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我在後臺收到了一個媽媽的留言求助說:

你好,我的寶寶一歲半了,之前真的很天使,自己睡覺、自己吃飯,笑起來不知道有多麼治癒。

最近一段時間簡直變成了小惡魔,張口就是不不不,一言不合就崩潰:

勸他出門爆哭半個小時;

天黑了勸他回家還要爆哭半小時;

餅乾太大掰成兩半給他,爆哭半小時;

三角形玩具放不進圓形的洞裡,爆哭半小時;

自己把橡皮泥混在一起發現分不開,爆哭半小時;

下樓忘了讓他按電梯,爆哭半小時,於是那天上午什麼也沒幹,幫來來往往的鄰居按了3小時電梯……

現在我的耳膜和心臟每天都被輪番折磨無數次,情緒一夜回到月子裡,真的控制不住對他發火,然後陷入罵完他後悔的惡性循環,我該怎麼辦?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我想說,你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畢竟媽媽群裡每天都有人在絕望地問:你家孩子脾氣也這麼大嗎?

其實大部分孩子到了一歲半,都會經歷第一個叛逆期,也就是傳說中“可怕的兩歲(Terrible 2)”。

這個時期的孩子,哭點真的很迷,魔幻程度堪比“老婆為什麼又生氣了”:

用過的紙尿褲不準扔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沒經過他的同意就穿鞋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我說她不能嫁給爸爸,哥哥也不行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我不讓他吃土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我幫她把香蕉皮剝了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是不是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老母親的崩潰?

一歲以前,是孩子和媽媽的“蜜月期”,我們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跟孩子在一起,看著小人兒哭了笑了會說話了,雖然很累,當媽媽的心裡滿滿的都是成就感。

更有意思的是,這個階段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媽媽是兩個獨立的人,會覺得“我就是媽媽,媽媽就是我”;

也理所當然地認為所有人跟他一樣,比如他想喝奶,那全世界都想喝奶。

直到某天開始,媽媽會發現孩子變“壞”了,脾氣大嗓門大主意大,戰鬥力完全不像一歲半的小孩。

每天上演奪命三連:我是誰?我作什麼妖?我為什麼要聽你們的?

事實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好幾個叛逆/敏感期,不如我們一起來看看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內心獨白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2歲:我做不到!

媽媽要帶小悠悠出門玩了,她決定自己穿襪子,可不管怎麼努力,襪子和腳趾都在跟她作對,終於忍無可忍大哭起來,門也出不成了。

2歲的寶寶,剛剛嚐到了奔跑和說話的甜頭,以為自己無所不能,當想做的和能力之間出現裂縫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壓力激素,讓孩子產生憤怒的情緒。


3歲:我怕改變!

晚飯時間,多米本來吃得好好的,媽媽往他碗裡夾了一塊西蘭花就崩潰大哭,好不容易問出原因,竟然是因為西蘭花沒!有!排!隊!

這個時期的孩子,非常依賴自己已經掌握的規律:出門必須先邁左腳,邁錯了就回去重來;小汽車必須擺在大汽車的前面,擺錯了就原地打滾。

規律是他們內心安全感的來源,打破的後果非常嚴重。


4歲:全世界我最大!

小朋友來家裡玩,糖果不準小朋友碰自己的玩具,也不準小朋友站在自己規定以外的地方,更不準別人吃自己的零食,媽媽說了她一句要學會分享,糖果就躺在地上打著滾哭起來。

張狂又固執己見,是這個年齡段的標籤。如果發脾氣可以爭取更多的權力,那他們可以一天24小時像個鬥雞。


5歲:我最棒!

咚咚上中班了,他每天都盼著去學校,因為最好的朋友都在那裡。可是這天因為寫不好老師佈置的“1、2、3”,他把作業本撕了,書包也扔進了廁所,變成了可怕的“小暴君”。

渴望關注、什麼都想做好,是萌芽中的自尊心在作祟。做錯事情,怕大人批評,更怕承認錯誤自己就不再是個好孩子。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有沒有發現?不管哪個年齡段,孩子發脾氣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生氣了,是因為我在成長,我的其他能力跟不上思維的發育。

更重要的是,因為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部分還沒發育成熟,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平靜下來。

他們還不到五歲,不會自己穿衣服、拿不好筷子和勺子、走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你憑什麼覺得他們能聽懂“學會分享”、“耐心等十分鐘”和“你安靜聽我說”?

大人以為的『孩子是不是在挑戰我的權威?』,其實是小孩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我不是在找事……我只是太小了,我困惑、緊張、筋疲力盡,可不可以抱抱我?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國外這位爸爸面對女兒鬧情緒時的處理方法,堪稱教科書般的示範:

這位爸爸真正做到了“溫柔不失堅定”,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他用對了這4個“招數”:

1. 幫孩子把情緒平靜下來。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發脾氣本身是無害的,阻止發脾氣才是。認識到情緒的存在,才是調整的第一步。

接受情緒、尊重情緒、承認自己發了脾氣,然後就放下吧,不要讓自己沉浸在憤怒中,這麼簡單的道理,不要說孩子不懂,許多大人都意識不到。

2. 抱抱孩子,讓他知道犯錯了還可以被愛。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情商低的大人,是因為小時候沒哭夠。

這個爸爸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真誠地看著她的眼睛,告訴她生任何人的氣都沒有問題,對她的生活不會產生任何不好的影響。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依舊愛你。

3. 設置規則,溫柔而不失堅定。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孩子敏感又機靈,這一次用哭鬧達到目的,下次就會記住這個“捷徑”。告訴他擁有發脾氣的權力之後,還要告訴他“凡事有度”。

提前設限讓孩子知道“規則”的存在,比如去遊樂場玩一個小時就回家,提前就要說好,說到就要做到。

4. 尊重孩子的意願,學會交流。

愛發脾氣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媽媽們早知道早好

交流一定是雙向的,大人一味地講道理,也是一種推卸責任。

停下來,聽聽孩子的感受,問問他想被怎麼對待,像尊重一個成年人那樣,尊重你的孩子,因為他也是獨立的個體。


叛逆期是親子關係的挑戰,也是彼此成長的契機。

孩子喜歡在家裡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他們覺得能被傾聽和理解。

沒有哪個孩子無緣無故哭鬧只是為了氣你,“發脾氣”是他們特殊的話語。

如果我們用暴力或者訓斥阻止,憤怒和壓力會化成洪流,最終成為孩子幼小心靈上的疤痕。

下一次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如蹲下來,來一場溫柔的對話,讓所有的悲傷都有盡頭,讓所有的委屈找到出口。

等他在一次次哭鬧和解中獲得控制情緒的能力,你會發現,孩子的眼淚不會白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