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今天,我們想給大家介紹一部,關於平凡與熱愛的影片《莫娣》。

《莫娣》由艾思林·沃什導演,莎莉·霍金斯和伊桑·霍克主演,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一位普通出生的加拿大畫家莫娣的故事。

這部電影溫情細膩,口碑極好,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0分。莫娣的熱愛在於畫畫,而畫畫改變了她的生活,她的愛情,和她的一生。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古怪,瘦削而又醜陋”,但她決定靠自己一個人生活。

莫德·道利,暱稱莫娣(Maudie),是本片的女主角。她生來就患有關節炎,腿腳不太方便,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常常被鎮子上的孩子嘲笑和欺負,所以莫娣多年以來一直被家人照顧。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在父母去世後,家裡的老房子只剩下莫娣一人。弟弟將莫娣送到獨居的姑媽家中,自己則偷偷將房子賣掉。莫娣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但弟弟說她連自己都無法照顧,何談打理一座房子。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莫娣就這樣被遺棄在姑媽家中,而姑媽與莫娣的生活習慣和想法差別很大,兩人常常爭吵。寄人籬下的生活並不容易,莫娣決定自食其力,找一份工作,擺脫當前的人生困境,雖然這遭到弟弟和姑媽的嘲笑,但她不打算放棄。

有一天,莫娣在逛商店,聽到漁夫埃弗雷特要找一位女傭,她決定試一試。埃弗雷特是一位脾氣怪異、言行粗魯的人,獨自住在鎮子外面,莫娣走了很長的路過去應聘,但是埃弗雷特看見莫娣瘦弱的樣子非常不滿,並沒有答應。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埃弗雷特在鎮上的人的眼中也是個怪人,所以沒有其他人去應聘,最後他決定給莫娣一次機會,要將她接到自己家中。莫娣終於如願,她開心地收拾東西,期盼新生活的到來。

然而,女傭的生活並不是那麼美好。莫娣一開始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被埃弗雷特指責為偷懶;她從未嘗試過殺雞宰魚,也不瞭解埃弗雷特的飲食習慣,做了不合適的飯菜遭受冷眼;埃弗雷德甚至侮辱她,說她的地位連家裡的雞和狗都不如。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或許,這些困難是做出改變所必經的,莫娣不想退回到被人照料、被人當做累贅的日子,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一個普通人的尊嚴


一切的轉變,起源於她手下的一支畫筆

即便心懷希望,現實有時並不會那麼仁慈,莫娣面臨的困難繼續增加。

她在鎮上又遇見姑媽,姑媽覺得莫娣做的事有損家庭的榮譽,決定和她劃清關係,不再往來;又因為埃弗雷特的房子很小,莫娣只得和埃弗雷特睡在同一張床上,這遭到鎮上的人紛紛議論,說莫娣是埃弗雷特囚禁的情奴。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莫娣對這些流言蜚語並不過分在意,她願拋棄他人的看法追求自主的生活。然而,每當她想和埃弗雷特以平等的姿態相處時,埃弗雷特總是強調自己是主人,讓莫娣不要得意忘形,甚至還會為此動手。

面對這樣的遭遇,莫娣仍然沒想到退縮,她在房間裡忍住淚水,用手指沾著身邊的油漆,不由自主地在牆上畫起花草。莫娣安靜下來,沉浸在畫畫中,之前的悲慘似乎暫時離自己遠去了。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莫娣發現,畫畫能讓自己的心情變好。於是她要來工資,去鎮上買來畫筆和顏料,在空閒時就在牆上畫一畫,畫她之前殺掉的一隻雞,畫她看到的花草樹木,也畫她記憶中的場景,畫她內心感受到的一切。

一天,從美國來這裡度假的女士桑德拉來到門前溝通買魚的事,看到莫娣的畫,對她表達了肯定和讚美。後來,她還付費給莫娣讓她幫自己畫一些明信片。再後來,桑德拉還想買莫娣更大幅的畫作,讓莫娣萬分驚喜。她沒想到自己的畫還會被人購買和收藏。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現實生活很難順著每個人的心意,有些人選擇迎難而上、殊死相搏;有些人則選擇逃避、自我欺騙;還有一類人他們恰恰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找到一個緩衝的空間。

對於莫娣而言,在畫畫時,她並非失去自由的被壓迫者,而是一個擁有自主性和創造力的人。在這個過程中,她化解著生活的痛苦和沉重的壓力,從內心深處喚起潛在的力量,再重新回到現實,依然保持著足夠的韌性。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莫娣本人的畫作)


甚至,這樣的興趣或愛好還影響到了莫娣與他人的關係,比如埃弗雷特對莫娣的看法,也在逐漸變化。埃弗雷特是個沉默寡言、不善溝通的人,但莫娣的畫以及她對自己作畫的認真態度,讓他在語言溝通之外慢慢了解到莫娣的內心。

於是,埃弗雷特也用開始實際行動來支持莫娣。剛開始他幫她寄送和轉賣明信片,到後來還承擔了部分家務活,讓莫娣能有更多時間創作。畫畫,成了兩人發生深層連接的重要契機,莫娣期待中更平等的關係逐漸成真。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朝夕相伴的溫情、在畫畫上的互相體貼和照料,終於戰勝了過去兩人之間的疏遠和漠視。有一次,莫娣大膽地向埃弗雷特表達了兩人互相需要的現狀,以及自己對他的喜歡,埃弗雷特也被打動了,他們決定結婚。

即便結婚登記的時候,莫娣的弟弟和姑媽並沒出現,但這對情人是那麼幸福。無論在別人眼中,他們是那麼怪異,但在他們彼此眼中,對方就是自己無法離開的人。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朝朝暮暮的陪伴,才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

莫娣的畫作被桑德拉帶到美國,在社會媒體上引發討論,人們為莫娣溫情天真的風格所打動。莫娣的名氣越來越大,媒體紛紛趕來報道,也有千里之外的人特定趕來購買畫作。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這樣的變化打破了過去安靜的生活。埃弗雷特並不擅長在人們面前表現。當他到鎮子上的時候,常常能聽到別人在背後議論自己。人們覺得,他根本配不上莫娣。埃弗雷特對此很苦惱,詢問莫娣的時候,莫娣總是告訴他不必在乎別人的評價,但他仍然無法釋懷。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終於,隨著莫娣弟弟的出現、姑媽的病重以及莫娣的女兒的真相浮現,埃弗雷特感覺莫娣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遙遠,他害怕她真的離開自己,找到更好的去處。他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樣的焦慮,情急之下選擇將對方遠遠推開。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埃弗雷特是愛莫娣的,但是他對維持親密關係缺乏足夠的能力。他是個孤兒,艱辛的生活讓他性格變得堅硬和剛烈,他總是想將自己的生活牢牢地控制住,害怕那些變動的、不確定的東西。

而感情關係恰恰就是一個人無法完全控制的。最初,兩人的關係之所以會如此穩定,是因為他們的房子遠離村鎮、遠離人群,他們的生活也非常簡單,一切都按部就班。隨著莫娣被更多人關注,埃弗雷特才感受到感情那不可控的一面:真心地愛一個人,就要忍受著失去她的可能性。

埃弗雷特不擅溝通,也不懂得對別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尤其是他的脆弱。在焦慮不堪的時候,他應激性地想回到過去獨身的日子裡,——兩人在情緒激動中選擇了分開。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然而,獨處的日子並沒有像想象中那麼輕鬆。分開後他們才發現,兩人過去朝夕相處的生活是多麼可貴,在柴米油鹽之間,無聲處也有默契。

埃弗雷特放下了他偽裝出來的堅強,主動回來找到莫娣,他將自己的焦慮不安都誠懇地講了出來,無論結果如何,他想讓莫娣瞭解自己的感受。而莫娣並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嫌棄他,她從很早就已經認定了兩人的平等和難以割捨。他們終於再次認定了彼此,又走到了一起,直到晚年。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我們需要與他人建立情感上的真實連接,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彼此之間是否能看到真實的自己。我們羨慕那些能將自己內心感受準確表達出來的人,主要是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更可能被人真實地理解,更可能獲得深入的聯繫。

所以,更多地自我表達,並不是某種炫耀和自戀,它不僅有助於自我認識,讓我們越來越瞭解自身,也是走向更有質量的關係的重要基礎。

因此,去表達自己,讓自己看見你,讓別人也看見你。

當我們真正看見彼此的時候,情感的流動自然就會發生。

心理學:她用畫畫,把那個曾經侮辱她的人變成了“護妻狂魔”



歡迎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號。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