,作為媽媽的胡可也發脾氣——我遲到還不是因為我帶弟弟體檢嗎?你就等一下怎麼了?

那麼即使小安吉知道媽媽為什麼遲到,也不願意立刻原諒媽媽。

每個人都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被理解了,才可能去理解別人。

他著急等待的心情被理解了,嫌媽媽慢的情緒被化解了,還有什麼值得他生氣的呢?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共情,理解孩子,就會收穫一個具有共情能力的孩子。

想讓孩子理解父母,先從對孩子共情開始。

良好的溝通是有商有量前提

閨蜜玲玲跟我吐槽說,給女兒報了鋼琴課以後,就和安逸的日子告別了。

她說,報這樣那樣的興趣班、培訓班,其實考驗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每週固定幾次送去上課,孩子上課,家長在一旁等待一到兩個小時,百無聊賴。

有時遇到加班等突發事件,還要臨時變更時間,跟老師打招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玲玲女兒從開始上鋼琴課就沒有流露過厭煩情緒,一直很自覺,不需要催促。

尤其是看班裡其他被父母逼著來上課的孩子,玲玲更是慶幸自己有個聽話的女兒。

直到有一天,無意聽到女兒和同學聊天,她才知道,女兒這麼聽話的原因。

同學:"學琴好累啊,我有幾次裝病不去上課,我媽竟然同意了,後來落下課程多,漸漸就不學了。"

女兒:"我媽媽在我學樂器前就問過我想學哪個,當時在鋼琴和小提琴中我選擇了鋼琴。是我自己挑的,我就要為自己負責。"

"我媽媽每週送我上課很辛苦,她說學一門樂器不是為了虛榮也不是為了攀比,而是多一個技能,將來就多一種可能。"

玲玲聽了又驚又喜,原來學琴之前和女兒的溝通,這麼有效,而且都得到了女兒的充分理解,她立刻覺得,送孩子的辛苦都不算什麼了。

教育家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作為父母,常常回覺得孩子小,說得多也聽不懂,只要照做就可以了,父母是不會害自己孩子的。

然而,我們不能忘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

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陳忻說過,英語裡面有一個ownership的概念,意思就是擁有感,當孩子認為某件事屬於他,他就會為這件事負責,反之,則會產生與他無關的感受。

當一件事情與他產生了切實的關係,他才有克服困難的動機和做好的決心。

而充分的溝通,就是在建立這種"擁有感",讓孩子明白,什麼事情是與他息息相關的,別人無可替代,他是說了算的主人。

孩子懂規則,一切好商量

近日,廣東一位律師媽媽與10歲兒子簽署建立規則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

有一個好商量的娃是種什麼體驗?

這位媽媽在五年間與孩子簽署了四份協議,目的是讓孩子明白,這世界上還有"規則"這種東西。

許多網友評論說母子之間這樣做會不會沒有人情味,但實際上是,孩子從最初的被動到後來的開心主動,成長了許多。

媽媽說,瞭解了這些規則,孩子不再提出無理要求,比如,如果"晚上主動看書學習""在學校得到表揚",將被獎勵數量不等的"星星";如果違規則將被扣除"星星",每週達到一百顆星星後,可以"滿足一個願望或者獲得一份神祕禮物"。

孩子不再胡亂要玩具,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小星星"沒掙夠,想要玩具,按照規則,就不能買。

同時孩子有了努力的方向,修正自己的行為,主動看書,在學校好好表現得到表揚等,爭取儘快掙夠小星星獲取獎勵。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過,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對於孩子也不例外,他終有一天要長大,走入社會,父母要做的,就是建立孩子的規則意識,讓他在社會允許的方式下生存。

當大家都遵守這個規則,那麼公平就建立起來了,就好像有一個第三方進行監督一樣,孩子感受到了公平,以及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價值。

孩子不會再無理取鬧,他懂得規則不可改變,並學會利用規則為自己爭取權利。

這樣的孩子,就是有商有量,懂事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家長希望他自由成長,充分享受愛和自由,然而,孩子的成長也伴隨著誘惑和慾望。

家長要做的,就是合理引導,懂得共情、真誠與孩子溝通、建立規則,這樣,收穫一個好商量的孩子,不再是難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