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在全網刷復聯的間隙,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另一部同檔期的電影,這部片子連獲奧斯卡、金球獎、金棕櫚獎提名,主角雖是素人,超真實的表演卻足以引起世界性的共鳴。

豆瓣評分8.9,看完內心五味雜陳,與復聯的熱血不同,這部電影是在對你的靈魂發出叩問。如果最近不知道看什麼電影,那選擇看它一定錯不了。

本文含有大量劇透,請悉知~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就是這部《何以為家》,雖然內地已經譯的很不錯,但我更喜歡原名《迦百農》。在首映時,該片導演娜丁.拉巴基曾為片名解釋道:

在法文當中,包括英文當中迦百農都解釋為“亂”,意為不規則的、混亂的東西,大家看了電影之後,就能瞭解片名為何如此。


迦百農是混亂無序的地方,但也是聖經中耶穌傳教的起點,是耶穌的第二故鄉。確實,沒有比這更好的名字了,整部影片由亂開始,全片充斥著髒亂、灰暗、絕望,沒有打打殺殺的戰爭場面,帶給人的震撼卻直擊心靈。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故事發生在一箇中東小國家——黎巴嫩。



你12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應該在享受孩子應有的童年,煩惱孩子應有的煩惱。而主人公扎因的12歲,製毒、捅人、坐牢,告親生父母。

控訴的理由是: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絕望到指控父母?

主人公扎因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 破舊的房子髒亂又逼仄,卻住著一家快十口人。

七八個孩子擠在一起,頭腳交疊的睡在地鋪上,簾子另一邊,能清楚的聽見父母還在用力的造人,孩子們就伴著床板的晃動聲入睡。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孩子們年齡各不相同,卻同樣的營養不良、衣不蔽體,頭髮亂糟糟,身上髒兮兮。

父母抽著煙,髒話連篇,無暇顧及吵鬧的大孩子,更管不了一歲多的小孩子,她們用鐵鏈拴住小孩的腳,任其哭鬧。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扎因也是這樣長大的,像一根臭水溝裡冒出來的野草般地野蠻生長,在這裡,孩子們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而是父母的賺錢工具。

白天,扎因要拿著各種處方箋去不同的藥店撒不同的謊,這樣他才能買回違禁藥品,回家後孩子們用簡陋的方法制毒,然後將毒品通過衣物送給坐牢的大哥,讓他可以在監獄裡販賣。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所有的孩子都沒有上過學,雖然上學“管吃喝,還能拿東西回家”讓母親動過讓孩子們上學的念頭,但她還是覺得讓孩子們出去掙錢更划算。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扎因除了送煤氣罐、在便利店打工,晚上還要去街頭賣果汁、兜售口香糖,儘管這樣,他的父母對他說過最溫柔的話卻是:“滾開,你這個雜種。”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他討厭便利店的老闆,因為他在打妹妹薩哈的主意,於是當他發現薩哈來了月經時,他決心幫她隱瞞,因為便利店老闆也是房東,而父母會把薩哈賣給他。

他用自己的背心做成了薩哈第一條衛生棉,並策劃帶她一起逃走,然而父母很快就發現,並按計劃用薩哈換來了幾個月的免租,還有幾隻雞。薩哈走了,等待扎因的卻是父母的一頓毒打。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沒什麼好留戀的了,扎因決定離家出走。

逃離的途中他被一座遊樂園吸引下了車,他爬上一座巨大的女性雕塑,把雕塑的衣服用力扒開露出了整個胸部。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看起來既好笑又心酸,他不是惡作劇,他只是在懷念被母親的胸餵養的嬰兒時代,他和其他孩子一樣,第一次認識這個世界,是源於母親的胸。


他太渴望愛了。


扎因被黑戶拉希爾收留,拉希爾是二十出頭的單親媽媽,和兒子尤納斯相依為命,拉希爾工作時扎因就負責在家照看尤納斯,和扎因的父母不同,拉希爾很愛她的孩子,在離家出走之前,扎因體會到的是父母的剝削、聽到的是無止境地謾罵,他從未被愛。

但在拉希爾身邊他卻體會到了家庭該有的溫情,這是全片中最溫暖的片段,也讓觀影者直觀的體會到,父母的責任不應該是隻生不管。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可好景不長,拉希爾被強制拘留了,扎因又變得無依無靠,他獨自帶著尤納斯生活,從這裡,他的身份由孩子轉變到了“家長“,他要獨自撫養尤納斯。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因為年齡太小找不到工作,他們沒有錢、食物、甚至沒有水,並且尤納斯的精神一天不如一天,他拿著最後一張處方箋,再次製毒販賣。十分諷刺,本以為逃離了曾經的家就能換種活法,最後卻還是要用父母教他的伎倆活下去。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命運一直都愛開玩笑,他們又被棚屋的房東趕了出來。賺來的錢也沒有了,扎因希望有人收留尤納斯,他用繩子把尤納斯栓起來困在路邊,就像扎因的父母對待年幼的弟弟那樣。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在這一刻,扎因在某種意義上和自己的父母重疊了。他努力逃脫一個困境,卻又面對另一個差不多的困境,他無助、絕望、憤怒、不捨。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面對生存問題,他把尤納斯賣給了別人,他心中的善良和殘酷的現實一直在做鬥爭,在摧枯拉朽的命運面前,還是輸了。從這一刻他認定,自己的出生就是個悲劇,而生活是個婊子,他本以為自己可以和父母不同,最後卻發現自己甚至沒有權利選擇做一個好人。

他再次回到家中,得知薩哈因為懷孕流產大出血,已經悲慘的死去。

扎因憤怒地拿起刀捅了自己的妹夫,但扎因知道真正害死妹妹的其實是貧窮,以及明知貧窮依然要生一大堆的父母。

於是扎因憤怒地將父母告上法庭,但愚昧無知的父母卻振振有詞的為自己開脫: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他們認為“越窮就越要生孩子”,這樣能改善生活,改變自己的命運,面對薩哈的死亡,父親也堅定的認為自己已經做了最好的選擇,沒人有資格批評她們。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容易,因為貧窮才沒有選擇的機會,“只生不養的生育是父母的原罪”這個道理連扎因都懂,這兩個成年人又怎麼可能不明白?怪命運不公平,明明可以選擇不生。

扎因最難得的地方,是他經歷了和父母一樣的選擇後,沒有理解或原諒父母,恰恰相反,他能往更深處看,看到這背後真正的原因。

扎因不希望父母再孕育出另一個自己,法官安慰他,她們不會再有孩子了。

可下一句,讓所有人都感受到絕望。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是的,扎因的母親又懷孕了。


電影最後有個扎因的卷宗被放上檔案架的鏡頭,繁多的檔案告訴我們審判結果不一定樂觀,在這個滿目瘡痍的城市,早已有過無數個扎因,但這正是電影想要表達的精神——在混亂又失控的社會,總有人清醒的保持著自我判斷,你的善良和勇敢不會被殘忍的生活磨滅,也許擺脫困境逃離原生家庭很難,但不要放棄,你仍舊可以憑自己的力量去做出一點改變。


主演接受採訪時說:“演戲很簡單。”因為他演的就是他自己,扎因本就是黎巴嫩生活的12歲難民,片中情節大部分是他的親身經歷,所以從未拍過電影的他,才貢獻出了渾然天成的表演。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扎因是幸運的,可世上還有無數個扎因在絕望中掙扎,造成這種悲劇的原因,小到愚昧父母的“繁殖癌”,大可以追溯到社會體制和戰火紛爭。

世上有很多悲劇我們無法親身體會,好在有人願意用鏡頭去記錄、捕捉,電影雖然治不了世界的疾病,但我們每一次觀影所受到的震撼,都能成為一種愛和關懷,生出一些可能改變它的力量。

扎因在獄中時,曾打電話到全國直播節目裡說了段話,警示我們每一個人: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看完影片後久久沒有言語,影片裡殘酷又嚴峻的生存考驗是我們不曾見過的,因為陌生,所以更加觸動。不是每個孩子都幸運,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太多的孩子被虐待、剝削,像臭水溝裡的野草那樣長大。

雖說做父母無需考試門檻很低,但懇求大家做父母前想一想,是否能給這個小生命庇護,是否能護他周全,是否可以提供正常的生活條件,如果做不到,那別生了。

孩子沒法選擇父母,請不要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去生孩子,因為生孩子改變不了你的命運,卻會改變孩子的命運。


“11歲的新娘,12歲的毒販”父母只生不養到底多可怕?


家有三歲牛寶,擅長用漫畫記錄寶寶的日常和帶娃心得。更多有趣、感人的母嬰漫畫,可以關注我:echo小茵茵 常來找我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