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恐怖親戚:誰讓你家最有錢呢?

作者:王語華

來源:女神30(ID:ns30riji)

中國式的恐怖親戚:誰讓你家最有錢呢?

我很少回讀者來信時,有情緒。但這一次,我差點沒忍住,因為這家人的相處模式,太奇葩了!

1

以下是這位讀者來信:

語姐姐,我是一位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我和我老公是同學,我們拍拖十年才步入婚姻。

我老公十分孝順,我也很愛我老公。

但他的原生家庭有點複雜。

他爸爸70多歲了身體不大好,前陣因為肝癌醫治剛好;

他媽媽因高血壓中風住院四年多了,有請護工阿姨在照顧;

二哥(二哥去世了)的女兒讀小學從老家轉學來我們住的城市,她學費是我老公在負擔;

他大哥生意失敗後,偶爾也問我老公借幾次生活費,都沒有還過。

他姐因為離異了帶著兒子來投奔我們,前不久買了房才搬出去。但她姐經濟緊張也是要我老公支援。

我老公壓力超級大,前年我們也買了別墅今年才在裝修。

他姐說等我們裝好,她也想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留著她那套房子當培訓機構。

現在的問題是他爸爸有了另外的某阿姨,阿姨比公公小30多歲還帶個女兒,他們大概認識好幾年了。

在老家他爸也豪裝了一套120方帶大陽臺的房子,他爸對子女說以後這套房子給某阿姨,你們姐弟不能有爭議

最近他爸想帶著小老婆和她的女兒上來和我們一起住,可能是想做我們思想工作,讓我們接受他和小老婆。

還有他想帶小老婆的女兒上來讀書,學費要我們出,還要每月給2千元生活費,說讓小老婆幫我們搞衛生做飯接送小孩。

他爸爸說就算我們不同意,他也堅持帶某阿姨和她女兒來一起住。

不過他爸和那阿姨沒領結婚證,諮詢一下語姐姐,哪天他爸爸老去了,我們有義務贍養她母女倆嗎?

現在我被這些事情弄得很心煩,我內心是很不願意他爸和某阿姨一家住到我們新家來。

我覺得我老公攬了這麼大家子的事太累了,好心疼老公。

請問一下語姐姐,我不想他們來住,又該怎麼處理這些矛盾呢?如果他們一定要來我該怎麼辦?


2

我的回覆:

不清楚你老公在怎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

毫無疑問,他及他的家人毫無邊界感

關係的親密和連接確實能讓我們得到安全感,但失去邊界的親密關係最終只能帶給所有人更大的傷害。

這種例子不用再舉了。不過像你老公這麼“極致”的例子,卻也罕見。

借錢可以不用還?賣個可憐,就可以白吃白住?你家是旅館?說來住就來住,還不用付房費。問題是,不是短住走親戚,而是長期啊!

自己有房子,還要住你家,留著自己房子賺錢?這都什麼親戚呀?

婆婆還活著,公公明目張膽養小三,還送小三房子,子女不得爭議?

公公還要帶小三到你家去住?還要你們養小三家的孩子?還得送生活費?還指望自己去世了,兒子幫自己養小三?

你老公內心沒憤怒嗎?視自己親媽不見嗎?視自己的爸爸如此作為嗎?

自己的房子被人侵佔,說來住就來住,白住還要你們付錢養別人一家老小。你們家的模式,真把我看呆了!

你們家是提款機嗎?開銀行嗎?在哪裡呀?告訴我們,你們這麼“好說話”,我們帶上幾千人都去找你們好不好~

這種無恥的親戚或親人,即便絕了交又如何呢?你們會吃虧嗎?會有損失嗎?NO,沒有。

你說心疼你老公,我倒覺得你老公沒啥心疼的。自己小家照顧成這樣。他的問題太大了!

我只是可憐你們的孩子,自己的父親保護不了自己小家的邊界和安全,家不是家的樣子。

來來往往的閒雜人等,他們以親人之名,壓榨你家,他們愛的只是你家的錢,沒有愛過你們的人。

萬一哪天,你家沒那麼好過了,相信,他們都會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是你們縱容,他們當吸血蟲,當寄生蟲,還各個理直氣壯的樣子,難道不是被你們慣的嗎?

清醒清醒吧。

把自己家弄成這樣烏煙瘴氣,亂七八糟的,你們還算一個獨立的家庭嗎?

你們家是慈善機構,旅館?一個用則拿之,沒用棄之的地方?

所以我說,心疼你們的孩子。你們做父母的沒給孩子一個安靜、獨立、安全的家。也沒有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時刻要記住,你和你先生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小家。你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維護自己小家的完整,不受侵犯。

別人,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難處。每個人都要先照顧好自己家,有餘力可適當幫助。但不能鳩佔鵲巢吧?

這是你家,你難道不應該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誰也別再打你家的主意了!老孃受夠你們這幫吸血鬼了!

回到自己家去。老孃不欠你們的!

其實你這麼說,真正害怕的應該是他們,相信他們很怕得罪你們。那樣就沒機會撈到好處了呢。

可我不明白,你們害怕什麼?

除了正常的幫助和支持,那些越界的無理要求統統要罵回去。

你們活著不是讓他們滿意,好不好?

再說,就算這些人說你們“忘恩負義”、“有錢就不認親人啦”,這又何干?

不過是小人常常拿來“要挾”別人,以謀取私利的一種說辭罷了。

除了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你們沒有義務養其他所有人。

家裡的所有鑰匙不可以給外人。未經允許,不可來打擾。在他們沒鬧之前,你先翻臉,拒絕一切不合理要求,而且翻徹底一點。

你沒必要讓他們舒服,自己不舒服吧?如果連自己的小家庭也不能保護好,又何談照顧他人呢。

不過是在為內心中毫無價值的“討好”或“控制感”買單而已。

該說的我都說完了。

就這個案例,講一講,關於界限、邊界的話題。

中國式的恐怖親戚:誰讓你家最有錢呢?


3

人際界限是指在人際關係中,知道自己與其他人或物,都是互相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

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

什麼人容易邊界模糊?答案是,心理成長不成熟的人。

他們內心需要這種黏糊糊的關係,和幼兒期嬰兒和母親那樣,不分你我。

但內心成長之後,會清楚的意識到,我是我,媽媽是媽媽,成熟健康的關係是獨立的兩個人之間關係。

幼兒期和母親這部分關係未處理好的人,需求就會停滯在那裡。

即便成人後,也會將這種關係需求投射到其他關係之中。

一個嬰兒用哭聲吸引媽媽,表達他餓了、渴了、困了、不舒服了,是不是很正常?

這時,媽媽會心甘情願地接受孩子的“剝削”。

當這個嬰兒長到一定年齡,比如自己會走路會吃飯了,還要媽媽喂,還要媽媽抱著,不肯走。

是不是覺得,父母不該一直滿足孩子這樣的要求?畢竟他有這個能力。

當這個嬰兒長大成人,30歲了,身體健康智力正常,還讓媽媽喂,讓媽媽抱,讓媽媽養著。

是不是覺得這人太過分了?

如果這個孩子一直如此“啃老”,媽媽還樂意被“啃”,大家自然會懷疑,家長有問題。

沒錯,這種情況叫做“共生”。

親人之間共生模式的形成,一定是一個沒有邊界的“父母”和一個長不大的巨嬰共同組成的。

背後的心理需求,要麼是巨嬰不肯長大,不願為自己負責;

更可能的情況是,“父母”在共生中,得到了某種“好處”。當然也有壞處。

比如,他會有種種藉口說,孩子太小啦,還做不好。孩子大一點了,會說,孩子要求的,媽媽儘量滿足。

一般這樣的父母內心深處,都是通過“嬌慣”巨嬰,讓自己獲得以下幾種心理之一:

1、“控制感”

2、被“需要”的價值感

3、“討好”獲得的關注

4、我們是一體的“安全感”

以上是“共生”的“好處”。

而“共生”的壞處是,

1、巨嬰們因為可以“不勞而獲”,最終喪失了“生存”能力,成了“吸血鬼”。“血”吸乾了,也沒了獨自活下去的能力。

2、巨嬰不會感激,只會抱怨。因為是“聖母”的允許,使得他們成為沒有能力的人。“聖母”哪天沒有能力或者不再“供養”,則會遭到巨嬰的“指責”和抱怨。

3、一個家庭中,優秀的孩子,如果命運是淪為大家“掠奪”和“壓榨”的對象,這是“優秀者的悲劇”。那麼所有的下一代,無人敢變成“優秀”的人,因為優秀意味著被盤剝。

4

而合適的做法是,嬰兒時期,孩子確實沒有能力獨自生存,父母有責任義務撫養他。

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必須讓孩子逐漸學會獨立。

成年後,只會在特殊情況下,伸出援手,支持一把。

尊重彼此的不同,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一個心理成熟的人,會清楚地瞭解自己的邊界在哪兒。

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哪些我該負擔,哪些是別人該負擔。即便是自己的孩子或父母,也一樣。

他們對自己的邊界,有清晰的原則。對於別人侵入邊界的行為,也不會姑息。

他們有完整的自我評價。敢於堅持自己的原則。既不會想控制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同時自己也不會被他人的評價所影響。

很多邊界不清會體現在:

○想通過“控制”來緩解自己的焦慮;

○藉助“依賴”來確認彼此的存在和愛;

○憑藉“討好”他人而證明自己的價值。

然而,這些都是毀滅自己,以及毀滅關係的“捷徑”。

所謂邊界就是“我的事我說了算,你的事你說了算。我的事情不需要徵得你的同意。我們共同的事情需要達成共識。”

真正邊界體現的是互相尊重。一個不尊重你邊界的人,也不配得到別人的尊重。

有原則地幫助親戚,是對自己生命的負責,更是對自己家人和後代的負責。

【王語華:自媒體【女神30】原創作者。思維訓練研究者、8年企業諮詢經驗、心理諮詢師。】

中國式的恐怖親戚:誰讓你家最有錢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