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網絡貸款'

不完美媽媽 心理健康 大學 瓶中春秋 2019-09-06
"
"
也說網絡貸款

先生手機顯示一湖北地區陌生電話,不接。但這個電話接二連三的打來,被電話鈴聲擾得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接起來時,對方很客氣地說:“不好意思,你認識陳君嗎?”先生說認識。對方說:“你的號碼被陳君指定為緊急聯繫人,所以打給你。”先生問:“什麼事?”對方說,陳君在他們那兒貸了一筆款項,至今還有3000元錢沒有還進去。已與陳君聯繫了多次,但沒有辦法聯繫上。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給先生,讓先生轉告陳君,儘快把款項還進去。

先生放下電話,就給陳君打電話,告知具體事件。陳君說根本沒有把先生的電話指定為緊急聯繫人,不過,網絡貸款確有其事。對方聯繫不上她,就侵入她的電話聯繫人名單,獲知陳君的親朋好友,逐個打電話,進行人海戰,催陳君還款。

陳君原先在我表姐的辦的工廠裡上班,與先生同事一段時間,於今年5月份因個人原因離開廠,但原先的聯繫人存在手機裡。我表姐夫半個月前也曾接到網絡貸款公司要求陳君還貸的電話。但表姐夫見多識廣,三言兩語打發了後,也沒有打電話告知陳君。表姐當時在邊上,感嘆如果陳君繼續上班的話,也不會還不上網貸。

我由此分析,這段時間,凡在陳君通訊錄上的聯繫人應該斷斷續續接到了網絡貸款機構的催討電話。我不知陳君作何感想,或陳君的親人接到這些電話時又會如何。但我卻不寒而傈,由此想到8月31日,南京23歲大學畢業生小徐估計由於無法還貸,不堪壓力,留下一封遺書,跳樓自殺的新聞。

"
也說網絡貸款

先生手機顯示一湖北地區陌生電話,不接。但這個電話接二連三的打來,被電話鈴聲擾得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接起來時,對方很客氣地說:“不好意思,你認識陳君嗎?”先生說認識。對方說:“你的號碼被陳君指定為緊急聯繫人,所以打給你。”先生問:“什麼事?”對方說,陳君在他們那兒貸了一筆款項,至今還有3000元錢沒有還進去。已與陳君聯繫了多次,但沒有辦法聯繫上。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給先生,讓先生轉告陳君,儘快把款項還進去。

先生放下電話,就給陳君打電話,告知具體事件。陳君說根本沒有把先生的電話指定為緊急聯繫人,不過,網絡貸款確有其事。對方聯繫不上她,就侵入她的電話聯繫人名單,獲知陳君的親朋好友,逐個打電話,進行人海戰,催陳君還款。

陳君原先在我表姐的辦的工廠裡上班,與先生同事一段時間,於今年5月份因個人原因離開廠,但原先的聯繫人存在手機裡。我表姐夫半個月前也曾接到網絡貸款公司要求陳君還貸的電話。但表姐夫見多識廣,三言兩語打發了後,也沒有打電話告知陳君。表姐當時在邊上,感嘆如果陳君繼續上班的話,也不會還不上網貸。

我由此分析,這段時間,凡在陳君通訊錄上的聯繫人應該斷斷續續接到了網絡貸款機構的催討電話。我不知陳君作何感想,或陳君的親人接到這些電話時又會如何。但我卻不寒而傈,由此想到8月31日,南京23歲大學畢業生小徐估計由於無法還貸,不堪壓力,留下一封遺書,跳樓自殺的新聞。

也說網絡貸款

經常上網、玩手機的人都知道,各網站頁面上時不時會跳出網絡借貸的信息,介紹該項貸款如何額度高、利率低、手續簡便、資金秒到賬、還貸如何方便等信息。

我是個很謹慎的人,有時也難免被各種介紹說得心動,有貸一筆款項試試的想法,當然最終沒有貸的原因是我不需借貸: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我的支出習慣一向量入敷出。但由此我想那些校園的學生、社會上確實需要資金週轉的成年人、有超前消費意識的年輕人難免會抵不住誘惑從而陷進去。

如陳君其人,在表姐的廠裡上班時,從不吃工作餐,點的都是外賣,喝的奶茶也是送貨上門,用的都是比較高端的商品,就連用的紙也是嬰幼兒專用紙。一個月收入刨去這些支出還是不夠用。上班期間,每月有穩定收入,拆東牆補西隅,勉強湊合。如今不上班了,沒有穩定的收入,資金鍊就斷了,欠下的貸款利滾利,加雜七雜八手續費,到最終,連催款電話也不敢接了。

至於在校大學生,如小徐之類的大學生,一旦打開網絡貸款的大門,就一發而不可收拾。據小徐伯父反映,此前家裡就為小徐償還近10萬網貸。小徐自殺身亡第二天,家屬還受到網絡催債電話。

小徐在遺書裡寫道:唯一對不起的我的家人。是啊,的確對不起家人。但既然知道對不起家人,再怎麼艱難、再怎麼讓自己“撕裂”,也決不能放棄生命。我是一個母親,我理解為人母親的心情,到最終,所求的無非是孩子平安健康,至於其他都無關緊要。孩子,你的生命的價值決不是金錢能衡量的,在父母眼裡,你是無價的。

由此而感到痛惜,本該奼紫嫣紅的年代,卻過早的凋謝了。而網絡貸款的風還在肆虐,決不會因為個別的慘例停止它的步伐。

我想呼籲的是我們全社會應該關注這一現象:家庭應時時與孩子溝通,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學校應該把青少年的心理健教育放在首位,提醒教育類似網絡貸款的危害性;而網絡監管部門更應該實行監管職責,取締非法網絡貸款機構,還一個健康的網絡世界。

而作為個體自己,在需要網絡貸款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有否貸款的必要性,純屬於個體消費行為,還是謹慎吧。其次考察它是否合法,是否正規;最後考慮自己是否有償還能力。如果最終陷進去又無力償還,儘快與家人溝通,及時報案,共同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最最重要的一點,死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是把責任推給了家人,把家庭推進了人間地獄。

希望今後類似人間悲劇不要再有,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