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魯網臨沂5月12日訊 (記者 李宇歌 通訊員 楊慧慧)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08個國際護士節,又恰逢是母親節。在母親節與國際護士節重疊的日子,魯網記者前往臨沂市人民醫院,探訪護理工作者楊琳工作的點點滴滴,藉此向全體護理工作者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和祝願。

護士節前的6小時 她休息不了5分鐘

5月11日晚上17時5分,離國際護士節、母親節的到來還不到5個小時,臨沂市人民醫院兒科依舊像往常一樣,大廳和走廊裡湧動著焦急的家長與兒童。沿著走廊右轉,左側的急診輸液科裡,主管護師楊琳正在收藥窗口忙碌地對藥品進行分類配送,這樣繁雜且細緻的動作,每一天她都要重複上百次。

今天,楊琳按照醫院排班規定,例行上“小夜班”(下午17時到晚上21時)。通常而言,“小夜班”由於受時間等因素影響,往往是兒童就診的高峰期。“一般來說的話,‘小夜班’的就診患者都在一百例以上,冬季等流感高發期,患者人數會達到400多人”,楊琳告訴記者,“小夜班”科室一共有6名護士,需要肩負所有患者的收藥,配藥,穿刺,皮試,換藥等工作,基本上沒有能閒下手的時候。“患者多的時候,舉個例子,我們上衛生間都基本以跑代步”。

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楊琳在收藥窗口

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楊琳在進行配藥

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楊琳在對患兒進行穿刺注射治療

按照今晚的就診情況,楊琳告訴記者,“患者就診人數估計會達到100多位”。而在她看來,這其實算得上是為數不多的“清閒”時刻。儘管如此,楊琳和其他護士依然沒有空閒的時刻。配藥,皮試,對患兒進行穿刺,楊琳不斷輾轉在幾個窗口之間。

晚上20:10分,楊琳接到了一則外賣電話,原來為了慶祝明天的護士節,醫院兒科所有醫護人員在今晚進行了聚餐,細心的同事沒有忘記仍堅守在崗位上的這6位護理人員,特意為她們點了晚餐和蛋糕。楊琳和同事仔細交接了工作,一路小跑取回了這份溫暖晚餐。“上班時間是沒辦法吃了,等交接班的時候(我們)再說”,楊琳將餐品放置到辦公桌,又奔向了收藥窗口。

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臨沂市人民醫院楊琳: 是護士,是媽媽,也是母親的孩子

同事送來的蛋糕

作為母親 她想對孩子說聲抱歉

36歲的楊琳,除了護士身份,同時也是兩位孩子的母親。“大女兒9歲了,在上小學三年級。小一點的今年3歲。”提及孩子,楊琳流露的更多是歉意。由於一週要上4次夜班工,楊琳基本無暇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只能託給婆婆照顧,而日常補習女兒的功課,也自然而然的延長到了深夜。“輔導大女兒功課,只能等到晚上9點回家後進行,基本成了常態。”

而楊琳對孩子的歉意不止於此。1個月前,正在值夜班的楊琳接到了丈夫的電話,家裡3歲的兒子發燒到39度,吃完兩次退燒藥後仍未見退燒,焦急的父親詢問能否讓小孩到院治療。而恰逢流感季節,當晚兒科幾乎人滿為患,不願意為自己“開綠燈”的楊琳“狠心”拒絕了丈夫的請求,選擇讓孩子在家休息,等到第二天一早患者人少後再到院。那一夜,焦急的丈夫一宿未眠。

工作中的楊琳,是所有接觸過的患兒眼中的溫柔阿姨,言語慈祥溫和,時不時還會給一些因患病來不及吃飯的患兒零食吃。而在兩個孩子心中,楊琳是位有些“嚴厲”的母親。讓楊琳最有觸動的一次,源於女兒的一句話,“有一次,女兒來醫院看病,看完後就在診室等我。等到下班後,女兒拉著我的手對我說,媽媽你能不能對我像對別的小朋友一樣有耐心,那一刻,心裡真的很觸動”。

“很多時候,真的像書裡說的那樣,每個人都將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外人,把最壞的脾氣留給了家人”,楊琳這樣說。

 已10多年沒能陪伴母親一起過節

楊琳父母的老家,在郯城縣泉源鄉,距離楊琳工作的地方60多公里。在楊琳眼裡,這已經是她第十個年頭沒能陪伴母親過母親節。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很多節日到來的時候,楊琳的父母更多選擇從老家坐車來市裡找女兒團聚。“每次過節去爸媽家,最多就能呆一夜,第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一早出發回市裡”。

就在中午12點,楊琳撥通了母親的電話,給她送上了母親節的祝福,而在電話那頭,楊琳的母親依舊告訴女兒,好好工作,等有空的時候再回老家看看。

談到母親節的心願,楊琳希望母親身體能永遠健健康康,能和母親、家人在一起團聚過節,這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